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山不了情

印山不了情

时间:2023-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大印是权力的象征,这一带山水便统称作印山。1989年6月的一天,一辆吉普车风尘仆仆来到印山脚下,驶进了水泥厂的院落。印山牌水泥多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连续3年在省、市质量、计量检查测试中获得前3名。凌源金法大楼的建设首开先河,使用了印山牌“小水泥”。铁的事实证明,印山牌“小水泥”并不比“大水泥”逊色,这项决策是英明的。质优价廉,印山牌水泥顿时四面逢源,呈现供不应求状态。

辽宁省凌源市西南边陲的杨杖子镇,有一片美丽迷人的青山绿水。两列青峰徐徐展开,巧折成几重苍翠;一泓清泉柔柔西去,蜿蜒为十里碧水,这里群峰兀立,有四座山头各为一像:像旗、像鼓、像剑、像印。因大印是权力的象征,这一带山水便统称作印山。

1989年6月的一天,一辆吉普车风尘仆仆来到印山脚下,驶进了水泥厂的院落。从吉普车里走出一位身材适中的中年男人,走近细看,这人脸色黝黑,表情严肃,只有鼻梁上那副眼镜,在顽强证明着他的斯文。知情者透露,他,就是新来的厂长刘景贵。

高中毕业以后,刘景贵几乎净在矿山摸爬滚打了,本来很白的面庞,如今黑得好像是与生俱来,一副包公相。从龙凤沟煤矿井下的采掘工,到双庙煤矿的副矿长;又从玛瑙矿的“左膀右臂”上升到首席矿长,组织上不知是看中了他多年农村工作的历史,还是看中了其人雷厉风行的性格,他被派往远离城区的杨杖子镇任科技副镇长。

不久刘景贵又被派到背景复杂的北方水泥厂任厂长。刘景贵不明白,难道领导认为自己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吗?是的,县、镇领导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因为经他的妙手,曾先后使两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枯木而逢春。

来到北方水泥厂,刘景贵终于下定决心:既然接受了县、镇领导的委托,就应该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千头万绪,从何入手呢?一连几天,刘景贵既不召开班子会,也不搞什么上任宣言,而是终日里走来走去。

终于,一连串的怪事出现了。大清早,厂化验室的值班工人一觉醒来,却发现一只鞋子不见了,四角旮旯翻个遍,愣是没有。

调度室值班人员的茶缸不翼而飞,原料车间某工人的帽子没了踪影,门卫老头的手电筒也长了腿了……

其后,他们又惊奇地发现,大家夜间丢失的茶缸、鞋子、帽子、手电筒们都神不知鬼不觉地摆在厂长的办公桌下。

正当这些“失主”不知所措的时候,刘景贵却平静地通知他们:“不管你们的事,回去叫你们的主任科长来领东西。”

这些被告知的科长主任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当一个个“头”们低头待罚时,刘景贵依然平静地告诉他们把各自班组科室的鞋子、帽子领走。

刘景贵深夜查访的事,很快以口头传播的方式做到了家喻户晓,也使水泥厂上上下下感受到了这位刘厂长来者不善。从此人人警惕,值班睡觉、玩忽职守者日见稀少起来。

刘景贵趁热打铁,对全厂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官兵一致,重奖重罚。

有了严明的纪律做保障,刘景贵开始将目光瞄向了市场。当时的建材市场乌云密布,水泥厂大多不景气,北方水泥厂更是掉到谷底,生产的印山牌水泥大量积压在库房里。

决定企业命运的是产品质量。因为失去了质量,所以才失去了市场;而一个企业一旦失去市场,等待它的就只有灭亡。

经过努力,刘景贵建立了由上而下全方位的质量检验系统,厂有质检科,下设质检组,车间有质检员,各负其责,层层制约,如有玩忽职守者,严惩不贷。

除了人的主观因素外,设备水平也是决定质量的重要条件。于是刘景贵除下大力量全面检修设备外,还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引入数台微机设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系列的大动作很快出了成绩。印山牌水泥多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连续3年在省、市质量、计量检查测试中获得前3名。1992年获国家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验收合格单位”,刘景贵本人也被凌源市技术监督局评为“1991年度标准化质量监督先进工作者”。

