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师的风范与贡献

大师的风范与贡献

时间:2023-12-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的春节,我去给裴先生拜年,他送我一本刚刚由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陇上名医裴正学》,厚厚一大本,由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蒲朝晖和武山县志办主任包永庄编著。如果说该书的第一章,及附件中的《裴正学大事记》《裴正学出版医学著作》《裴正学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简介》《裴正学出版艺术作品目录》是裴先生的正史的话,那么他的中篇小说《大风曲》可以看成是他的野史。

2005年2月7日的《甘肃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我写裴正学教授的散文,题目叫《从百草飘香中走过》,说心里话,作为一家省级党报的新闻工作者,这么多年不知写过多少有关人物的文章,其中不乏杰出人才,写了也就写了,大多写过也就忘了,但对裴正学先生却是个例外,写过还时常记着,并且不断有交往,越交越深,成了忘年交,这大概就叫作缘吧。

2009年的春节,我去给裴先生拜年,他送我一本刚刚由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陇上名医裴正学》,厚厚一大本,由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蒲朝晖和武山县志办主任包永庄编著。两位编著者在后记中说:“作为学生,在多年追随先生聆听教诲中,常常被他崇高的人品和精湛的医术所感动,心中油然而生无限敬意,于是就写了《陇上名医裴正学》一书。”我也是带着无限敬意读完了这本45万多字的大书。

全书分为六章,包括家世生平、学术思想、诗文选萃、名人序函、报海浪花、生活掠影及书法选摄。从《家世生平》一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裴先生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医,首先与其深厚的家学是分不不开的,他的祖父是清末秀才,不仅是一位医学家,还是一位诗人和教育家,因在家乡创办“夜分学校”而传为一段佳话;裴先生的父亲裴慎先生更是名满陇上的一代名医、书画家和诗人,裴慎创办的蓼川中学现已改名为慎公中学,并在校园内设立了“慎公纪念堂”,因此可见慎公在家乡人民心中的地位,而且,在甘肃的医学界说起裴慎先生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喜欢书画的人、爱好古体诗的朋友也大多知道裴慎。裴正学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传承了祖辈“要干必须有本事,要有本事先识字”的朴素道理,也传承了父辈“我活岂因一我活,人忙当为众人忙”的奉献精神,说到底是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这点上讲,裴正学先生的先天营养是良好的,因此他也是幸运的。由此我联想到树的成长,同样是一颗树种,你如果将它种的贫瘠干旱的荒山秃岭上,长到老也就是棵小老树;而如果将它种到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的地方,它就有可能成为一棵大树,而且还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裴正学先生就是这样的一棵大树。同时,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人如果要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普通的人才,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但要成为一个大文化人、一个大学者,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裴正学是我们甘肃的一个大文化人。

当然,并不是说有了好的家传,就一定会成为人才,家传仅仅是外在条件,一个人的成功还必须加上自身的努力这一主观条件,而且是艰苦的努力。裴先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曾经历了坎坷,尤其是政治上的冲击,虽然他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躲过了有些灾难,比如因为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首颂歌式的诗歌作品而免于划为右派,但这些政治运动还是给他的心灵上蒙上了阴影,他和他同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但不管心里再痛苦,生活再艰辛,裴先生始终以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在自己热爱的医学领域孜孜以求。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次长征,那么在千山万水的跋涉中,在人生的雪山草地上,深厚博大的祖国医学事业就是裴先生的精神食粮。因此,裴先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发,那就是人总得有个精神支柱,有个生活的目标,而且任何时候都不放弃!

如果说该书的第一章,及附件中的《裴正学大事记》《裴正学出版医学著作》《裴正学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简介》《裴正学出版艺术作品目录》是裴先生的正史的话,那么他的中篇小说《大风曲》可以看成是他的野史。虽然小说是艺术作品,虚构是小说的重要特点,但我还是从中看出了裴先生的影子,小说中的白教授是不是裴教授呢?评论家梁胜明在《医我弄文亦风骚》的评论文章中说:“中篇小说《大风曲》以作者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为原型,描写了一出由于反右扩大化而造成‘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鲁迅语)的爱情悲剧。……如能拍成一部电视剧,对于防止不应发生的悲剧重演,当会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很同意梁先生的意见,《大风曲》真是拍电视剧的好题材,但我还有一点遗憾,觉得这仅仅是一部小说的上篇,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写出来,它还应该有个下篇,因为我在读这篇小说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的期待,当然与其说是对小说的期待,还不如说是渴望更多了解裴先生的期待。

该书的第二章《学术思想》,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章,全面概括了裴先生的成就与贡献。其中包括中医现代化问题、中医学术发展的当务之急、内科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内涵与模式、中医藏象概念的现代研究、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中医目科方药体系、异病同治、扶正培本与免疫、活血化瘀的理论与实践、热病辨证的探讨、脏腑辩证、通腑法在内科急症中的应用、健脾补肾法、临症拟方、中西结合病历的书写等15个方面。我对医学是个外行,但通过这部分的阅读,我知道裴先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提高了不少人的生活质量,他心血的结晶已成为当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一部分。这里,我忍不住要引用我在《从百草飘香中走过》一文中所写的两个小故事了,也算是用事实说话吧,我在那篇文章中说:“知道裴正学的名字,是三年前的一个秋夜。那时我刚刚调到兰州不久,颇有几分‘古道西风瘦马’的感觉,常常独自伏案至深夜方回宿舍。那晚,办公桌上的电话忽然怯怯地响了起来,像一个陌生的乡下人向我问路。是老家的一个熟人,说他的叔得了肝腹水,托我到一家医院去买一个叫裴正学的大夫的中药,他坐夜班车来拿。本想劝他就近到当地的医院去诊治,但终于没说。我知道老家得这种病的人,大都不治而去。即使家道殷实,医院却无良方。用药,仅是亲人尽心意的一种方式而已。裴大夫?我没听说过。但我知道如今‘中医’、‘祖传’的幌子满大街都是,我又一次想起了干祖望先生的说法。那次我没有见着裴正学,但药还是买了。我一直为熟人的叔担心着。”

