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上大二之前,他简直可以说是贫穷到了极点。
尽管学校免去了他部分学费,他也拼命地打工,但依然可以算得上学校里最“清贫一族”,穿的最寒碜,吃的最简单,兜里从来就没有过零花钱。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大学两年里,他仅仅给家里写过两封信,原因只是为了节省邮资。每到春节来临时,看到同学们纷纷地向各地的朋友、同学邮寄漂亮的明信片时,他的心里总是非常难过,因为他连那最便宜的明信片也买不起。
大三开学不久,多年生病的父母实在撑不住了,陆续地住进了医院,高额的药费让家里的债台又增高了许多。好几次,他都想辍学去打工,可看看那些来自农村的打工族们在城市里艰辛的情景,他只能告诉自己——咬紧牙关,等到毕业再说。
正当他在为新学期的学费发愁时,一位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上班的师兄找到他,极力怂恿他去推销保险。受了师兄描绘的灿烂前景的吸引,更受了那低成本投入的诱惑,他听了一段免费的业务培训后,便开始走街串巷推销保险。
但一番艰辛过后,他并没有遇到期望中的成功。三个月过去了,他只卖出一份保险,仅仅赚了120块钱。那天,一位同学给他讲述美国著名保险推销商的成功经历时,提到其坚持给自己的客户邮寄写满祝福的明信片的情节。他苦笑——我连稿纸都买不起,哪里弄钱买明信片呢?
那天,他正点赶到辅导的那个中学生家里,才知道那个学生去学校补课了。学生的父亲正在整理书房,见他来了,便把学费给他结清了,告诉他以后不用过来了。他心里正有些黯然,忽然发现地上有两捆没用过的明信片。他不禁惋惜道:“怎么没有邮寄出去呢?”
在某大公司宣传部门工作的学生父亲解释道:“哦,那是两年前单位为了对外宣传印刷的一批明信片,没有发送完,剩下的便压到柜子底下了。都过时了,没用了。”
“没用了?太可惜了!”他目光紧紧地盯着那印制得很精美的明信片。
“你要是喜欢,都拿去吧,要不,我也得扔掉。”学生的父亲慷慨道。
“谢谢您!那我就全拿走了。”他把那足有三百多张的明信片抱到怀里,欢天喜地地跑回宿舍。
哦,他终于第一次有了明信片,这么多,而且附带邮资的,他只需填上地址就可以将它们邮寄出去。
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他第一次向亲人、朋友、同学及他推销保险时拜访过的客户邮寄出了写满真情的明信片。每一张明信片上,他都认真地用小字缀上这样一句话——“我的明信片是过时的,但我真诚的问候和由衷的祝福永远不会过时。”
没想到,后面的事情竟出乎意料地变得那样美好起来——他很快就收到了许多回信,有好几个人主动找他咨询有关保险的事宜,听过他的认真解答后,其中两个老板欣然地买了五万元的保险,并帮他介绍了几个更大的客户,让他一个月便赚了5000多块钱,还有一家大公司主动提供给他一份报酬不菲的兼职,他困窘的生活由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再后来,他每年都要买一些当年的明信片,寄给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有时,也买一些陈年的明信片,他坦然地邮寄出一张张不同年份的明信片,因为他知道:只要祝福永远是新鲜的,明信片就永远不会过时。
如今,他已步入中产阶层,已完全有能力购买各种最精致的明信片,但他仍喜欢买一些被很多人视为过时的明信片,轻轻地抚摩着它们,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温暖,是那样的真实而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