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在生命里会一直珍藏这段岁月。”

“我在生命里会一直珍藏这段岁月。”

时间:2023-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了年,魏小尧准备回滦南,魏小尧的母亲哭了。此时的魏小尧完全可以找个理由不再回到高淑珍家里。他和高淑珍家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了三个多月,已经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他和高淑珍一家甘苦与共,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这件事他一直没有给父母说。他已经不自觉地融入了高淑珍的家庭,有一种亲情,有一种责任,尽管他手头拮据,他还是想有所表示。魏小尧和孩子们在教室里的确很冷,呼气的时候能看到白雾。

魏小尧给杜佳灿、杜佳星重新换了被褥,才安心睡了。有了经验和教训后,他就每天半夜的时候起来问问孩子们,有没有去厕所的。

魏小尧虽然很辛苦,但是看着孩子们熟睡的脸庞,他感到特别的欣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付出,换来的还有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孩子们一天一天的进步,还有家长们的肯定和感谢。他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是爱心,什么是爱的奉献。

魏小尧去洼里的时候带的衣服比较少,高淑珍家没暖气,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冷。

高淑珍发现了这个情况,给魏小尧买了棉裤和羽绒服。

在当时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高淑珍能给魏小尧这样大手笔的“投入”,魏小尧很感动。

2006年春节到了,魏小尧回衡水过年。张杰给魏小尧叠了许多千纸鹤,祝他一路平安。

魏小尧曾经对人说:“这些孩子,身有残疾,心里天真无邪,每个人都有可爱的一面,每个人都那么懂事。”

魏小尧春节后还能不能回来,高淑珍和她的家人们心里不踏实,高淑珍家里的人们普遍认为魏小尧不会再回来了,因为当时太艰苦了,滦南的寒冬是那样泠,高淑珍家里没有暖气。

魏小尧给高淑珍的承诺是:“我还要回来的,我一定对得起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过了年,魏小尧准备回滦南,魏小尧的母亲哭了。儿子去滦南时,白白胖胖;从滦南回来则是又黑又瘦。眼看着儿子春节期间恢复了一些,但刚刚见到恢复,又要离家远行。

看到母亲落泪,魏小尧也忍不住落泪。

此时的魏小尧完全可以找个理由不再回到高淑珍家里。但他没有那样做。他信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和高淑珍家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了三个多月,已经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他和高淑珍一家甘苦与共,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魏小尧的外婆说:“出门的时候不要哭,这样不吉利。”

魏小尧强忍眼泪,走出家门。到了门口,他回头看的一刹那,发现母亲透过房门的玻璃,正看着他,妈妈泪流满面。

这个场景,魏小尧后来说:“妈妈的泪眼,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慈祥的妈妈也有思考不到的地方。自从儿子大学毕业以来,儿子挣钱了,不用向爸妈要钱了,她却没有想到儿子在滦南是没有任何收入的。

魏小尧心情很复杂,父母把他们弟兄拉扯成人,又供他们上大学,可是又有什么回报他们呢?自己这么大了,还让父母操心,他不好意思向父母开口要去滦南的路费。

母亲忽略了,儿子不好意思要。魏小尧回滦南没有路费。

他找到同村一个同学,借了去滦南的路费。这件事他一直没有给父母说。当年暑假打工挣了钱,才还了同学的钱。“感谢那位同学吧,在需要的时候,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后来说。

魏小尧不仅要教好书,还要照顾好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孩子都是残疾人,有的上厕所就是大问题,每次都要有人扶着,有的时候一个孩子去厕所刚回来,又有一个要去。杜佳星由于腿关节有毛病,不能蹲下,每次上厕所的时候,都得抱着他去。杜佳灿长得很讨人喜欢,就是有多动症,中午休息的时候,别的孩子都睡觉去了,他不睡觉,每天中午,魏小尧必须看着他,生怕他跑出大门。杜佳灿虽然爱动,但是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每天早上的时候,他总是把洗脸水给大家准备好,谁的牙膏没了,他拿出他的牙膏让大家用。

魏小尧的付出让他收获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快乐,那就是孩子们回报给他的爱。每次站到讲台的时候,听到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他心里都非常激动;每当一页页翻着孩子们一笔一画完成的作业,他的心里都非常高兴,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一天晚上,到了半夜的时候,魏小尧突然感到肚子疼得厉害,把当晚吃的都吐了出来。

