广西不仅是巨猿的故乡,而且是远古人类居住之地。早在5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柳江人就在此安家,繁衍生息。
柳江人遗址位于广西柳州市东南16千米的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的一个支洞内。该洞因发现著名的柳江人化石而得名为“柳江人洞”(图6-1、图6-2、图6-3)。
图6-1 柳江人遗址外景
图6-2 1958年发现柳江人化石的山洞洞口外景,当时洞口周围植被稀少。
图6-3 “柳江人”遗址及保护标志碑。由于这里出土了珍贵的柳江人化石,柳江人遗址早在1963年就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古人类通常选择山洞而居?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不懂得搭建房子,他们常常以天然洞穴为居所。山洞不仅能遮风挡雨,而且冬暖夏凉,因此,天然山洞自然成为史前人类的理想居所。从考古发现来看,绝大多数古人类化石都是在山洞里发现的,可见史前人类对山洞情有独钟。史前人类居住的洞穴是有选择性的,一般离山脚较高,这样遇到洪水时不至于被水淹;洞口较大,朝南或朝东,这样便于出入,采光又好;附近有河流或湖泊,这样不仅解决饮水问题,而且还可以捕捞鱼虾等。因此,考古学家在寻找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时,通常是根据这样的规律进行调查。
柳江人化石是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1958年9月24日,广西柳江县新兴农场(当时为劳改农场)一个分队的服刑人员在农场附近寻找肥泥,有人提出挖掘当地人称为通天岩的山洞中的堆积土作肥料。服刑人员高举火把,把通天洞照得通亮,他们一连挖了几天,几乎把洞里的堆积土挖下3米深,挑出来放在地里作肥料。他们挖着挖着,在离洞口18米处偶然发现一个几乎完整的人头骨化石(缺下颌骨)。得知这个发现后,场长李殿认为这很可能是远古时代的人类化石,于是将其妥善保护,并立即通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研究所即派当时在广西柳城巨猿洞进行发掘工作的林一璞等人前往现场调查。林一璞是广西人,是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的得意门生,对广西的情况比较了解,很快就找到李殿场长。当李场长将这个被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头骨展现在林一璞面前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啊!他立即将这一喜讯报告单位,并随即将这个人头骨化石送到北京进行研究。翌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有恒等人再次到该山洞进行调查,又在洞中发现了人的4个胸椎、5个腰椎,骶骨、右髋骨和左、右股骨各一段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图6-4)。
图6-4 柳江通天岩发现的柳江人化石(A.头骨;B.右髋骨;C.胸椎骨;D.骶骨;E、F.股骨)。如今,这些国宝级的化石标本静静地躺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保险柜里。
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对在通天岩发现的人类化石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先后在该山洞发现的上述人类化石同属于一个男性个体,年龄在40岁左右,于是将之命名为“柳江人”。研究结果表明,柳江人属于蒙古人种的系统。其头骨属于中头形;颧骨较大而前突;鼻骨低而宽,鼻梁稍凹,鼻根点并不低陷;鼻梨状孔下缘不成锐缘而低凹;鼻前窝浅、棘小,犬齿窝不明显;齿槽突颌程度中等,上门齿舌面呈铲状。这些都是黄种人的特点,代表人种分化中较原始的黄种人(图6-5至图6-9)。
图6-5 柳江人头骨正面观
图6-6 柳江人头骨侧面观
图6-7 柳江人化石。A1、A2分别为右髋骨的正面观和背面观,B1、B2分别为骶骨的正面观和背面观,C为右髋骨和骶骨拼合后的照片。
图6-8 修复后的柳江人盆骨多面观
图6-9 专家们根据柳江人头盖骨化石测量得出的数据,复原出柳江人的头像。虽然这个头像在今天看来跟我们现代的审美有些距离,但在几万年前,他可是我们人类进化的一个里程碑。
柳江人的股骨骨壁较现代人要厚,髓腔较现代人要小,而近似于尼安德特人。这些特征表明柳江人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质。但柳江人也有许多近似于现代人的特征,如脑容量约有1400毫升,前额丰满隆起,嘴部后缩,头骨枕部没有粗壮的肌脊,等等,说明其体质形态已经和现代人基本相似了。对柳江人大腿骨化石的复原和计算的结果表明,其身高为157厘米左右。柳江人比直立人和早期智人进步,但较山顶洞人和资阳人原始,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也是迄今在我国以至整个东亚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晚期智人化石。
图6-10 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对柳江人化石进行过深入研究。图为吴新智院士在观察柳江人化石标本。
柳江人可能是日本人和东南亚人的祖先。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对柳江人化石和周边地区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作了比较研究(图6-10)。他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类演化》一书中,以歧异系数对比了柳江人头骨化石与一系列头骨化石之间的亲疏程度。结果显示,柳江古人类与日本港川古人类和加里曼丹尼阿洞(属于马来西亚)古人类之间的差异最小,相当于同一个群体之内的差异,表明他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日本的专家也认为,日本人的祖先可能是柳江人的一个支系。1984年,《科学之春》杂志第一期刊载日本东京大学人类学教授植原和郎一篇题为《日本人起源于中国柳江?》的文章。文章称:“到目前为止,在日本所发现的人骨化石形态都是矮个子,类似中国柳江人,特别是港川人简直跟柳江人像极了(图6-11)。许多日本人类学家认为日本人的起源要到中国南方去找。”
图6-11 日本冲绳发现的港川人(男性)复原像
