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信负重的精神文化

自信负重的精神文化

时间:2023-12-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新教徒对英国国教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不满,要求加以清除,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清教徒。清教徒被视为异端,遭到残酷迫害,拒不放弃信仰的清教徒被迫移民,逃离母国。这支与风暴、饥饿、疾病搏斗的队伍,漂流在大西洋上,经过60天的漂泊抵达北美海岸。这些以加尔文的新教为主流,富有冒险精神的清教徒,较少保守性,充满了强烈追求合理人生的创造精神。

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风暴在美国已经肆虐四年,沉重的赤字包袱,自由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和联邦政府之间相互制约也相互扯皮,美国经济在艰难而又缓慢地复苏。在经历的数十次经济危机中,没有哪一次像这次危机持续时间这样长,造成的灾难如此深重。尽管失业率居高不下,给千家万户带来收入持续走低,美国贫困人口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新高,中产阶级家庭收入已降低6%左右,国民幸福指数持续下降,但美国人没有因此而沮丧,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心态平和,各守其职,相信明天就会好起来,社会秩序安定有序,表现了自由、自信、负重的精神状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独立日的演讲中说,“今天我们还要庆祝两个多世纪前产生的美国精神,正是这种顽强的美国精神,使得我们成为美国人,使得美国之所以为美国”。

什么是美国精神?可以这样定义,“美国精神是一种优质发展动力机制与北美具体实践相结合生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了以下内容:“以己为本”的精神,它确认每个人追求自身幸福的正当性,利己私心为天经地义的进取动力之源;“赎罪之道”,利己私心人皆有之,这种私心很容易演变为损人利己的自私之心,甚至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唯有弘扬爱心精神,形成一种内在调谐机制,才能保障人人享有践行为己精神的自由,使人的理性创造能力循正道发挥,获取个人、集体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保险精神”,确信权力必须由权力来制衡,因此倡导建立严密的权力制衡守卫体制,不容许无制衡的绝对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贯彻“赎罪之道”,维系“为己私心”与“利他爱心”的“两心”调谐,生生不息。这些精神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一系列指引美国人生活态度的价值体系。个人本位:人本、民本、独立、自主、自信、自重、自尊;相互尊重:爱心、公平、诚实、付出、乐观、包容、尊重生命;公平竞争:人权、法治、平等、权利、民治、民享、契约、秩序、勇气、决心;创新开拓:爱国爱家、责任心、使命感、忧患意识、意志坚韧、务实求变。这些价值的形成,一是靠这个年轻国家创建发展过程的艰辛磨砺;二是得益于新教改革赋予清教徒的一种理性文化精神。

所谓“优质发展动力机制”,包含着绝顶高明的利己之道。这一机制的原理是,从利己私心出发,通过“爱(利)人”而使“人爱(利)己”,获得安全、持久、高效的利益最大化成果。这种动力机制是从利己出发,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与东方文化中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完全相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西方文化的价值基础,这种优质发展动力机制,是人类独具灵性创造能力自发形成,没有如教化、强制之类的外力干预。

“利己、利他之心”调谐状况的基本伦理观念,一旦成为社会性的思想信仰,即主导性的社会文化意识,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手隐然调控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一动力机制原理,说清了人为什么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革命性的要素,在于人不但具有生存繁衍的本能(或叫动物性),还具有天赋的理性思维能力即灵性创造力。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动物本能的局限性,在谋求生存之外进而实现发展,就是因为唯人类才有这种天赋特秉。

“利己利他,两心调谐”的伦理道德思想是美国精神的基础,这种理论来源于基督教人生来有罪(利己私心),必须赎罪,释放利他的爱心、公心的教义。基督教为这种伦理观提供了根据。西方伦理道德观认为,为谋求生存发展表现出的一切行为,是一种利己动因,或叫原始经济动力,这一动力来自人的本能的“利己之心”,作为进取行为的驱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第一要素,利己之心是一切进取行为的驱动力,这是清醒理解人类活动的最重要的准则。但利己之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成效,在人人为自己的社会里,需要有为公的力量来调剂。如果将经济动力比喻为火车头的发动机,要确定火车何去何从,还必须通过轨道转辙器即“利他”的“调控力”。利他(爱心或公心)之心是在人类灵性创造力孕育下,升华、衍生出一种支配发展方向的能力,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的第二要素,“利他之心”(爱心或公心)达到一定程度得以调控“利己之心”。利己之心是一切经济动力的起点,利他之心是一种决定方向的调剂力量,两心(利己、利他之心)协调运行,防止以损人利己为特征的负向发展,形成正向发展优化运行系统,维护人的灵性创造能力循着正道发挥,从而建立公正和谐的社会生活,引导社会正向发展进步。

从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至今,美国只有236年的历史,漂洋过海到了北美这块陌生的土地,靠白手起家的清教徒,在一块蛮荒之地,仅仅用了200多年时间,创建了这个年轻,并成长为“世界最强”的国家,不仅仅是因为北美富饶的土地,优越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美国建立初期的一批先贤,把欧洲进步思想升华,与北美13个殖民地发展结合,培育锻造了可贵的美国精神。

