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百事公司,无人不为它与可口可乐之间的竞争故事所吸引。
百事可乐是可口可乐的后生晚辈,19世纪90年代,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伯恩市的药剂师科尔贝·布莱德汉姆发明了一种碳酸饮料,取名“百事可乐”,并于1902年创建公司,开始经营销售。
当时,百事可乐是众多小公司中的一员,销售情况无足轻重。20世纪30年代,百事可乐为了扩大销售,一度将当时最高价为10美分的百事饮料降价一半,即顾客只要5美分就能买到。这一活动直接导致了美国饮料行业的价格之战。可是价格战没有为百事带来更多利润。其后百事又陆续推出了12盎司的大包装、改变口味等措施。然而,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百事可乐起起伏伏,到了20世纪50年代,濒临破产危险,在低谷中艰难徘徊。
危机中的百事靠什么翻身?时间追溯到1983年,这时一位关键人物出场了,他为百事可乐带来了新生机。
此人名叫罗杰·恩里克,是百事公司新任总裁,他上任后,立即将目光盯在了品牌和企业文化上,他认为要想突破困境,必须塑造商品的个性,突出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味觉差别,让人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接受百事可乐。
于是,在罗杰·恩里克的带领下,百事可乐首先开始定位:自己的产品到底属于什么?最后,他们决定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将产品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于是公司邀请当时著名的超级巨星为品牌代言,通过广告语“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成功地找到了突破口。
果然,事情按照预想发展,百事可乐很快受到年轻人追捧,他们通过喜欢的偶像,将品牌牢牢记在心上。在这一主题指导下,百事可乐接连推出了一系列极富想象的电视广告,如著名的“鲨鱼”、“太空船”等。这些新鲜、特别的事物深深刺激着年轻人,符合他们叛逆的个性,更适合他们正在追寻一种与上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心理。百事可乐从此走出逆境,开始了新的飞跃。
十年后,百事可乐花费巨资请流行乐坛巨星迈克·杰克逊为其代言,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大手笔的广告运动。流行音乐是年轻人的最爱,与产品、企业结合后,为百事可乐带来了更高、更深的文化追求。此后,百事又与体育界合作,围绕“新一代”做文章,终于实现了蜕变,一飞冲天,与可口可乐销售比缩小到1∶1.5。
百事可乐为小企业成功演绎了渡过危机、发展壮大的范本。
首先,再小的企业都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产品是大众需求的,不管你开始的销量多么低,都会逐渐被人们接受。
其次,产品不只代表其本身,还具有产品以外的很多内容。因此开发产品以外的内容,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是更为主要的。抓住消费者心理,给产品定位,就非常重要。这种引导消费者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储备?
最后,企业文化需要展现给消费者,说得再好大家看不见,也等于零。没有迈克·杰克逊高歌一曲,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美国年轻人为百事狂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