柳江人遗址除出土人类化石外,还先后发现大熊猫、剑齿象、箭猪、野猪、犀牛、巨貘、黑熊、猩猩、猴子、野牛、鹿等16种动物骨骼或牙齿化石。对这里发现的动物群研究表明,当时这一带有茂密的森林、众多的湖泊和水量丰沛的河流,气候温暖湿润,生长着繁多的动植物,是原始人类生活的乐园。
柳江人化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中国晚期智人的体质特征以及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体质变化关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在研究东亚地区乃至太平洋地区晚期智人的迁徙和扩散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图6-12)。因此,自发现柳江人以来,不少中外学者先后对柳江人遗址进行参观考察,甚至连开国上将许世友也慕名前往视察(图6-13)。
图6-12 1998年11月,“‘柳江人’发现四十周年学术恳谈会暨贾兰坡教授九十华诞祝寿会”在柳州白莲洞举行,来自日本、韩国和国内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柳江人化石的发现和意义、贾兰坡教授的学术思想及科学成就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会议期间,在白莲洞遗址还举行了贾兰坡教授浮雕像揭幕仪式。图为会议现场。
图6-13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开国上将许世友(前排左三)于1976年视察柳江人遗址。
广西在中国古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发现著名的柳江人化石、么会洞人化石外,还有来宾麒麟山人化石(图6-14)、隆林人化石以及近年来发现的崇左木榄山人化石。木榄山人化石被国家科技部评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图6-15、图6-16),而隆林人化石的研究“中国西南晚更新世全新世过渡时期古老型人类的发现”于2013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世界考古论坛上被评为“2011~2012年度9项世界重大考古研究成果”之一(图6-17)。
图6-14 在广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现的重要古人类化石除柳江人化石外,还有麒麟山人化石。该化石由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于1956年在来宾麒麟山盖头洞发现的,包括大部分上颌骨和颚骨、右侧颧骨和大部分枕骨,属于一老年男性个体,年代为距今2万~1万年。麒麟山人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华南类型,对研究现代民族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为麒麟山人化石。
图6-15 进入21世纪后,广西又发现重要的古人类化石。200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金昌柱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崇左生态公园和周边地区发现4处化石点(三合大洞、柏岳山巨猿洞、缺缺洞及木榄山洞),出土了包括古人类、巨猿在内的大量灵长类及其他动物化石。其中在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距今11万年的早期现代人下颌骨和牙齿化石。左图中A图为发现人类化石的木榄山智人洞远景,B图、C图为木榄山人牙齿化石,D图为木榄山人下颌骨。
图6-16 智人洞发现的木榄山人化石是中国近年来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在古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颌骨的年代与形态特征表明智人洞人类化石是东亚最古老的早期现代人,这将早期现代人在东亚地区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至少6万年。它的发现与研究使得学术界对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与演化有了新的认识。正因为如此,这一发现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左图为发现者古生物学家金昌柱教授(左)、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中)和古人类学专家刘武教授(右)在颁奖会上合影。
图6-17 隆林人化石发现于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的一个山洞中。该化石包括一个头骨和一个下颌骨,属于中老年女性个体。此外,还发现同时期的一些动物化石。该人类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被评为“2011~2012年度9项世界重大考古研究成果”之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文中教授等老一辈史前考古学家到广西进行洞穴调查,寻找巨猿和古人类化石。由于当时农村正在轰轰烈烈开展施肥改良农田的活动,居住在石灰岩地区的村民纷纷到山洞挖岩泥来改良田地。由于石灰岩洞穴的岩泥堆积中通常保存有古人类化石、古生物化石和史前文化遗存,因此挖岩泥活动对这些地下文物造成极大的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被损毁消失。面对这种局面,裴文中深感痛心,他忙里抽空写科普文章,在《人民日报》、《广西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上发表,大力宣传在广西发现的古人类和古生物化石的重要意义,呼吁广大民众停止挖岩泥、保护文物。这些宣传报道,对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1958年,柳江县新兴农场职工在通天岩发现人类化石后,农场场长李殿由于接受过有关化石的宣传教育,便将化石妥善保护,并立即报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使得柳江人化石重见天日后并没有被世人“遗弃”而再次消失在人间。因此,柳江人化石的发现,李殿场长功不可没,但对裴文中教授更要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