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情与救灾规划模板

激情与救灾规划模板

时间:2023-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客观地说,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建立科学的灾害应急救助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五年前发生的汶川地震,无情地暴露了中国脆弱的灾害防御与应急机制。救灾的核心问题在于以最快捷、最有效的路径与手段挽救生命。基于这种考虑,群体激情可以采取疏导与储存的策略,通过激情储存与合理疏导释放,更好地服务于救灾活动,并对弥合社会裂痕有重要作用,这一点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尤其重要。

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这类突发自然灾害再次考验我们的应急能力。客观地说,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建立科学的灾害应急救助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五年前发生的汶川地震,无情地暴露了中国脆弱的灾害防御与应急机制。时隔五年,再次从新闻媒体上看到,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现有的应急与救助机制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基于这种现实,我们需要从社会治理层面对自然灾害的防御与应急机制做些深入挖掘工作。

救灾活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加上灾害的突发性与特殊性,往往容易导致一切防御与应急机制瞬间面临从理论到实践的硬着陆,根本没有更多时间去修正与检验。一旦救援路径选择不当,就会导致公众与受灾群体对所有应急与救援预案表示质疑,决策者有可能处于社会压力下被迫在紧急的灾情与嘈杂的社会争议中进行仓促调整,从而导致救灾决策处于低质量运行状态,并有可能耽搁宝贵的救援时间。结合最近几次大的救灾应急举措,不难发现,从社会治理层面,有两种因素必须考虑,即职能部门的理性决策与社会群体的激情存储,以及救灾规划模板的完善与应用。

基于对以往灾害的共性与特殊性经验的总结,合理的救灾规划模板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时间与提高救援的效率。因此,根据共性的救灾规划模板,救灾的理性策略选择,关键在于明确灾区的特点——因为重大灾情的发生,导致局部地区由开放系统瞬间变成了封闭系统,由此带来了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中断。因此,救灾的安排,就应该围绕三通(路通、信息通、能量通)展开。救灾的核心问题在于以最快捷、最有效的路径与手段挽救生命。根据历史经验,地震灾害发生时,有效的救援方式往往是:第一时间灾民自救,此时外界力量还无法到达;接下来自救与他救相结合;第三阶段以他救为主。一些先进国家的防灾经验显示,在黄金72小时内,头24小时救援成活率为75%;随后,存活率快速倍减。由此,就揭示出一个问题,救援力量的初始安排上,由于中心节点人员到达比较及时与充足,一开始救援力量就应该往尽量远的地方配置,这种错落有致的人员配置,能够最大程度上挽救危机中的生命总量。需要提及的一点是,重大灾害情况下,政府应该积极开放国外专业救援队伍的进入,毕竟救灾是一项很专业化的工作。

再来谈谈社会群体的激情存储与疏通问题。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整个社会群体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惊人的激情释放现象。这种群体激情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它对救灾与灾后重建都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一则,它可以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与死角;二则,群体激情可以让灾民获得心理慰藉,并实现点对点的切实帮助;三则,激情的释放也让社会群体获得高度的社会认同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社会群体激情的释放具有突发性、来源的不确定性,以及持续时间的短暂性等特点,这就导致群体激情很难控制与管理,如果一种群体激情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与释放,不仅仅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给救灾行动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近期报道的志愿者大量涌入造成的救援通道拥堵现象等。基于这种考虑,群体激情可以采取疏导与储存的策略,通过激情储存与合理疏导释放,更好地服务于救灾活动,并对弥合社会裂痕有重要作用,这一点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尤其重要。

最后,聊一点救灾规划模板的问题,其实这是救灾经济学话题。规划模板相当于行为定势,按照调整后的规划模板采取行动,可以节约时间,提供逆境中的社会秩序,使整个救灾行动安排始终处于效率最优的轨迹上。合理配置救灾资源以及制定科学的行动规划,使各个环节发挥最大救援效率,这已是当今救灾的共识。救灾规划模板的设计要未雨绸缪并遵循经济学原则,比如帐篷等,灾后要及时回收,以备循环使用,这也是提高救灾效益的常规做法。我们必须从每次的巨大损失中吸取教训,不能总是交学费。

(2013-04-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