第二年春天,我弟弟从会宁来,说身体不适,想找裴正学大夫开一些中药吃。我说你在偏远乡下,怎么知道兰州有这么一个大夫?弟弟说老家那个肝腹水的病人现在好了,还在县城里做小生意呢。真的?弟弟说不信就打电话问问我那个熟人。我领着弟弟去了裴大夫坐诊的哪家医院。去时,裴大夫的门诊号已挂到了50多,我们就坐在门口的木条椅上等。透过窗玻璃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与我想象中的老中医形象差不多,鹤发童颜,只是没有飘飘的长须。没了长须更好,如今蓄长须者多有几分装假。我看不出他的和蔼可亲,但看到了他的关切和思考的神情。

接着,因了我一位文学界师长的牵线,与裴正学先生一起吃饭。其时,他刚刚被甘肃省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荣誉称号,被他的学生和学术继承人吆喝着请客,尽管他早已是全国500位名老中医之一,也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席间,裴先生的电话几次响起,通话最长的一次约有10分钟。接完电话,裴先生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是深圳的一位患者,这么远,跑一趟不容易,就在电话上指药……”

人常说:“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还并不很多的接触中,我已经被裴先生所倾倒,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后来,不管是得了感冒,或者身体有其他的不舒服都去找裴先生开几副中药吃。天长日久,居然有了种离不开他的感觉。

该书的第三章是《诗文选萃》收录了他多年来的小说、散文、诗词作品,小说和散文已有梁胜明先生的《医家弄文亦风骚》和包永庄先生的《奋进向上的命运之歌》的评论收入此书。关于他诗歌作品,陈田贵先生在裴先生的诗集《春风曲》中有一篇序言,从先生的思想、情怀、艺术造诣等方面都做了很专业的评价。后来,我也曾写过一篇题目叫《总有春风过心田》诗评,发表在《甘肃日报》的文化副刊上。我在这篇文章中说:“一个诗人,生命中一定有着他所从属的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文化经验,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都会体现着来自生命的潜在的感知与体验,它们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一种自然的流淌。深入内心的世界,探索生活的源泉,面对现实的生活,这样的作品,才是值得信赖的。这是我近日读过裴正学先生的诗文集《春风曲》后产生的一些感想。……生存本能与文化本能使人具有了在这个星球上生存和行走的两条腿。艺术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然所求。在我们的灵魂深处,那些诗意的储藏在不停地燃烧,当我们拂去了世俗的积垢,生命就会放出光来。那些优秀的诗作也仿佛是不熄的火种,它把我们导向光明。如今,年届七旬的裴先生,依然精神矍铄,鹤发童颜,依然‘人来客往总无闲,铁笔磨秃写药单。’我想这与他豁达、乐观的性格,与他悬壶济世的一颗善良的心有关,也与他对诗歌和书法的挚爱有关。读读裴正学先生的诗,再读读他的人,我觉得他的诗好,人更好。作为诗人,读读裴老,无论做人,还是作诗,都是一定有所裨益的。”

该书的第四章是《名人序函》,收录了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区委副书记,现任铁道部纪委书记杨利民;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余赢鳌;甘肃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陈田贵;甘肃省卫生厅常务副厅长李存文;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全国中医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乔富渠;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广西中医院院长谭家祥等给裴先生的信函与给先生作品集写的序言,字字深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先生的医品与人品。

第五章是《报海浪花》,收入了《甘肃日报》、《天水日报》各级媒体关于先生的通讯、消息、评论等,仅仅选取几个题目就可知其内容了。比如《生命之树长青》《阳光永驻的事业》《驾驶生命之舟的人》《酬却壮志为苍生》《裴正学获国际金奖》《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裴正学先生从事中西结合教研四十周年座谈会在兰州举行》等。

第六章是《生活掠影及书法选摄》,有黑白的老照片,也有彩印的新照片,照片的颜色越来越鲜艳,上面的人物却渐渐老了,但却是老当益壮的老,鹤发童颜的老,一棵大树参天挺拔且挂满硕果的老……

关于他的书法作品,杨国栋在《泰斗风范,书气醉人》的评论文章中说:“展开裴正学教授书法作品集,在150多幅行草相融的作品中,小草行文洒脱,大草气势雄浑。那自然随意的风格、布局流畅的笔墨、姿态优美的结构、苍劲有力的气势令人深受感染和鼓舞,仿佛置身于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中。实乃在创新中追求卓越,在卓越中享受完美,达到了陶冶情操、升华思想、磨砺意志的目的。”

《陇上名医裴正学》是一本好书,感谢两位编者的辛苦与奉献,但读书容易,读人难。再优秀的书,也无法完全呈现一个人的所有。所以我说《陇上名医裴正学》一书仅仅是收集了裴教授的部分资料,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裴正学,裴先生有待于更进一篇的研究,这对甘肃省,乃至全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我们期待着。

(牛庆国,男,43岁,甘肃会宁人,甘肃日报社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