高淑珍听到了,急忙过来一摸魏小尧的额头,特别的烫。她赶紧穿好衣服,拿着手电筒,去找村里的医生。

医生来了,给魏小尧输液。

这样一惊动,和魏小尧同住一炕的孩子们都醒了。

有的给魏小尧倒水,有的给他讲故事,还有的孩子安慰他说没事的。高淑珍为了看着把液体输完,一宿没怎么休息。

2006年暑假,魏小尧没有回家,他和王利忠去唐海打工。他要挣一点钱,把春节时从同学那里借的路费还了。

在一个修桥的工地上,他们负责绑钢筋。

盛夏天气炎热,白天相对较长,工作时间也长。

这一天,下班的路上,王利忠骑着摩托带着魏小尧,在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地方,摩托车爆胎了。

摩托车在农村是便捷的交通工具,但摩托车轮胎没气的时候,挺不好对付,天气热,摩托车沉重,他们足足推了二里路才找到一家修理摩托的,在那里补了轮胎,继续赶路。可是骑了没多远,摩托又没气了,他们只好继续推,好不容易到了前面的修理店,说必须换轮胎,他们身上没有那么多的钱,只好把身份证押在那里,修了车,第二天拿钱来,赎回身份证。

在唐海支了工钱,魏小尧带着王利国去了滦南县城。他已经不自觉地融入了高淑珍的家庭,有一种亲情,有一种责任,尽管他手头拮据,他还是想有所表示。他给王跃元买了散装白酒,给高淑珍买了个坎肩。

回到家,魏小尧高兴地叫着:“高姨试一试,我给您买了一件棉坎肩。”

高淑珍高高兴兴地穿上,却不合身。

“退了吧,小尧,你的心意我领了。”

可是王国光拿过来一试,可身可体。

“好嘞,国光穿了。”

“好的,就给国光姐了。”

2006年国庆节前后,赶上洼里村收稻子,高淑珍家十几亩水稻,王国光有了孩子,不能下地,劳动少了人手。

魏小尧早上给学生布置了作业,也帮着一起收水稻。他不会割水稻,便和王跃元装车运输。

干了一上午,魏小尧疲惫不堪,午休睡过了头,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才醒。

下午醒来,他到了教室,学生们都在安静地自习,黑板上有孩子们写的六个字:“魏老师,辛苦了。”

魏小尧既为迟到不好意思,又为孩子们的理解体谅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2006年的冬天,天气冷得厉害,唐山的气温比魏小尧老家衡水的温度要低好几度。高淑珍家里经济上入不敷出,没钱买煤,不能生炉取暖。魏小尧和孩子们在教室里的确很冷,呼气的时候能看到白雾。

魏小尧后来曾经追述道:“我毕竟大了,有火力,能抗得住,但是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有什么办法呢?老天就是考验我们呢,而且一连几天的时间都不晴天,孩子们只好用自己喝水的杯子,装满热开水,放在怀里,这样也许会暖和一些。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我真想哭。

“那时候,我就在想,孩子们还小,肢残但不能心残,让他们学点知识,长大了有个一技之长,也不至于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是我和高姨一直都坚持的原则,哪怕我们付出的再多,我们也要让孩子们识字。比如赵洪刚,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连个位数的加法也不会做,患有侏儒症的他,小时候特别的自卑,也很少出门,父亲是村里的电焊工,也不认识多少字,更不会去教他识字,他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学起知识来还是很快的,经过几年的学习,他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法,并且认识了平常用到的字。”

“付出的再多,也是很值得的,收获的不仅是这些孩子,还有我和高姨,看到孩子们一天一天的进步,从心里感到特别的欣慰。”

2007年“五一”节,魏小尧回衡水老家。

高淑珍对他说:“咱们也没什么稀罕的东西让你拿回去,也没什么贵重的物品,你就拿些大米吧,我们这里生产大米。”

魏小尧不想拿,他知道高淑珍家里的大米也不是很宽裕,况且还有这么多的孩子吃饭。

高淑珍说:“我是不会让你空手回家的。”

高淑珍一再坚持,给了魏小尧半袋子大米。

回到家,魏小尧的母亲看到小尧带的大米很高兴。她说:“既然你高姨给咱们了,我也给你高姨些玉米吧。”

五一节结束,魏小尧从衡水去滦南。到了衡水车站了,魏小尧本来是要买晚上11点的火车票,也就是23点的车票,但他对售票员表述不清,说是买11点的火车票。售票员把第二天上午11点的车票卖给他了。魏小尧到候车室转了一圈,发现了错误,回去换票,夜里23点的那次车已经没票了,站票也不卖了。

