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曰:“何以不言节而言法?盖节中字字是法,言法可以该节也。”
辨太阳脉证篇至劳复止,皆仲景原文,其章节起止、照应,王肯堂谓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鳞甲森然。兹刻不敢增减一字,移换一节。
伤寒论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録,并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元冥幽微,变化难极。
余临床四十余年,方悟出伤寒论是五运六气临证辩治的总纲领、总方针、总法则,是真正的宗旨,唯有熟读,方能用五运六气指导中西医临证辩治。
太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篇中云: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治则解表。
《伤寒论》中共113方剂,太阳篇74方。
主方: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温病条辨》上焦篇法58条、方46首;补秋燥胜气论法8条、方6首;中焦篇法102条、方88首,外附3方;下焦篇法238条、方198首,外附3方。法方入扣,广泛用于临床。
太阳病证候类型有五类:
1.中风型:发热,恶风,头痛,项强,汗出,脉浮缓。
主方:桂枝汤。
2.伤寒型: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
主方:麻黄汤。
3.温病型:发热,不恶寒,口渴。
主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银翘散。
4.湿痹型: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合并黄疸者,湿热发黄而兼表邪外郁者,身目发黄,小便不利,无汗,发热恶寒,头痛,脉浮。
主方: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
黄疸主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5.中暍(中热)型: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或身热疼痛而脉微弱。
主方:白虎加人参汤、一物瓜蒂汤。
太阳病主要兼证和变证:
1.蓄水证:浮肿,小便不利,咳喘不能平卧,口渴欲饮水,但水入即吐。
蓄水证中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者主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蓄水证中以泌尿道症状为主者主方: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
2.蓄血证:少腹硬满,大便漆黑,或同时出现精神症状。
主方: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
3.结胸证:胸胁脘腹满闷胀痛,按之硬而痛,或大便不通。热实结胸伴有烦躁,口渴,脉有力;寒实结胸无烦躁、口渴,而脉沉迟;
热实结胸主方: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陷胸汤。
寒实结胸主方:三物小陷胸汤、白散。
主方:栝蒌桂枝汤、葛根汤。
痉病或表现其他神经、精神症状者主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下利或下利脓血证:腹痛,或里急后重,大便脓血。
下利主方:葛根汤。
下利脓血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
6.呕吐证:太阳与阳明合病者,不下利,但呕。
主方:葛根加半夏汤。
7.表阳虚证: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主方:桂枝加附子汤。
8.气阴两伤证:身疼痛,脉沉迟。
主方: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太阳病禁下,禁吐,禁汗太过。
阳明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阳明病脉证》篇中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治则清泻里热为主,益气养阴为辅。
方剂:共8方。主方白虎汤。
阳明病证候类型有四类:
1.阳明热证:发热,汗出,烦渴,脉大。
热在上焦:热郁胸膈,胸中懊恼不适,心烦不得眠,舌苔薄黄。
主方:栀子豉汤。
热在中焦:发热不恶寒,汗出,口渴引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洪大。
主方:白虎汤、白虎汤加人参汤。
热在下焦:水热互结,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主方:猪苓汤。
2.阳明实热证:发热不恶寒,午后潮热,腹满,腹痛绕脐,大便干结(或热结旁流),脉沉有力,或同时出现神昏谵语。
主方: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
3.脾约证:小便数,大便难,脉浮而涩。
主方:麻仁丸。
4.津亏便结证:大便秘结不宜下者。
主方:蜜煎导方、土瓜根方、猪胆汗方。
阳明病主要兼证和变证:
1.黄疸证:全身发黄,如橘子色。
主方: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
2.瘀血证:粪便干硬漆黑,大便易,健妄。
主方:抵当汤。
3.阳明虚证:胃家虚寒,食谷不化,胃气上逆欲呕,脉沉迟或弱,口不渴,舌不燥,小便清。
主方:吴茱萸汤。
阳明证忌汗、忌利。
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少阳病脉证》篇中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治则和解法。
方剂:共1方。主方:小柴胡汤。
少阳病经腑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头昏,胸胁胀满,呕吐,不思饮食。
少阳病的主要兼证:
1.兼表寒证:即在少阳病典型症状的基础上,同时出现恶寒发热,骨节疼痛等表寒症状。
主方:柴胡桂枝汤。
2.兼里热证:即在少阳病典型症状的基础上,同时出现脘腹胀满拘急,心中烦闷等里热症状。
主方: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
3.兼里寒证:即在少阳病典型症状的基础上,同时出现胸胁满闷,小便不利,口渴心烦,但头汗出,或食入即吐。
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4.兼神志证:即在少阳病典型症状的基础上,同时出现胸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
