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巫小诗
我一个人在北京住。
家里购置的所有用品都是最小的型号:桌子是迷你的,打开的电脑和打开的书本,只能容纳一样;电饭煲是迷你的,即便哪天我胃口奇好,它顶多也只能煮出两碗饭;榨汁机是迷你的,买四分之一个西瓜,一半榨汁还能吃一半。
厨艺是让人最不害怕流浪的生存技能,我会做饭,味道还不错。
我最爱做的菜是麻辣水煮鱼,不仅因为爱吃,还因为可以吃很久——可以吃鱼,可以吃藏在汤里的榨菜,红红的汤可以用来泡饭,凉了结成冻放到隔天还能煮面。
想吃火锅的时候,我要顶着压力在菜场买分量极少的涮菜,挑最瘦的杏鲍菇,拿个头最小的土豆,从一堆胡萝卜中刨出最迷你的那个,结账时,摊主问我:“是人吃还是喂兔子?”
最爱吃的水果是猕猴桃。我喜欢在网上买,刚到手的猕猴桃还太硬,我要像孵蛋的母鸡一样呵护它们,怕太生,又怕太熟,也怕一个人吃不完会坏,没事就去捏一捏,然后在它们最好的年华把它们吃掉。
我感觉自己仿佛生活在一个小矮人的国度里,轻盈又神奇。也会被人说,不上班的时候你就在家待着吗?好宅好无聊啊。
我很珍惜自己独处的机会。
当然也不会每天都宅在家,偶尔我会去上些兴趣班,学点儿技能,假期必去的地方是博物馆、图书馆和电影院。
北京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有那么多馆藏丰富又完全免费的博物馆,这在我之前生活的城市,简直想都不敢想。
图书馆绝对是个好去处,并不会因为是假期而人很多,只要不把书借走,连证件都不用办理,就可以在图书馆泡上一天。在大学图书馆里看过太多备考的人,现在四周都坐着阅读的人,我反倒有些不习惯了,看到一个老爷爷用本子做摘抄,觉得这样的画面才是我理想中的图书馆。
从家出发步行10分钟有一家电影院,我几乎独自看完了所有热映的电影,虽然不认识周围坐着的观众,但我觉得,有一群人陪着我笑陪着我哭挺暖心的。回家把电影票贴在自己的手账上,写下观影感受——记性太差,多写日记多记手账,给未来的自己留点儿怀旧读物。
一个人生活,似乎很容易悲伤,又很容易满足。
大阅兵的那几天,菜市场关门,外卖停送,超市限时,我拎着两个购物袋,赶在超市关门前冲了进去,熟食货架全空了,我与大叔大妈挤在一起,买到了蔬菜、瘦肉和西瓜。结完账,走出超市,风吹起我的刘海儿,露出了我的大脑门儿。我拎着两大袋食物往家的方向踱去,那一刻我心情奇好,好像独自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当然,独自在家肯定也会有一些无所事事的碎片时间,我打发这些时间的方式是——看小品和听相声。
短时间内让观众进入剧情,接受一个个抖出来的包袱,这太考验讲故事的能力了,这种能力正是我欠缺的——小说和电影当然能教会我一部分,不过相声和小品更有生活气息。而且,不需要耗费连续的时间,听相声还不用看屏幕,我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就喜欢听相声。
在很多人眼中,“宅”是一种无趣的自我消遣,但我觉得不是。
我虽然没有出门去社交,但我也没有虚度自己的人生。我关上房门,却打开了自己的心门,这难道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个人能够抛开各种社会关系,心平气和地跟自己相处的时间实在不多,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要好好珍惜才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