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来了综艺

康熙来了综艺

时间:2023-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熙来了”开播于2004年,名字取自主持人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姓名中间的那个字,跟清朝那位皇帝没什么关系。“康熙来了”作为日播节目,一年录制超过260期,每周三录制一天,从中午12点录到晚上11点,一次录制完下周要播放的5期节目。不久后,制作公司老板王伟忠证实了“康熙”即将停播的消息。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蔡康永这些年并没有与“康熙来了”签合约。

文_半岛璞

“康熙来了”开播于2004年,名字取自主持人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姓名中间的那个字,跟清朝那位皇帝没什么关系。开播时中国大陆的网络还不如今天这般发达、普遍,能看到这档台湾综艺节目的大陆人应该还不多。那时我才上高二,苦心背着政治、历史、地理,准备着来年的高考。2004年3月,正在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来到了这个10点档综艺节目,他算是台湾最接近权力顶峰的政治人物,小S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却是:“你平常在家都穿什么类型的内裤?”

能与政治人物有如此大尺度的交谈,整个华人世界估计也只有“康熙来了”才可以办到,更不论后来小S在节目中坐过无数人的大腿,其中包括马英九的。

上至政商权贵,下至贩夫走卒,“康熙来了”这些年来从没有刻意吹捧过任何一个到场的嘉宾,更不会说教。在小S摸摸嘉宾的腹肌、随口一个“屁咧”之间,任何人的一本正经都会被解构。而我从这档海峡对岸的综艺节目中体会最深的,不是所谓的娱乐乃至庸俗,而是——任何人如果被送上神坛,他就一定会从神坛上摔下来,与其那时被人唾骂得难堪,不如现在就享受一场众人的狂欢。这个道理,大陆的名人们用了快10年才明白。

当然,更多的人只是单纯地享受这档谈话类综艺节目带来的愉悦,而不是要揣摩出什么高深莫测的趋势或者理论。视频网站兴起的初期,版权保护上力所不逮,我们大陆观众终于能大快朵颐地在网络上看到这档声名日隆的综艺节目,小S的说话方式被许多人模仿,其中不乏知名主持人。我上大学时,走进许多同学的寝室,电脑屏幕上正在播放的也常常是这档台湾王牌综艺节目,那些熟悉的声音混合着寝室里泡面的香气,就是许多人大学记忆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

转眼10年过去了。我们日渐成熟,“康熙”的主持人也在变换着他们的人生轨迹。“康熙来了”作为日播节目,一年录制超过260期,每周三录制一天,从中午12点录到晚上11点,一次录制完下周要播放的5期节目。在一个个周三里,我们目睹了小S从结婚到怀孕——肚皮渐渐隆起,产后瘦身成功;肚皮再次隆起,再次产后瘦身成功;再次肚皮隆起,又再次产后瘦身成功。每次她临盆的时候,蔡康永都不得不找人代班,那是他最烦恼的时候,因为没有一个女主持人可以替代小S,而观众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除此之外,这些年萦绕在小S头上的,还有挥之不去的家暴疑云。光是今年,她就因脸上有伤暂停录影两次,尽管她一再澄清是自己跌倒以及骑脚踏车摔伤的,网友们依然对她那个看起来就不怎么可靠的丈夫不依不饶。无论真相是如她所说还是有更深的隐痛,至少在节目中,我们没有看到小S有任何一丝哀伤,她甚至可以拿家暴新闻开玩笑。而这样的“娱乐能力”,不是一个人天生就具备的,哪怕他是个天才主持人。常作为“康熙”嘉宾的大学老师曲家瑞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康熙”在她眼里,像一个罗马斗兽场,“把两条狗放在里面斗,看谁会咬死谁”。但有一次,在小S频繁遭遇各种负面新闻期间,曲家瑞看见小S在开场前披着围巾,形容憔悴,节目一开场,她又语笑嫣然。那一刻,曾觉得自己被愚弄了的曲家瑞突然明白过来:“在这个竞技场里,小S也一样被全部的观众用鞭子抽打,这样她才能够娱乐别人。”

幸好此刻的我们也成熟了,我们已能明白笑声背后并不一定就是无忧无虑。我们在社会中也是这么生活的,我们被自己的理想抽打,被下个月的房租抽打,被想要而不得的一切抽打……晚饭时间,打开一集“康熙来了”,似乎就是一盘最好的下饭菜,一整天的压力在这一刻释放,不管这期的主题和嘉宾是否有趣,许多人都还是会一直看下去,就像一个老友一直在自己身边碎碎念。屏幕中的你和屏幕外的我或许都有过默不作声的艰难时刻,但我们不想让别人看出来,把嘻嘻哈哈留给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我们都是这么一步步成为大人的。

今年下半年,最耸动的一个娱乐新闻恐怕就是蔡康永宣布他将告别“康熙”,小S随后表示与他共进退。不久后,制作公司老板王伟忠证实了“康熙”即将停播的消息。无数人伤心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告别,但几乎每个人都不意外。近几年,大陆的电视市场以及综艺节目的制作能力突飞猛进,而台湾的综艺节目却日渐式微,大家熟悉的“康熙来了”的制作人B2去年就已离开,台湾综艺节目制作人都瞠目于大陆综艺节目的制作规模与资金数量,“北上”捞金的数不胜数。不只是制作团队疲软,许多台湾艺人也常年活跃于大陆,非通告期很难被请回台湾上节目。蔡康永这两年也频繁现身大陆,他去年和今年参与了两季大陆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的录制,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非“康熙来了”的环境中如此密集地接触到他的能量与观点,大家看到了一个在“康熙来了”中没有出现过的蔡康永。他还不忘把这个“转型”的机会带给别人——他邀请了许多我们因“康熙”熟知的嘉宾来这档节目做客。在对老面孔的到来感到惊喜之余,不知为何,很多时候我们又会为这些曾令我们捧腹大笑过的“通告艺人”感到尴尬:在脱离了“康熙”后,他们的插科打诨似乎不那么好笑了;而当他们有些难以招架巧舌如簧的大陆对手时,我们又不禁感到一丝心酸。那个时刻,我觉得小S和蔡康永的事业也许能继续走高,但“康熙来了”再也不会了。

然而面对这样的无常,许多死忠粉还是不忿,难道一档节目说不想做就可以不做吗?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蔡康永这些年并没有与“康熙来了”签合约。就算签了合约又如何?真正约束我们的恐怕不是任何人所制定的条款,而是变化的内心与世界。或许这件事没有那么严肃,就像蔡康永说的,他希望最后一集节目“不要让人感觉到是最后一集”。

就如同我们度过的每一天,谁也不知道今天会不会就是我们的最后一天。但我们就这样,似乎永远不会迎来最后一天般地活着,并尽量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