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

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

时间:2023-12-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面前,每个中国人所面对的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独立还是亡国,是自由还是当亡国奴的问题。抗日战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民族的觉醒和奋激于日本帝国主义变本加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抗战精神得以产生的深刻背景和深厚源泉。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那气壮山河、腥风血雨的悲壮岁月已经远离而去。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抗日英雄、革命先烈、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永远不会忘记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在战争中惨遭杀戮的同胞,永远不会忘记和平发展这一人类的共同目标。今天纪念胜利的重大意义就是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自觉地把这一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

十四年抗日战争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熔铸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个精神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起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了许多鲜明的特点。这就是胡锦涛同志曾经概括的:“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拓发展新路的创新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这些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宝库,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内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卓越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力量的根基和源泉,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曾经自豪地站在世界前列,到了清朝中叶却落伍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开始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前所未有地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侵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企图亡我中华的战争。当时的中国虽然是个大国却又是一个弱国,面对的敌人却是妄图灭亡中国、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当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杨虎城将军时问道:“中国有强大实力抗击日本吗?”杨虎城将军回答:“中国的力量不在飞机和坦克,日本拥有更多的飞机坦克,我们的力量就在于我们懂得必须抗日,这不是单纯的物质力量问题,它需要我们面对现实有坚定的意志。只要我们有坚定意志,我们就有力量抗战到底。”

在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面前,每个中国人所面对的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独立还是亡国,是自由还是当亡国奴的问题。现实选择显然是前者。当时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讲,“亡国危险降临在每个中国人头上,即使过去有怎样的深仇积怨,便算是杀父之仇吧,在这大难当头的日子,也不应再记往日的仇恨,而唯有团结一致对付当前最大的敌人。在抗战高于一切,一切为着抗战的原则下和衷共济,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奋斗才是出路”。面对野心勃勃欲壑难填的侵略者,在无论怎样的善良和忍让都无法求得和平的时候,当明白只有付出牺牲才能求得民族生存和荣光的时候,中国人就义无反顾地投入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激起气节之魂,豪迈之气,愤然而战,视死如归,以血肉之躯抵御日本的枪炮,保卫神圣的家园。没有枪就用大刀,没有粮食就吃草根,没有衣服就赤膊上阵。阵地得而复失,战斗往返拉锯,战局时好时坏,但无论怎样的艰苦卓绝都动摇不了抗战军民的战斗意志。当时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在中国广大的地域上正展开着抵抗暴日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数百万将士和武装民众置身炮火视死如归,千万的难民流离道路无所怨咒;数万万的后方人民忍受着一切痛苦,共赴国难。他们以气吞山河的气概,沧海同深的志量,或沥血孤营,或横刀敌阵;或裂身银汉,或碎首沙场;或毁家纾难,或宁死不屈。精神之可贵慑日寇而泣鬼神,人格的崇高动苍穹而震寰宇。”在前方抗日将士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在后方万众一心,节衣缩食支援抗战。

1938年在武汉的一场抗战献金动员会场上,两位断了腿的辛亥革命老兵拄着木棍爬上台去,献出两块大洋说:“我们年老残废再也不能扛枪打鬼子,仅献两块大洋买几粒子弹。”这种浩然气概,不屈情操,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殊死奋战,演绎了一篇篇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正是这种英勇顽强战斗,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亡我之心,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用鲜血和生命浇铸了千古不朽,熠熠生辉的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战争的结果让世界感到无比惊讶,中华民族这个曾经饱受欺凌的古老民族,在最严重的关头巍然挺立于世界东方,不屈不挠地抗击着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创造了一个经济、军事实力远逊于日本的弱国打败了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才吃惊地发现,他们面对的不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不再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中国,也不再是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的中国。毛泽东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民族的觉醒和奋激于日本帝国主义变本加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抗战精神得以产生的深刻背景和深厚源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无休止的侵略压迫,使中华民族被压抑的自尊自强的渴望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无比耀眼的光芒,凝聚成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巨大精神力量,创造出弱国打败强国的历史奇迹。

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惧怕侵略者和牺牲,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一扫近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70年前那场战火硝烟早已散去,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早已由先辈完成,但那高亢的旋律依然激励着我们的奋斗豪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完了一段艰难的路,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今后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必须百倍努力,更加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更高地举起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砥砺前行,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力攀越。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成果包括:一是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铲除法西斯主义生长的土壤;二是惩办战争罪犯,在国际事务中确立惩恶扬善的道义准则;三是将侵略者掠夺的土地和权益归还原主;四是明确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对民族的认同和对国家的责任。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追求,以此不断强化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中华儿女对民族的认同和对国家的责任,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巩固民族大团结,为我们共同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