16世纪法国神学家加尔文提出了宗教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英国实现了宗教改革,基督教被确立为国教。一些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新教徒对英国国教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不满,要求加以清除,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清教徒。清教徒被视为异端,遭到残酷迫害,拒不放弃信仰的清教徒被迫移民,逃离母国。1620年9月6日,英国三桅船“五月花”号装载了102个英国人,其中有43名清教徒,还有一些妇女儿童,从英国出发。这支与风暴、饥饿、疾病搏斗的队伍,漂流在大西洋上,经过60天的漂泊抵达北美海岸。处于原始状态的印第安人,看见这批蓝眼睛,金色头发,高鼻梁且从海上漂来的难民,个个奄奄一息,主动送去食物,其中有难得的烤火鸡,真诚地接待了这批不速之客,清教徒为了生存而苦斗的结果是终于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为了感恩,后来美国专门确定了感恩节,把吃火鸡作为感恩节的象征。

“五月花”号在北美登陆之前,在船内制定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五月花公约”,这个公约奠定了新英格兰诸州自治政府的基础。这些以加尔文的新教为主流,富有冒险精神的清教徒,较少保守性,充满了强烈追求合理人生的创造精神。秉承了基督教、犹太教的超自然非理性因素,以为天道自在人心,主张真实地、科学地反映和了解事物,人间的幸福要靠人类自己去追求。这种伦理观和职业观构成了美国精神的主要价值观基础,一直指引着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他们在上帝选民的信仰驱使下以极大的宗教热忱,试图在自己的殖民地建立新的宗教与政治秩序,遵守上帝的道德规范,严厉惩办离经叛道者,他们把弘扬爱心,践行教义,严格自律,勤勉工作,不懈追求,成就事业视为对神圣信仰与职责的检验。坚信只要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值得其他国家效仿的模式,一个体现上帝意旨的理想社会。从登陆到150年后爆发北美独立革命运动,英国移民已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

在宗教问题上,这批清教徒按自己的利益,出于现实的考虑,对不同宗教做选择,并利用教义赋予自己行为的正当性。他们皈依改革后的基督教以爱心为中心的诫命总纲,奉行加尔文宗的职业道德观、使命感和价值观,完全是出自协调、振奋和推进来自各地的新移民共同开放这片热土的需要,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开拓事业,增进福祉的需要,是在充满未知风险因素的新天地建立安全社区和美好家园的需要。他们借此将新教教义与务实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互利共赢中追求安全、持久高效的利益最大化,把北美这片热土变成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选优交汇点。

加尔文是法国的神学家,坚持宗教改革,他认为,所有基督教徒要充分应用上帝赋予的天分努力实践,多做实事,而不必靠修行、禁欲、拉人受洗来证明你是上帝的选民,必须活出上帝要你成为的形象来荣耀上帝;一切为了增添上帝荣耀的信念,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来表现人的整个一生与上帝的意志保持一致,通过工作业绩来证明对上帝的虔诚。这种新观念提倡勤奋的工作,同时又应节制消费,避免沉湎于过度享受,使宗教徒信仰上帝追求“死后永生”的宗教热忱,变成认真投入现实生活的积极态度,把神话说教变成一种现实动力;加尔文派新教主张,人们工作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手段,并且是一种目的,人们在职业劳动中贯彻了信仰,培养了人的自制能力,勇敢面对困难的进取精神;强调发展独立人格,富有开拓精神和行为责任感,强调团结起来体现个人主义和自由民主的价值。这样的价值观、生活观、职业观提高了人们对职业和工作的热情,为实业家追逐利润的行为提供了出自上帝旨意的正当理由,同时提倡对上帝的虔诚和勤勉,要限制过度的消费和奢侈,鼓励获利回馈社会大众,这又有利于资本积累和再投资。这些都从意识形态高度,为西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催生了一场促进灵性创造活力大觉醒的意识形态革命,为移民到了北美的开拓者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当然也是美国精神的重要的基因。这些白手起家的移民和后裔,兼收并蓄了从古希腊文艺复兴到民主启蒙的科学因素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将其创造性地发展应用于美国独立后的政治文化,造就了灵性创造能力顺畅发展的有利环境,迎来了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美国精神增强了美国的抗体,表现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独特力量。著名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长诗表现了美国精神。“我轻松愉快地走在大路,我健康,我自由,整个世界展开在我的面前,漫长褐色的道路,可引导我想去的任何地方,从此我不再希求好运气,我自己便是好运气”。这种自由、负重的自我意识,世代相传至今,使得美国起步虽晚,却跃居世界前列。这就是美国精神的精髓——梦想无界,创新不息,开拓向前,永无止境。

美国精神,与贪婪掠夺是连在一起的,美国的富强也可以说是掠夺的结果,现代化加强了人类理性化进程,宗教的神性震慑力正在削弱,美国精神是否会在缺乏宗教信仰支持力的情况下走调,在全球化大环境中经受住考验,这关系到世界历史的走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