晚上走不成了,魏小尧只好去衡水一位要好的同学那里借住一宿。这个同学和他的关系是很好的,好长时间没见面了。他们聊得很开心,魏小尧忘记给高淑珍去电话说明情况。

第二天晚上到了洼里村,高淑珍很不高兴,批评魏小尧说:“你也不来电话,把我惦记死了。你这是没事,要是出事的话,我怎么向你的父母交代呀,我一天什么也干不下去,一直担心你的安全。”

魏小尧听了,特别的惭愧。他自责,自己这么大了,也应该替别人着想了。他暗自下决心,以后会记住自己犯的这些错误,什么事情要考虑周全,更多地为别人着想。

2007年的上半年,唐山师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来高淑珍家看孩子们了,并带来了募捐款和衣物。

大学生和孩子们共进午餐,孩子们吃得很开心。

一个叫“小蒋”的大学生,让魏小尧给大家唱首歌。

魏小尧把《从头再来》奉献给大家。

刘爽最喜欢唱《感恩的心》。她已经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了8年。因为类风湿,她的手指关节变形,来的时候握不住铅笔,老师就手把手地教她练,现在她能写字了。刘爽说,只要看见高妈妈,只要和同学们在一起,就觉得温暖、快乐。她爱唱《感恩的心》。

每当唱歌时候,魏小尧感到骄傲的就是他的学生李亚。李亚唱的是著名歌唱家祖海的《为了谁》。女生的歌,李亚唱得特别有味道,再后来大家受李亚的感召,都一起唱起来,独唱成了合唱。

自那次以后,每次来了客人,李亚总是把这最拿手的歌唱给大家听,人们很喜欢李亚浑厚的声音:“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断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后来,魏小尧回忆说:“现在很想回到以前的日子,和孩子们一起睡觉,一起吃饭。小孩们都爱吃米饭,一大锅米饭一会儿就吃完了,吃的最多的还是李亚,还有利国,就爱生吃白菜(魏小尧可能不知道,王利国的这个习惯是从王利忠和吴立军那里学来的),还有小胖墩王薇,中午不睡觉,下午上课爱打盹。还有我和高姨他们去地里插秧,秧没插好,自己却趴在稻田里,浑身都湿了。嗨,谁怪当时自己逞能呢。我爱吃辣椒,张杰让我表演吃辣椒,结果太辣了,眼睛一直流泪。还有……”

魏小尧在洼里支教的日子里,有欢乐的事情,有欣慰的事情,也有不开心和困难的事情,想起来,他总是有许多的感慨。他坚持了两年的时间,从稚嫩、青涩的小男孩,慢慢的长大了,成熟了。“条件是很艰苦的,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那里能吃苦,将来无论在哪个工作单位都一样能吃苦。”

“既然去了,就要坚持下来吧,再说了,也不能让别人看笑话,如果坚持不下来的话,有的人可能会说,知道他去了干不成的,知道他就不能吃苦,为了自己的志气,为了让别人不致因为这个而贬低自己,我克服了所有的困难,还是坚持了两年的时间。”

“人总是这样吧,有时候确实不知道该去从事哪种职业,也不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样的环境,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无论怎么样,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就是了,不能虚度时光,不努力工作,这样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踏踏实实的工作,老老实实的做人,这是我所要求自己的。我可能一辈子也没什么大的作为,也没有多少金钱,我还是希望自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发出自己的一点点光和热。”

2007年暑假期间,高淑珍和魏小尧一同去北京求见一个企业老板。

有一位在北京五棵松附近经营化工产品的企业家,听说了高淑珍收教残疾孩子的事迹,非常感动,托人传话给高淑珍,他要给高淑珍捐助些钱物,表达他的敬意,帮高淑珍解决一些困难,并且主动把公司座机电话告诉了高淑珍,并且明确表示说近期就给高淑珍捐一笔款。

这时的高淑珍恰恰穷得不可开交。她靠了四妹的无息借款建起了房子的框架,借钱买了三个房间的玻璃门窗;后来又借到一笔钱,买了另三个房间的玻璃门窗。由于高淑珍这段时间为借贷耗时太多,做小买卖的时间没有保障,小买卖效益欠佳,全家人的吃饭成了大问题,除了大米,在盛夏这个盛产蔬菜的季节,她全家人和几十个孩子们吃不上蔬菜,没钱买。二姐家和堂姐家的青菜只要摆在明处,高淑珍看到就拿,拿了就走:“你们别吃了,让给孩子们吃吧。”