主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少阳病不可汗、吐、下。
太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太阴病脉证》篇中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治则温中散寒。
方剂:共2方。主方:桂枝倍芍药汤。
太阴病主要证候脏虚寒证:腹满而呕,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脉缓弱。
太阴病主要兼证:
1.太阴中风证:在太阴病证基础上,同时出现四肢剧痛,脉浮。
主方:桂枝汤。
2.太阴经脉受邪证:在太阳病证基础上,同时出现腹满时痛或大实痛。
3.黄疸(阴黄)证:在太阴病证基础上,同时出现体表或双目黄染,其色晦暗。
主方:茵陈四逆汤、茵陈五苓散。
太阴证慎用苦寒药。
少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少阴病脉证》篇中云:少阴之为病,脉细微,但欲寐也。
治则回阳救急或养阴清热。
方剂:共14方。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少阴病证候类型有二类:
(一)寒化证:肢冷,腹痛,身肿,小便不利,汗出,嗜睡,下利清谷,脉微。
治则回阳救急。
1.阴盛阳衰证:脉沉者。
主方:四逆汤。
2.阴盛戴阳证:下利,脉微者。
主方:白通汤。
3.阴盛格阳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
主方:通脉四逆汤。
4.阳虚身痛证:身体痛,手足冷,脉沉者。
主方:附子汤。
5.阳虚水泛证: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
主方:真武汤。
(二)热化证:心烦,舌红小便色赤,或大便下血。
治则养阴清热。
1.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心中烦,不得卧。
主方:黄连阿胶汤、炙甘草汤。
2.阴虚水热互结证: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主方:猪苓汤。
少阴病主要兼证:
1.兼表寒证:在少阴寒化证基础上,同时出现发热,脉沉。
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2.兼下利脓血证:在少阴寒化证基础上,同时出现腹痛,小便不利,大便脓血。
主方:桃花汤。
3.兼咽喉痛证:在少阴热化证基础上,同时出现咽痛,咽部损伤或生疮。
主方: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散及汤、猪肤汤。
4.兼呕证:在少阴寒化证基础上,同时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发凉,烦躁。
主方:吴茱萸汤。
5.兼里实热证:在少阴热化证基础上,同时出现口燥咽干,腹胀,便结,或腹泻稀水,大便青色,心窝部疼痛。
主方:大承气汤。
6.阳郁厥逆证: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主方:四逆散。
少阴证禁汗、禁下。
厥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厥阴病脉证》篇中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下止。
厥阴治则随证治之。
方剂:共6方。主方:乌梅丸。
厥阴病证候类型有十类:
1.寒厥证:少阴阳衰,四末失温而致手足厥冷。
主方:四逆汤。
2.寒凝膀胱关元证:手足厥寒,言我不结胸,按之痛者。
主方:当归四逆汤。
3.外寒伤厥阴之经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主方:当归四逆汤。
4.经脏两寒证:其人内有久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主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5.蛔厥证:得食而呕又烦者,其人常自吐蛔。
主方:乌梅丸。
6.热厥证:脉浮而厥者,里有热。
主方:白虎汤。
7.水阻胃阳致厥证:厥而心下悸。
主方:茯苓甘草汤。
8.痰厥食厥证: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
主方:瓜蒂散。
9.脏厥证: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肢冷,其人躁无暂安时。
10.除中:若食后病人突然发热,烦躁不安,不久热退复厥,这是内寒胜、阳气欲脱、胃气将绝的“除中”。
厥阴病主要类证:
(一)下利证
1.阴盛阳虚致厥证: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
主方:四逆汤。
2.阳虚厥利,真寒假热证: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而厥逆而恶寒。
主方:四逆汤。
3.内寒下利,虚阳外越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逆。
主方:通脉四逆汤。
4.厥阴化热实证:下利谵语,有燥屎者。
主方:小承气汤。
5.虚寒下利兼表证:虚寒下利,腹胀满,完谷不化,同时又有身体疼痛的表证。
主方:四逆汤、桂枝汤。
6.厥阴热利证:热利,下重,或下利欲饮水者。
主方:白头翁汤。
7.上热下寒,腹痛呕吐证:胸中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主方:黄连汤。
8.内热正虚,上热下寒证: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即吐。
主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9.上热下寒,阳郁阴虚,营卫失调重证: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为难治。
主方:麻黄升麻汤。
(二)呕哕证
1.厥阴浊阴上逆证:干呕,吐涎沫,头痛。
主方:吴茱萸汤。
2.热厥:肝热犯胃(厥阴本证),或胆热犯胃(厥阴外出少阳),呕而发热。
主方:小柴胡汤。
3.上热下寒相格拒证: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即吐。
主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4.虚寒哕证:胃气虚寒,无力降浊,虚气四逆。
5.哕逆实证:燥热或水湿阻滞气机,致气机上逆,哕而腹满。
主方:大便不通者通便,小便不通者利小便。
厥阴证热厥不可汗,寒厥不可汗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