凌源金法大楼的建设首开先河,使用了印山牌“小水泥”。铁的事实证明,印山牌“小水泥”并不比“大水泥”逊色,这项决策是英明的。

质优价廉,印山牌水泥顿时四面逢源,呈现供不应求状态。不但雄踞凌源市场,而且走出辽宁、走进吉林、步入黑龙江,用户遍及全东北。1991年北方水泥厂一举扭亏为盈,当年获利1.3万元。

产品供不应求,刘景贵却无法洋洋得意。他深知,北方水泥厂设备基础差,又地处大山深处,在市场中有许多不可克服的不利因素。现在市场乍暖还寒,企业略有盈余,一旦市场急剧降温,遍布辽西大地的各家水泥厂势必竞争激烈,怎样才能保证北方水泥厂在任何时候都能“稳坐钓鱼台”呢?刘景贵思来想去,觉得只有开发新产品,才是扬长避短的高明之举。

于是,他请专家拜名师,研制成功了“425#”矿渣R型早强水泥。1991年通过省级鉴定,获得了“朝阳市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到了1993年,北方水泥厂更是鲤鱼跃龙门般的发展,全年实现产值破千万元大关。

刘景贵更深知人才的重要,因而常常对企业的职工素质忧虑重重。全厂600多名职工除厂长一人外,全部来自当地农民。

刘景贵采取短期学习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出外培训与厂内培训相结合,正规培训与实用培训相结合的办法,逐步解决了厂内的人才和技术问题。

由于厂内重视职工的培训教育。刘景贵被授予“辽宁省乡镇企业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刘景贵不仅是一厂之长,而且还是一镇之长,因而他要一手抓兴企,一手抓扶贫。刘景贵到任不久,大量从当地招工,已有300多名当地百姓在厂里领工资,仅工资一项,一年厂里付给侯杖子50多万元,基本解决了当地百姓的脱贫问题。

印山百姓不会忘记刘厂长的丰功伟绩,更感激他关心热爱百姓的菩萨心肠。春秋几度,寒来暑往,刘景贵几乎走遍了印山脚下的家家户户,心中装满了当地百姓的忧愁和甘苦。

村里的小学校因没钱拉电,被迫放假。刘景贵当即拿出5000元,派人安装电线。

北方机械厂撤离时,电视插转台也随之撤走。山高谷深,百姓无法收看电视,水泥厂出资重建插台,开山修路,遇水建桥都是刘景贵多年来所做的善事。

当然,水泥厂的振兴带给人们最普遍的利益还是村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北方水泥厂原来是土生土长的企业,职工队伍除刘景贵外全是当地十里八村的农民。刘景贵是一厂之长,也是唯一的一名国家干部。在当地百姓眼里,他就像一位上帝派来的神圣使者,是专门为他们救苦救难的“救世主”。

因而,自走马上任以来,刘景贵从不敢丝毫懈怠。北方水泥厂距刘景贵家所在的凌源城52公里,他就任几年来,回家的次数自己都数得清。清闲时十天半月,紧张时三月两月,他经常路过家门而不入,妻子儿女想见他一面都难。

按理,几年奋斗,成绩突出,刘景贵大可激流勇退,打道回城了,可干劲正浓的他却毫无歇意。他还有更高的目标。

他告诉人们他要上膨胀水泥生产线和彩色水泥生产线,要建加油站和白灰厂,要在近期改造大窑。显然,这些事情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仅仅是刘景贵的短期规划,他还有更远大目标。

他经常带工人去参观北方水泥厂遗弃在山边水旁的250余栋办公和家属楼,他说:“我要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这里建一个以建材为龙头的综合经济小区,重振北方雄风,让印山百姓重度美满富足的好时光。”

刘景贵正如这巍巍印山,为印山人民奉献出了自己的血汗,也奉献出了自己的身心,印山有眼,终于选定了自己真正的主人;印山人民有幸,终于找到了一位能带领大家抛却贫穷走向富足的带头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