比吃菜这个困难更大的困难是孩子们的住宿问题。在老院有三爿炕,加上一个简易床,虽然拥挤一些,总是能让孩子们有个睡觉的地方。到了新屋就不行了,新屋的结构和老房子不同,不能随处垒炕,只在最东端那间房子的靠窗处和最西端那间房子的靠窗处各砌了一爿炕,三十多个学生,加上高淑珍的家人们,加上魏小尧,四十多口子人,无论如何不可能全睡在两爿炕上,至多睡十来个人。必须买床,买床就要钱,哪怕买二手货,甚至到废品站从废品中选尚能使用的床具,总是要拿钱去。高淑珍穷到了极点,没有钱,孩子们不能正常休息。幸好是夏天,在地上铺些凉席和床单,就能凑合。但海边夏天的昼夜温差相当大,孩子们睡在地上吃不消,何况是刚刚交付使用的新房子还很潮湿。

万般无奈之下,高淑珍想到北京那位言之凿凿盛情感人的富有爱心的企业家。她决心主动提出困难,请这位尊敬的企业家关照。

为了这个目的,高淑珍带上魏小尧,从村里坐“三马子”到镇上,从镇上坐汽车到县上,从县上坐汽车到唐山,从唐山坐火车到北京西站。他们从家出发的时候天还没有全亮,他们在北京西站下火车的时候已经是点灯时分。

从西站再往哪里去?他们不知道。他们只知道那个老板的姓氏和一部座机电话。这时候高淑珍还没有手机,魏小尧有一部极为廉价的手机,但就在他们最需要使用手机的时候,魏小尧的手机没电了,一点电量都没有了,魏小尧没带充电器。

夜色朦胧中,他们可怜巴巴地向许多人借用手机。没有任何一个人借给他们,大部分被借的人根本不理他们不看他们,个别人借故推托不借给他们,还有人不但不借给手机,反而送给他们两个字:“骗子!”

高淑珍和魏小尧都是第一次来北京,一路上憧憬了许多,激动了许多,但在西站北广场的落寞,让他们的心情一时转不过弯来。

“我们怎么能是骗子呢?”高淑珍自言自语着。她始终没有借到手机。实践让他明白,傍晚在北京西站北广场向陌生人借手机是很难如愿的。

“咋整呢?咱们住下吧,咱们都累了,咱们都饿了。”高淑珍拍了拍小尧,“小尧,穷家富路,咱们买两个馒头吃吧。”

“姨,如果住,咱们就先住下,然后再说吃饭。听说北京的旅馆很贵,咱们抓紧时间找个便宜的,要是让人家把便宜旅馆都住满了,咱就不好住了。”

“也中。”

北京西站北广场有一支为宾馆酒店旅馆拉客的服务大军云集于此,他们和她们的那种热情,那番微笑,那种郑重其事的承诺,给外地来客创造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但如果你当真跟着他们去,上当受骗的机会还是有的。

先后大约有十几个拉客的专业人士热情地询问高淑珍他们是否需要住宿。他们需要,而且很迫切,但对方挤了水分打了折扣给了优惠的报价,仍然让他们瞠目结舌。

“一个床位60块钱?我们县城15块钱的床位还让看电视呢。”高淑珍对拉客的人说。

十几位拉客者中给他们报的最低价是每人每晚40元。他们不能接受,80块钱对他们太重要了。后来高淑珍问那个报价最低的拉客女士:“我们俩住一个铺中不中?”

“那不行,男的在男房,女的在女房,你们俩睡一个铺,怎么安排?再说了,你们有结婚证吗?”

高淑珍和魏小尧在西站北广场周边找到几家看上去比较简易的半地下室或者地下室旅馆,但一张床位的价格没有低于40元的。

魏小尧知道高淑珍总计带了多少钱,只要他们的食宿开支超过30块钱,明天返程的票钱就不够了。

“高姨,太贵了,咱们不能住,咱们住不起。”魏小尧盘算着。

“咋整呢?老天爷。”

“咱们就在这个广场上待一晚上吧,您看,有在广场上过夜的。”

“我行,你不行啊孩子。给你钱你自己去住吧,我在这里待着。”

“高姨,咱们正在困难的时候,为了咱们那一帮孩子,咱娘儿俩少睡一晚上又算得了什么?”

