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让本来就十分艰难的求学之路,在她15岁那个秋天被迫中断,尽管她那么酷爱读书,成绩那么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第一。
沿着山路伤心满怀地回家,眼前那些飘落的黄叶,似乎都比她幸福百倍,因为它们都曾在枝头恣意地青翠过,而她葱郁的梦想刚刚发芽,便要被贫困残暴地掐断。
无奈,她瘦弱的双肩过早地担起生活的重荷,开始了整日忙碌而艰辛的劳作。
初冬的一天,她正打点简单的行囊,准备跟村里的人一同到南方打工。班主任老师兴奋地跑来了,他手里还拿着一张绿色的汇款单。
原来,学校对她的辍学特别惋惜,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努力帮助她,只是在那个出名的贫困县里,像她这样的学生太多了,学校也一时爱莫能助。还好,学校终于与一个爱心基金组织联系上了,有一位好心人愿意资助她读书。
“恩人啊!”捧着那张汇款单,她喜极而泣,她的心里又涌入了明媚的阳光。
虽然生活依然清贫,她还有一大堆的家务活儿要做,但这并没妨碍她每天欢欣地往来于那条崎岖的山路上,没影响她把绵绵的心事说给沿途那些无名的野花和小草。是的,能够继续读书,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她已对命运心存感激。
她很想知道是怎样的一位好心人在帮助她,想写一封信寄去满怀的谢意。但基金会的答复是,那位资助者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信息,只要求被资助者好好学习,能够早日成才。
此后的每个月,绿色的汇款单都会如期而至。开始是一百元,随着她年级的升高,数额升到了二百元,再后来是三百元。虽然钱数不是很多,但足够支撑她的学业。她细心地记录下了每一张汇款单寄来的日期和数额,每当看到那一串不断延长的数字,她便禁不住思绪联翩,想象远方的那个他(她)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其生活情况如何,又是怀着怎样的爱意一次次地把钱寄出……
时光飞逝,转眼间她就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正为那笔不菲的学费发愁,一张数额一万元的汇款单令她和全家人惊喜万分:好心的人啊,似乎对她家的情况了如指掌,而她对源源不断地向她输送爱意的人,却丝毫不了解。她曾向那家爱心基金组织多次打探,但工作人员始终不肯告诉她资助者的任何信息,并说资助者只想着静静地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个人并不需要任何回报,只希望救助者能够成才,能多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些贡献。资助者特别要求工作人员要为其个人信息保密。
这时的她,特别想知道这些年来一直默默地帮助她的好心人,想由衷地道一声“谢谢”。然而,她费了好多的心思,通过好多渠道,也没能实现心中沉甸甸的愿望。
在大学里,除了刻苦地学习,她拼命地打工,学费和生活费已基本能够凑齐,可好心人的资助依旧常常寄来,虽然数额少了,但那份暖暖的关心,她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大三时,她把勤俭节省下来的一笔资助金,转寄给了家乡一个更贫穷的女孩——她想让那无瑕的真爱传递下去。
那天,她正走在去做家教的路上,那家爱心基金组织的一个电话,让她骤然呆住了:资助她的好心人,一周前去世了,他的最后一笔汇款刚刚寄出。
站在明晃晃的阳光里,不顾往来行人惊诧的目光,她肆意地泪雨滂沱。她苦苦地哀求那位工作人员,一定要告诉她那位好心人的情况。这些年来一直在见证并感动于这样美好故事的那位工作人员,终于被她心痛的认真和执着说动了,说出好心人的一个汇款地址和他的名字。
几经颠簸,几多问询,她终于来到了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终于站到了朝思暮想的好心人低矮的小屋前,终于看到了他难得的一张照片——那个瘦小的老头,一身黑色布衣,满脸的沧桑一览无余。
原来,他是一位孤独的退休老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八百元。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很愉快地拣废品卖钱,熟悉的人不解地问他:拣废品又脏又累,可他为什么总是那样乐呵呵的?他明明有了两份收入,为什么却始终省吃俭用?他攒钱干什么?……对此,他总是微微一笑:“因为有人需要。”
谁会需要他的帮助呢?他没有告诉询问他的任何人,因为他只想静静地做一件自己愿意做、又能够做到的事情。
她的到来,让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个天天走街串巷收废品的老人,还悄悄地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记忆。
跪在老人坟前,往事如潮,她心海难平。轻轻地捧起那束鲜艳的野花,她仿佛看到了老人在暮色中挑拣废品的从容,看到了老人发现一块废铁的喜悦,看到了老人走出邮局时的自豪……是的,怀揣着一份澄净无比的爱,他坦然而认真地忙碌着,像一位一生辛勤的耕者,把静静的爱,静静地播撒……
静静的爱,还在蓬蓬勃勃地生长着,在她幸福的心田里,也在无数美好的心田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