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湖区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群,是价值连城、不可复制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清王朝在北京之外建设的最大的一处园林寺庙群,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肇建于1703年,即康熙四十二年,落成于1792年,由康、雍、乾三位皇帝历时89年建成。康熙、乾隆和嘉庆年间,避暑山庄作为清朝的夏宫,皇帝每年到此避暑理政,期间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建设和清朝帝王在承德的相关活动在康乾盛世时期对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宗教和谐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总占地6.11平方千米,其中避暑山庄5.64平方千米,鼎盛时期园内拥有各类古建筑120余组,古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最著名的是康乾72景;外八庙范围共有12座皇家寺庙,因分为8个管理机构统一归北京理藩院管理,并地处塞外,统称“外八庙”,现存9座寺庙。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政治价值,从历史价值看,这里所发生的六世班禅觐见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接见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英使玛戈尔尼访华等重大历史事件,集中体现了清代帝王的治国方略,见证了清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轨迹,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是一座立体的博物馆。从文化价值看,这些遗产集古代造园艺术之大成,汇中华园林精华于一园,融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于一体,移藏、维最具代表性寺庙于一地,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达到了风景奇绝、天人合一的艺术高峰,传承和凝聚了华夏5000年的灿烂文明,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文明的百科全书。从政治价值看,这里所提供的清代藏、蒙、维、汉等多民族之间团结与融合关系的重要事实信息,是我国多民族大团结的象征,其难得的唯一存在,雄辩地证明了西藏和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承德是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精髓集中展现的代表地,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历史见证的代表地。
普陀宗乘之庙
自嘉庆后期,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由于缺乏投入和有效的保护,已出现渐损渐毁的局势,加上民国时期军阀和日本人的破坏,至新中国成立前,大量古建筑损毁坍塌。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利用工作,在中央和省委的大力推动下,迁出了山庄内的驻军、机关单位和大量居民,对部分古建筑进行了抢救修缮,特别是从1975—2005年,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实施了“三个十年整修规划”,同时市政府也多方筹措资金修缮文物、整治环境,避暑山庄康乾72景由仅存的17景恢复到55景,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等主要寺庙都得到了保护修缮,并逐步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开辟为主要旅游景点,开展旅游接待服务,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服务功能逐渐显现,1961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4个5A级景区之一。
烟雨楼
评语:
承德避暑山庄,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为世人再现了皇室成员的生活起居,在园林建筑、历史和人文方面提供了珍贵准确的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