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很多,以药物与生物制品常见,其中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不仅与药物种类有关,还与患者体质以及给药时间、途径和剂量有关。绝大多数过敏性休克属I型变态反应。各种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使机体对变应原处于致敏状态。当患者再次接触该变应原时,变应原的抗原决定簇迅速与相应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过敏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SRS-A)、缓激肽、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乙酰胆碱等,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紊乱,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循环血量减少,致多器官灌注不足而引起休克。同时平滑肌收缩与腺体分泌增加,可加重休克。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主要依据:①有过敏史及过敏原接触史的患者出现了休克的临床表现;②常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以及神经、消化系统症状和体征。
(二)鉴别诊断
过敏性休克主要应与神经血管源性晕厥和低血糖性晕厥相鉴别。①神经血管源性晕厥:多见于体弱年轻女性,发作多有明显的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天气闷热、空腹、疲劳等;晕厥前有短时的前驱症状,如头晕、眩晕、恶心、上腹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或肢体发软、坐立不安和焦虑等;常于直立位或坐位时发生,很少发生于卧位;血压下降时心率减慢;可较快自然恢复,且无明显后遗症状。②低血糖性晕厥:饥饿或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过程中可发生,表现为冷汗、虚脱、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可很快缓解。
治疗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就地抢救。
(一)一般处理
即刻取平卧位,松解领、裤等扣带。有呼吸困难者,可适当抬高上半身。意识丧失者,应将头置于侧位,抬起下颌,以防舌根后坠堵塞气道。清除口、鼻、咽、气管分泌物。吸氧。若休克发生于药物注射时,应立即中止注射;为皮肤接触者,应立即脱换衣服,清洁皮肤;若系空气接触者,应迅速离开现场;由于皮肤试验引起的,宜用止血带结扎注射部位的上端;系青霉素过敏所致者,可在原注射青霉素部位肌注80万U青霉素酶;如属其他变应原所致,应将患者撤离致敏环境或移去可疑变应原。
(二)药物治疗
首选肾上腺素,立即肌肉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小儿每次0.025ml/kg。严重病例可用0.5ml稀释于50%葡萄糖液40mi中静注。肾上腺素作用短暂,如注射首次剂量后不见效,可于3~5分钟后重复注射。也可用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200ml中静滴。由药物引起者最好在原来注射药物的部位注射,以减缓药物扩散。
其他常用药物为:①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溶于5%~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滴;②钙制剂:可用10%葡萄糖酸钙或5%溴化钙10~20ml,缓慢静注;3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链霉素过敏性休克时首选钙剂;③升压药:适用于上述处理后血压仍低者,常用间羟胺20~60mg,加入500ml溶液中静滴;④选用中分子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水;⑤补充血容量,一般先静滴500~1000ml,以后酌情再给其他溶液,但应注意避免发生肺水肿。
(三)其他紧急处理
如心脏骤停者,立即行胸外按压;严重喉头水肿者,可行气管插管和辅助人工呼吸等。
(四)防治并发症
过敏性休克可并发肺水肿、脑水肿、心脏骤停或代谢性酸中毒等,应予积极防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