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怀念一个人

怀念一个人

时间:2023-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些日子在北方陪母亲看病期间得到一个消息: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去世了,享年90岁。老索是幸福的,他一直在批评权力而没有被杀掉,最多是被驱逐出境,而且活到了90岁的高龄,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希望老索的离去能够让我们与一个时代毫不惋惜地道别,并重新思考知识分子的呼吸与呐喊,道说出我们时代的尊严与骄傲!下面摘录几句老索的话当作纪念:人民的精神生活比疆土的广阔更重要,甚至比经济繁荣的程度更重要。

前些日子在北方陪母亲看病期间得到一个消息: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去世了(在我看来,老索一生成就的取得与遭受的折磨全都是在苏联时期,因此沿用这个已经烟消云散的名字),享年90岁(1918年~2008年8月3日)。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可是在外地又没有机会去写,此刻有机会了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隐约知道,对于我来说(或许还包括我这一代人),索尔仁尼琴等于真相与勇气,或许还有一种说不清具体所指的良知。知道他的名字也是快二十年的事情了。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仍在为说真话而心有顾虑,甚至胆战心惊。去年发生的折腾全国人民快一年的纸老虎事件,终于在追求真相的呐喊声中有了一个不算完美的结果。但意义重大,希望通过这件事,我们能够习惯真实。

之所以对老索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和他经历了太多相同的东西。可是他用一个人的勇气,让我们对走出黑暗有了信心。遗憾的是,我在记忆中搜索了一下,没有发现我们的哪位作家曾经有这样的勇气和文字,觉得很奇怪。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买了一本巴金的《随想录》,很厚的精装本,花掉俺几乎半个月工资,读后觉得实在没有什么令人震撼的,那个钱花得一直觉得冤枉。由此可见,我们内心的恐惧是何等强烈!所以在90年代有顾准热的出现,其实,今天你耐心地看完他的东西,就知道那里实在没有什么,只不过把自己的真实思考说出来而已!当坚守常识都成为风险的一部分的时候,那个时代已经注定是可耻的。

前段时间又把阿玛蒂亚·森的书《以自由看待发展》看了一遍,觉得写得很实在。他的一个命题我觉得很有趣,即凡是民主的国家都不曾发生过大规模饥荒,而发生大规模饥荒的国家多是不民主的。他给出的例子也很有趣。直到今天,我母亲做饭的时候,一直喜欢多做,导致顿顿剩饭,我说了很多回,母亲就是改不过来,后来与母亲聊天,知道母亲那代人饿怕了,所以潜意识中总怕挨饿,所以才有这种改不掉的习惯。后来我也询问了很多老人,知道在大饥荒发生前的年景是大丰收,至于灾害情况,可以找气象资料比对一下,这么大国家哪年没有一些灾害发生呢?为什么那时候会发生大规模饿死人现象,而最近几年灾害不断并且总人口比那个时候又接近翻一番却没有饿死人呢?国土面积还是那么大,人还是那群人,什么原因?其实道理很简单。今天再思考大跃进就有些滑稽的味道了,老一代领导人大多是农家子弟出身,每亩地能打多少斤粮食能真的不知道吗?显然不太可能,那些关于亩产多少万斤的放卫星的天文数字,鬼都不相信,因此,所剩的理由只能是:权力要公开挑战真理。历史的诡异之处在于,这次挑战竟然胜利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今天我们遭遇到了N多问题,有N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也喜欢这个时代,而不是上个时代,因为在上个时代我是完全有可能被饿死的。

老索是幸福的,他一直在批评权力而没有被杀掉,最多是被驱逐出境,而且活到了90岁的高龄,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希望老索的离去能够让我们与一个时代毫不惋惜地道别,并重新思考知识分子的呼吸与呐喊,道说出我们时代的尊严与骄傲!下面摘录几句老索的话当作纪念:

(1)生命最长久的人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

(2)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一个伟大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

(3)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4)苦难有多深,人类的荣耀就有多高远。

(5)人民的精神生活比疆土的广阔更重要,甚至比经济繁荣的程度更重要。民族的伟大在于其内部发展的高度,而不在其外在发展的高度。

(6)只要还能在雨后的苹果树下呼吸,就还可以生活。

(2008-08-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