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政府必须服务人民

人民政府必须服务人民

时间:2023-12-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建立后,在国民经济初步恢复的基础上,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服务型政府要求,要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原来包揽一切,转变为市场不能做的、失灵的、不足的“守夜人”。

古今中外的社会治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以稳定与安全为目标的秩序管理。由于实现目标的手段不同,治理模式也各不同。总体上主要有三大类型。一是统治型,二是管制型,三是服务型。

统治型管理模式的治理目标是秩序和安全。在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突出的社会环境,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主要目标,是执行社会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的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统治型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其特征是人治,其手段主要是通过建立强制性机制,运用强制性手段直至暴力,实现社会秩序稳定。

管制型模式也把秩序和安全作为社会治理的价值内容,但公平与效率是其核心。通常是运用政府所拥有的特殊权威所表现的行政手段,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这种治理模式强调公平,通过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保护公民生存权与发展权,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给民众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这种治理模式,强调集中,缺乏竞争力,强调公平,扼杀积极性,造成公平与效率往往相悖、难于统一,带来高成本、高失业率、低效率、低竞争力,以及政府负担日益加重等社会问题。

服务型模式是在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基础上,建立“行为规范,协调运转,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治理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公正透明。其基本手段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守卫社会公正,提高行政效率,为公民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正就是公平正义,从社会学角度讲公正,要求社会平等,经济地位不能过分悬殊;从法学角度讲公正,是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称;从伦理学角度讲公正,是实现人人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机会。通过法律制度和政策手段,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关系进行调控,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围,从法律上和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社会成员在教育、医疗、福利、就业等方面的权利。

社会的人总是存在差异的,但其人格地位是平等的,维护公正就是要维护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良好秩序,赢得效率。实现公正价值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的一切正当权利。

新中国建立后,在国民经济初步恢复的基础上,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一切经济资源和经济运行过程的产、供、销,乃至人、财、物都由国家高度垄断,一切权力高度集中,具有明显的管制型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三十多年来,坚持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为着眼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并将这些资源主要用于经济领域,实现了GDP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不能忽视的。但三十多年虽已经历了六次行政改革,政府还没有完全从经济活动中超脱出来,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多缺陷,反映出了不少突出矛盾。

一是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行政目标是追求GDP的快速增长,以GDP作为政府官员政绩考量的主要指标,必然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二是政府作为经济建设投资的主体,在经济社会中起主导作用,重视经济投入,忽视社会事业投入,重视城市投入,忽视农村投入,必然造成许多低效率投资,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受到了严重抑制;三是经济建设型政府面临着尴尬局面,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社会矛盾又逼向政府,政府在行政运行中的捉襟见肘,降低了社会公信力,社会信用体系遭到破坏。政府继续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和投资的主体,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建设的桎梏。

十六大对政府职能界定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明确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快城乡公共实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服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要求政府要由原来的控制者,转变为兴利者和服务者,由原来的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服务为要务。实现这一转变,当前行政管理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没有摆脱权力中心的行政思维。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权力是凌驾于一般公民之上的,行政权力支配一切。改革开放以来,在所有制结构多样化,就业多样化,分配多样化,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的情况下,政府再试图向社会提供垄断性服务,包揽一切,已经不可能了,必须实现由重管理、轻服务的“政府为中心”,向以“满足人民需求为中心”的政府角色转变。

第二,没有摆脱“全能政府”的行政理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一个全能政府,权力无限,什么都管。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通过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理论上不科学,实践上抑制了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服务型政府要求,要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原来包揽一切,转变为市场不能做的、失灵的、不足的“守夜人”。

第三,没有完全摆脱“暗箱操作”的行政方式。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环境,必然形成暗箱操作。多年来一直倡导政务公开、透明,但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和机制的约束,政务信息及时发布仍未达到制度化和经常化的要求,政府在法规文件的制定和发布过程中,透明度不高,社会公众知晓度低。服务型政府要坚持政务活动的公开化,即要求政府决策和行为,除涉及国家安全及商业机密等不宜披露的信息以外,都应通过适当的渠道和途径告知社会,确保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信息获取权。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在新世纪首次见诸我国的正式文件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其决议中提出:“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对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社会公平,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这是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年来,农地征用,住房拆迁中屡屡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等社会矛盾,若加以细究,都与违反公平正义这一价值,乱作为或行政方法不当相联系,都是由于沿袭了传统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思维和行政方法造成的恶果。所以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政府行政模式立足点的一个根本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