“小尧,我对不起你了。那咱就待一晚上吧。”

高淑珍和魏小尧在北京西站北广场的一处花坛旁安顿下来。高淑珍从包裹里取出一块床单,铺在地上。是不是高淑珍出门时就有露宿的思想准备?魏小尧没有问,她也没有说。

魏小尧走了好远才买到两个馒头,他和高淑珍每人吃了一个馒头。那点钱不能再花了,不知道明天去见那位好心的老板还要赶多远的路子,万一明天不能往回返,那将连馒头也吃不上。

夏天的夜晚,蚊子很多。火车站是公共场所,蚊子也喜欢光顾。高淑珍深情地给魏小尧赶着蚊子,她让小尧好好休息。

夜里的北京西站北广场不如白天喧闹,但熙熙攘攘的人群,时不时有火车进站出站的鸣笛长啸,扬声器里报告车来车走的广播,让奔波了一天的魏小尧没有一点睡意。

“姨,我不想睡。”

“小尧啊,北京的楼咋这么高呢?咋这么多呢?咱那一个村的人,连一座楼都住不满。咱那个镇,十九个村,也住不了几座楼。”

“姨,北京很大,一千多万人呢。”魏小尧有在衡水三年生活学习的经历,与衡水相比,北京很大。

“北京人咋不知道节约呢?黑天半夜,大街上亮着那么多灯,这一晚上得费多少电呢?”

北京西站北广场有一面大显示屏,有时显示火车信息,有时播放电视节目,有时播放商业广告。此时此地,魏小尧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块大屏幕,不管是商业广告还是车次信息还是电视节目,他都看得特别认真。

夏天在北京西站北广场上露宿的人很多,高淑珍和魏小尧并不感到孤单。只是若干年后回忆起来,他说:“想到那天晚上的经历,心里确实有些悲伤,为了生活,为了理想,我们总不免受一些苦的。”

半夜以后,气温降下来了,魏小尧感到有些凉意。高淑珍脱下自己的上衣,搭在魏小尧的身上。多年之后,魏小尧曾经写道:“高姨怕我冷,还把身上的衣服给了我一件。想起来,在最落魄的时候,有人还惦记我,深受感动。”

第二天,天亮了,魏小尧找到了北广场上的自动投币电话和报亭附设的收费电话。从6点50分一直打到10点25分,这中间他一共拨打付费电话26次,终于听到了对方的应答。

魏小尧赶快把电话给高淑珍。

“李董事长,您好吗?我来求您来了。”

“你哪里?你什么人?”

“我是洼里村的高淑珍呀。”

“高淑珍?高淑珍是干什么的?”

“我是收养那几十个残疾孩子的,前些日子您不是说可怜可怜我们吗?您说准备给俺们捐一些善款。”

“噢,你是高校长,对吧?”

“对,我来北京了,昨天夜里到的,在这个火车站上住了一宿,今儿个想去见您。”

“啊,高校长你不要来了,我的公司很远很远的,我今天还要接待几位客户,没时间接待你。你先回去吧,我最近抽时间到你那里看看,只要情况属实,我一定给你捐助一笔款,帮你解决点困难。”

“李董事长啊,我大老远来到北京了,你让我看你一眼吧。”

“啊,这个,你还是回去吧。我正忙,我一定去看看你为残疾孩子办的学校,不看是不能给你捐款的,看了,情况属实了,会给你捐的。”

“李董……”

对方挂掉了电话。

从那时起,至今6年的时间里,这位爱心企业家还没有去高淑珍家里。

本书作者曾经问高淑珍:“高大姐,这么多年来,您为了这些孩子,借钱不给,求帮不帮的情况,必定也有不少,能不能说几件听一听?”

高淑珍淡淡地说:“不说这个。你自己的责任,你别怪别人。”但她忍不住脱口而出:“再也没有比我痛苦的人。”

2012年3月底,魏小尧以《那些年,那些事》为题,忆述他的志愿者生活。他写道:

“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经意间已经来到了2012年,自己离开洼里特教已将近五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也从事过其他的工作,但是细细的想起来,记忆最深刻的,也是最难忘的,还是在特教的日子里。两年的时间,说起来也不是很长,但是我们那时候就像大家庭一样,过得很温馨,虽然生活条件有些艰苦,但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生活,一起憧憬,又是很甜蜜的事情。”

“在洼里工作了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一起玩耍,想起来很惬意的,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理解,比如坚持,更多是关心爱护他人。那时候刚走出校园,比较青涩和稚嫩,高姨在工作上给了我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对我的人生都受益匪浅。”“2008年最后一次去唐山,跟孩子们和高姨道别……无论自己在哪个单位,从事哪种工作,一定要为人民服务吧,我觉得这才是洼里特教的精神呀,高姨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一直感染着我。”

“……回想过去,总是感慨良多,是高姨成就了我坚强的性格,成就了我坚持不懈的精神,很感谢那段岁月的,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锻炼了自己的性格,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的明确和清晰。我在生命里会一直珍藏这段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