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马一璇
Q=《读者·原创版》 A=赵敬
不久前,日本整理师近藤麻理惠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榜单,她所创建的“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风靡世界。在各种报道中,整理前后整齐与混乱的对比图,一包包被爽快扔掉的物品触动着每个想要整齐却又力不从心的人。看上去很美,但很多人觉得,整理收纳不就是做家务吗?自己“扔扔扔”就行了,还需要顾问?面对各种疑问,整理收纳顾问赵敬有话要说。
Q:整理收纳一般都被视作家务的一部分,现在居然成了一门学问。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A:一般大家都觉得,整理就是“扔扔扔”,收纳就是把物品摆整齐。其实,大部分人既不会整理,也不会收纳,但很擅长收拾和拾掇——这两个词,有点儿整理收纳的意思,但并不彻底。另外,大家都觉得整理和收纳不用学,其实错误的习惯会导致每一次收拾都不彻底,从而反复不停地整理。
简单来说,整理收纳一般有两个重点:第一,先整理后收纳,不整理不收纳,整理的时候非常严格,收纳的时候不要有强迫症;第二,应当做彻底的整理,经过彻底的整理人会产生一次很大的改变,而整理的成效会保持很长的时间,乃至一生。
Q:但一般自己整理好像很难做到“保持一生”。
A:一般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是混乱和纠结的,会回避、逃避甚至拖延。如果仅有他自己做整理,方法不正确的话,他会非常纠结难受。比如,整理中遇到自己不喜欢的朋友、亲人的馈赠;曾经穿上很美,但现在不合适的衣服;非常昂贵的物品……都会让整理卡住,以至于他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整理没啥用啊,或者原来我天生就适合乱啊。这就需要整理收纳顾问的帮助了。
Q:那你会怎么帮助他呢?
A:一般,我会先做一些科普。首先是建立物品观,教大家给家中的物品分类:第一类是资产,即放在家中可以保值增值的物品,一般人家中这类物品是很少的;第二类是消耗品,很多人知道卫生纸是消耗品,但并不知道T恤、袜子也是消耗品,甚至家具都是消耗品——每5到10年人的生活状态会发生变化,比如结婚、生子,家具是需要随你的改变更新换代的;第三类是工具,比如锤子、电筒……很多人在这类物品上很将就——大家以其坏了作为淘汰的标准,但其实应该以其好用与否作为标准,所以会有不好用的工具使用很多年;最后一类是存储,比如买手纸,一般大家都不会单买1卷,而会买12卷一提,多出来的11卷就是自然存储。但有些人会过量存储——一次买很多提卫生纸,总担心不够用。明晰分类之后,就要帮咨询者明确整理观:这个物品你为什么要扔,为什么保留?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决策是模糊的,有的决策是矛盾的,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地方,只有把这些问题理顺了,才会在心中有一个坚定的决策,一旦决策清晰,“扔”和“留”就变成非常好做的判断了。
Q:来找你咨询的人中,那种物品几乎能淹没主人的状态是不是最难整理的?
A:我的客人里有近三分之一都是这种状态,但东西多并不是问题,最难整理的是心里非常纠结但又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客人。他们对于物品的感受,比其他客人要复杂得多。比如我曾遇到一个女孩,她有很多套妈妈给她买的棉质秋衣秋裤,她不喜欢,但一说到如何处理,她就会逃避——这些都没破啊,妈妈知道会不高兴啊……这是她的心结。作为一个成年人,她的决策还会受到自己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的影响,这时候就要帮她发现她自己想要什么,做出属于她的决策,与此同时,她也会重新处理与家人的关系。经过这样的整理之后,客人能重新认识自己,会有发自内心的那种舒爽感,之后的改变是非常明显的,也是当事人最有成就感的。
Q:会有客人想让你一起整理家人的物品吗?
A:一般客人约我的时候,我会要求他的家中只有他一个人,不要出现家中的其他成员。因为整理其实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就很难坦诚,甚至会影响决策。你不知道这件衣服你喜不喜欢,就会问:“老公,你看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妈妈看你整理,会说:“这些都别扔了,不都好好的。”这就会变成一个家庭大决策。所以,我要求绝对不要帮别人整理东西,因为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决策,不要帮他决策。
Q:现在整理收纳相当火,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A:现在的物质生活发达了,很多人觉得爱自己就是给自己“买买买”,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人的居住面积是有限的,物品的数量多了,于是你想要更大的衣柜、衣帽间,甚至是步入式衣橱,但哪儿有那么大的面积呢?
Q:有没有人向你咨询如何成为整理收纳顾问?
A:其实这种咨询还挺多的。现在市场上有关整理收纳是有刚需的,但这个职业在国内的商业化程度还不高,这一行的收入很有限,大多数从业者都是以此为副业或者仅仅是兴趣爱好。这种职业的养成其实很艰辛,个人的成长有赖于得到科学的、有体系的培训。而作为一个顾问,更重要的是面对多样化的客人的适应能力,不是说你只能给一类人——比如单身职业女性——做整理咨询。同时还需要有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Q:你觉得自己有没有可能成为中国版的近藤麻理惠?
A: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近藤麻理惠塑造了这个时代,时代也塑造了她。她从小就热爱整理收纳,把现有的各种方式、流派都试了个遍,作为集大成者,她把“心动”作为整理决策的依据,非常犀利。如果要成为近藤麻理惠这样的开山鼻祖,我必须成为某种整理方法的流派创始人,但现在还达不到这个程度。而且中国市场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一、二、三线城市的人的生活状态非常不一样,所以可能成熟的理论和本土的融合更适应现在中国的需要,我自己也在朝着这方面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