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南亚与东盟十国是什么关系

东南亚与东盟十国是什么关系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东南亚国家独立以来,各国的民族经济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东盟国家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有较大升值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未做调整,从而出现高估的现象,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锐减。为了尽快摆脱经济衰退,东盟国家在经济战略和具体政策上实施了一系列调整。经过各国的努力,至2014年,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经济普遍恢复增长,并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概况_东南亚概论(第2版)

自东南亚国家独立以来,各国的民族经济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东盟国家的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增长,7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4%,80年代中期有所放缓,经过调整后,1988—1990年上升到年均增长率为8.6%,其速度居于世界前列。90年代是东南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腾飞和区域合作迅猛发展。这一时期,东南亚国家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各国之间关系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盟国家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马来西亚、泰国的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被誉为亚洲“新的小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南、老挝、柬埔寨以及缅甸的政局趋向稳定,经济开始好转,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向市场化过渡的发展道路。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东南亚国家内部经济的矛盾性:一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正在下降。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做适时有效的调整,致使竞争力下降,对外出口增长缓慢,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二是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大量引进外资并导致外债加重。三是汇率制度僵化。在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有较大升值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未做调整,从而出现高估的现象,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锐减。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势在必行。而货币贬值又导致了偿还外债的能力进一步下降,通货膨胀压力加剧,从而促使股市下跌。四是在开放条件和应变能力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金融市场,加入国际金融一体化,当国际游资乘机兴风作浪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尽管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给东南亚地区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但该地区仍然是一个容量和开发潜力都十分巨大的市场。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要素,如经济已有相当的基础和规模,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力、开放的市场、灵活的政策、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较好的基础建设等都仍然存在。为了尽快摆脱经济衰退,东盟国家在经济战略和具体政策上实施了一系列调整。

1.调整产业结构

东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是围绕出口产业实现结构优化。逐步减少依靠增加对工业部门的投入来推动工业化进程,而将主要依靠产业升级、增加技术和资本的密集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2.加快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

在总结金融危机的教训后,东盟国家纷纷把发展科教事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根本,同时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打好基础。

3.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对外开放

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应对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等方面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东盟认识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加快了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投资区的步伐。同时,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趋势,同时也为达到WTO的有关规定,东盟国家继续对外开放,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放松投资领域的限制,改善投资环境。

4.强化金融改革,进行资本重组,完善监管机制

比如,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整顿金融体系,实行严格的外汇和资本管制及固定马币汇率的政策。

5.扩大预算赤字,调低利率,刺激内需

为促使经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复苏,东盟国家政府扩大财政预算赤字以刺激经济。此外,政府还通过降低利率促进银行贷款和刺激个人消费,同时也降低当地工业和商业的金融成本和利息负担。

经过各国的努力,至2014年,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经济普遍恢复增长,并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从表1-2中可以看出,2004—2014年,一直以来经济较落后的老挝和柬埔寨开始加速发展,年均经济增长率均达到7.8%;越南和新加坡也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6.3%和6.2%;即使经济增长相对较慢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年均增长率也分别达到5.6%、5.5%和4.2%,均高于同期2.8%的世界平均水平。

经济增长也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2000年,老挝、柬埔寨和缅甸这三国的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还超过50%,表现出农业国的结构特征。2014年,各个国家的农业比重都已降低,表明这些国家已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业化。从产业结构动态发展的角度看,东南亚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已符合一般规律,也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比重下降,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文莱2013年工业占 GDP高达68.2%。

表1-2 2004年、2014年东盟国家经济对比

注:“—”表示缺乏数据。
资料来源:The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2014&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14.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尚面临诸多挑战,但各国已着眼于21世纪的长远竞争,把发展科教事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根本,增加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引导,力争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取得先机。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在采取措施刺激内需方面也已初见成效。因此,尽管东南亚经济要从整体上恢复持续高速增长还面临诸多困难和考验,但其整体经济实力仍在不断增强。

表1-3 2014年东盟十国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东盟秘书处网(http://www.aseansec.org/home.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