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学奠基于洛阳,发展辐射全中国

儒学奠基于洛阳,发展辐射全中国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学来源于礼乐文化,礼乐文化产生于夏朝。每逢新王登基,或国之大事,将按照不同的礼仪,举行盛大的乐舞活动。商汤推翻了夏朝,定都洛阳,仍用了夏朝的礼乐文化。周公建洛邑后,洛邑成为周的新都,周公长期居住洛邑,完成了周王朝一整套的礼乐制度。中华儒学源于西周的礼乐文化,周公是中华儒学的创造人、奠基人,洛阳是中华儒学的发源地。它也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河洛,辐射于全国,影响于中外。
儒学奠基于洛阳,发展辐射全中国_名都记:洛阳

儒学来源于礼乐文化,礼乐文化产生于夏朝。夏有夏礼、夏乐。夏朝曾在河洛建都百余年。夏桀嗜好乐舞百戏,用女乐3万余人,“晨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文人将乐舞百戏记录下来,成为《乐书》《舞书》《戏书》,藏于宫中。每逢新王登基,或国之大事,将按照不同的礼仪,举行盛大的乐舞活动。商汤推翻了夏朝,定都洛阳,仍用了夏朝的礼乐文化。中国最早的礼乐文化产生于夏朝。夏王朝的发迹地是河洛。但夏商的礼乐,没有纳入道德的范畴。

周公制礼作乐。西周初期,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也还没有一套上可以约束君臣、下可以约束百姓的宗法典籍。周公建洛邑后,洛邑成为周的新都,周公长期居住洛邑,完成了周王朝一整套的礼乐制度。中华儒学源于西周的礼乐文化,周公是中华儒学的创造人、奠基人,洛阳是中华儒学的发源地。周公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敬天”“明德”“保民”,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家所接受、所继承、所赞颂、所发展。

根据司马迁所著《史记·孔子世家》卷17记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记唐虞之际,下至秦穆,遍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我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随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从以上引述可以看出,孔子入周问礼,正是他从自己的历史担当的高度使命感出发,千里迢迢入周问礼,并会见老子的。李子接见了孔丘,并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临行时,老子又赠他书“百二十”。孔子怀着对老子的感激之情回到鲁地,聚众教徒,继承和发挥了周公的礼制和仁政的儒家学说,培养了弟子3000、72贤。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表现形式是礼,仁礼是统一的整体。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孟子和荀子的继承和发展,使之得以完善。

进而言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长期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也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河洛,辐射于全国,影响于中外。尽管“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曾经对儒学发动过种种批判和讨伐,但经过近一个世纪国学与文化界的思辨与论证,当代大儒马一浮、梁漱溟、南怀瑾等人据理力争,儒学在中华文化中的传统地位再次得到了国学界的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