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柏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西柏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柏坡在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82年3月11日,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划定文物保护区391800平方米,自然保护区1333200平方米。自建馆以来,西柏坡共接待社会各界观众6000多万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革命圣地_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_美丽河北.最美景物荟萃

西柏坡在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和1948年5月,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先后从陕北东渡黄河来到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挥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为了保护革命遗址和文物,中共中央迁往北平时,机关留守人员曾结合当时的建屏县政府,对中央留下来的办公用具、日用品及房舍等进行了交接;1950年,在中央老区慰问团的指示下,对革命文物进行了初步征集;1955年,河北省博物馆派专人来西柏坡,对遗址和文物进行妥善保管,之后,又结合当地政府建立了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1958年,因修建岗南水库,革命遗址搬迁;从1970年开始,对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进行复原建设,现在复原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的旧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共九月会议会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中央军委作战室),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旧址及防空洞等。复原总面积16440平方米,基本保持了原貌;1977年,新建了西柏坡纪念馆,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河北省军民在西柏坡隆重聚会,纪念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30周年,同时举行开馆典礼,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同时开放。1982年3月11日,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划定文物保护区391800平方米,自然保护区1333200平方米。

经过多年的建设,西柏坡已形成一个完整的、 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主题展览《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曾先后5次修稿完善,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第六届(2003—200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丰碑林、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西柏坡廉政教育馆、中共中央各部委旧址群、五大书记铜像、西柏坡纪念碑,青少年文明园等革命传统教育工程,如璀璨的群星,构成了西柏坡革命纪念地一道道亮丽的自然风景,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内容。

毛泽东同志旧址

西柏坡纪念馆始终弘扬主旋律,紧抓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不放手,并把之作为立馆之本和发展第一要义。自建馆以来,西柏坡共接待社会各界观众6000多万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1951年,中共中央老区慰问团到西柏坡,赠给西柏坡纪念馆毛泽东题词“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1984年,邓小平亲笔题写“西柏坡纪念馆”作为馆名。1991年,江泽民同志到西柏坡视察,题写“牢记两个务必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率中央书记处同志视察西柏坡。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纪念馆,并与当地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

1995年,西柏坡纪念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公布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10月被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12月,被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5月,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2011年9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2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

评语: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曾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建国前中共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包括三大战役在内的一系列战役在此运筹和指挥,毛泽东的几十篇光辉著作在此诞生,它是当年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