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遣散湘勇

曾国藩遣散湘勇

时间:2023-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的湘勇,也可以说是自己组建的私人武装,战争已经结束,这样庞大而有实力的军队,如果继续掌握在自己手中,必定会惹来清廷的疑虑和不安。因此,曾国藩及时遣散了军队,按照级别高低分发了不同的遣散费。问题是,军队中有一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年轻时就追随曾国藩出战,与家中早已失去了联系,这些年来,又没有解决家庭问题,甚至只是孤身一人。

太平天国平定之后,苏州的街市上出现了一帮奇特的人。

这些人一看就是外乡来的,风尘仆仆、两鬓苍苍。他们的装束很特别,身穿黄布外套,头戴铜顶红缨帽,肩挂黄布口袋一只,手执竹板一根,上写“专打忤逆不孝”,一手执一只铜质的铃铛。

这帮人在苏州走街串巷,一边摇动手中的铃铛,一边到店家乞讨。每到店家门口,他们就这样念:“男子勤俭有饭吃,女子勤俭有衣穿。男子不能吃酒赌钱,女子不能叫骂街坊。我这木铎,金口木舌。”所谓“金口木舌”,可能是在表明自己话语的威力,说一不二的意思。店家遇到这些人,照例是给大钱一枚,不得拒绝。大钱一枚有时可以换得小铜钱三十到五十枚,数额不定,因为当年货币有上下浮动。这帮人也守规矩,给过钱的店家,同一天不会再去第二次。据说这些装束都是当地政府统一发放的,而他们念诵的话也是政府规定的内容。

这些人都来自军营,确切地说是曾国藩遣散的湘勇。曾国藩的湘勇,也可以说是自己组建的私人武装,战争已经结束,这样庞大而有实力的军队,如果继续掌握在自己手中,必定会惹来清廷的疑虑和不安。除非存有泼天的野心,不然,也绝非曾氏之福。因此,曾国藩及时遣散了军队,按照级别高低分发了不同的遣散费。问题是,军队中有一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年轻时就追随曾国藩出战,与家中早已失去了联系,这些年来,又没有解决家庭问题,甚至只是孤身一人。遣散之后,他们要何去何从呢?经过研究,就出现了奉旨讨饭摇木铎这道风景。

这些昔日的老兵,从来过的是军旅生涯,不会种田,不能经商谋生,如今战事结束,他们年龄又大了,体力衰弱,奉旨讨饭或许就是他们能够衣食无忧的最好选择。这样的安置方式,似乎是效朱元璋的故智,据说朱元璋开国之后,曾要求街道里巷各置一个木铎,在本里内选择年老或因残疾而不能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由儿童牵引,边摇木铎边背诵些教化民众的话语。这方法连残疾或年老体衰的人也都利用起来,既作为教化的工具,又解决了这些人的生存问题。

摇木铎起源于西周春秋时代的观风,帝王派一些官员手摇木铎走向最偏远的地方,去完成民意的调查。摇铃是为了让民众听到铃声可以迅速集中起来,就仿佛如今乡间地头的大喇叭。民众聚集起来之后,官员就问当地民众:你们这里有没有违背礼仪道德的事情呢?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什么事需要改进?同时,官员们还负责采集当地的歌谣,譬如诗经里的《国风》,就是由这些摇木铎的官员记录下来的。这种做法成为了官方和民间沟通的桥梁,使民意民怨有所宣泄。清朝湘勇的摇木铎却与这个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他们的存在只为生活,他们的教化很多流于具文,他们也根本不具备观风的能力,他们只是一群戎马征战之后被抛弃的可怜老人。

奉旨讨饭摇木铎这道风景,我想,当时在江南一带应该是普遍存在的,非独苏州有吧。只是遭遇战争蹂躏,苏州比别处受到的创伤更小一点,市廛更富庶,所以滞留在苏州的“摇木铎”的人数也更多,随着这些人的老去,“摇木铎”这昙花一现的事物也就复归于无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