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禹治水功千秋,夏朝首位贤君王

大禹治水功千秋,夏朝首位贤君王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舜受到各种考验后,摄位行政。舜推选禹为自己的继承人确实因为大禹治水有功。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9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这一重大历史性转折,影响了以后几千年中国的政治制度,自此历代帝王代代相传,“禅让”制度已成往事一桩。
大禹治水功千秋,夏朝首位贤君王_名都记:洛阳

按照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主持的“中国古代史断代工程”的最终成果之一——《考古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海南出版社,2007)的说法,在流传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尧、舜、禹的帝位传承是采取“禅让”制度。当尧在帝位的时候,依例咨询四岳(姜姓,炎帝族),四岳推举虞舜作继承人。舜受到各种考验后,摄位行政。尧死,舜得以正式即位,而即位后的舜像先帝尧一样,是位道德高尚的谦谦君子,依例咨询众人,听取各方意见,最后推选禹为自己的继承人。舜推选禹为自己的继承人确实因为大禹治水有功。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鲧9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量才用人。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围堵障”为“疏顺导滞”,利用“山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流入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阙,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他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

舜死,禹继位。继位后的禹仍照舜原有的制度,将皋陶(偃姓,夷族)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想不到皋陶未来得及即位就撒手人寰。众人于悲痛之中又推举皋陶的儿子——曾发明凿井术的伯益为继承人。想不到历史总是和皋陶父子过不去,当禹死后,应该继位为帝的伯益正在梳洗打扮,穿衣戴帽,蓄谋已久的禹子启就率领一帮狐朋狗友和私人武装,发动了一场政变,将伯益的衣服扒光,帽子打掉,踏着流淌的鲜血爬上大位,自称为帝。从这次政变开始,原来的“禅让”制度被废弃,“公天下”从此变为“家天下”。这一重大历史性转折,影响了以后几千年中国的政治制度,自此历代帝王代代相传,“禅让”制度已成往事一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