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念桥边红药

念桥边红药

时间:2023-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希望它“念桥边红药”是我最初的网名,时间要追溯到2000年。读白石道人的名篇,读到“念桥边红药”的时候,下一句却怎么也读不下去了,如鲠在喉,少不了的呜咽,那一句是:“年年知为谁生?”高中时学课文,都是这样断句:念/桥边/红药,这也是老师的教法。

文_杨 荻

那一年,我去苏州的途中路过扬州——只是路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为扬州。去江南却没有到达“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维扬,颇感遗憾。

没去扬州就没看到红药——红药开在春天,我是十月份去的,错过了花期,也就没有看到想象已久的“念桥”——想象着扬州有一座桥的名字叫念桥,桥边开满了红色的芍药花,一年一度地开,一年一度地败,很美的惆怅事。

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说,相传唐代扬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至宋代尚存七座。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里说,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现在的 “二十四桥”是扬州的一个旅游景点。关于桥名的来历已成传说,我倒更相信沈括的说法——如果扬州城真的有过二十四座桥的话,其中一定有一座桥名叫念桥。它是想念的桥,思念的桥,感念的桥,怀念的桥,“玉人教吹箫”的桥,从古想象到今的桥。我希望它

的别名叫红药桥,这样就是姜白石《扬州慢》里的“念桥边红药”了。

“念桥边红药”是我最初的网名,时间要追溯到2000年。能任意地把自己喜欢的词语作为名字,被别人称叫,真是个奇迹。总有人问:“你喜欢姜白石吗?”我会轻声说:“喜欢。”因为我仅知道姜白石的这一首词,还来自高中时的课本。正是因为高中时学过,才记得清,多年后还能背诵,“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时间久了,网上的朋友就叫我“红药”,搞得“念桥边”仿佛是个古老失传的复姓。我喜欢被叫作“红药”。红色的芍药开在春风十里的扬州,开在田边、桥边,一年一年,为谁红啊。后来叫我“红药”的人都失散了,也许我们从来都没有相聚过,就像我也只是路过——花团锦簇地热闹了一个春天,秋天一到,片刻间就冷静下来,好像热闹从未有过。十月的芍药园是寂寥的,十月的桥边也是寂寥的,因为没有在初夏时节开放的红药。

有人曾经告诉我,芍药别名“将离”“离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的心事早在《诗经》时代就已埋在了要分别的情人心里。“将离相别,赠以芍药”——必须的将离,片片红云处,芍药花开放。

我就职的公司,院子很大,除去冬天,其他三季都有两行绿荫和满眼浓绿的草坪。还有一座花坛,每年春天都开满了成片的红色芍药,我奇怪它的成片,甚至想请教一下园丁,是谁的主意,栽种了如此大片的芍药。无论如何,肯拨这样的一片土地给芍药,充满了诗意。

问了同事,大家都不知道那里有一片芍药,倒是有人管它们叫牡丹。世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殊不知“牡丹初无名,以花相类,故依芍药为名”——牡丹以前叫木芍药,在进入“王室”之前,与芍药是同根生的姐妹。

最后芍药却落在民间,一派淡然。

江南的芍药开在北方的春天,无人欣赏,芍药竟自开,只是惆怅了唯一的赏花人。读白石道人的名篇,读到“念桥边红药”的时候,下一句却怎么也读不下去了,如鲠在喉,少不了的呜咽,那一句是:“年年知为谁生?”

高中时学课文,都是这样断句:念/桥边/红药,这也是老师的教法。后来看了有关“二十四桥”来历的传说,那本身就是一个古老的文墨官司,不管在扬州是不是有桥二十四座,我宁愿相信,有那么一座建筑在心头的念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