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蜈蚣、千足虫
蜈蚣属中某些体型较大的蜈蚣能攻击性咬伤致痛,并引起局部水肿和红斑。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常见,坏死罕见,感染几乎没有。症状和体征很少持续超过48小时。仔细观察伤口,可发现有两个针刺样创口,创口由蜈蚣的颚牙所致,凭这一特点可与蜘蛛咬伤的伤口区别。
千足虫不咬人,但触摸摆弄它时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严重的可致明显的红斑、疱疹和坏死。
将冰块置于蜈蚣咬过的伤口有止痛作用。皮肤中千足虫的毒性分泌物应该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酒精。若皮肤发生反应,局部可敷以皮质类固醇。眼部受伤者需立即淋洗,并应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或软膏。
二、蝎
蝎螫刺通常仅引起局部疼痛和轻微肿胀,淋巴管炎和区域性淋巴结肿大,伤口周围皮肤温度上升和触痛。毒液可立即引起疼痛和受累部位的麻木和刺麻感,但通常无肿胀。儿童可出现紧张不安和头、颈、眼异常而胡乱地晃动,成人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高血压、呼吸加快、体弱无力和运动障碍。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呼吸困难并常并发流涎过多。褐尾蝎螫刺6岁以下儿童和高血压患者可致死。
世界已知1500多种蝎中有25种可置人于死地,“死亡追踪者”的毒性是最强的,是响尾蛇的2倍。剧毒蝎的特征是尾大钳小。蝎的毒性普遍小于蜘蛛,但其武器的穿透力、注入的毒量不容忽视!
三、蜜蜂科(蜜蜂、野蜂)和黄蜂科(马蜂、黄色胡蜂、蚂蚁)
人并非蜂类的食物,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你有意或无意地刺激、伤害了它们。所以预防蜂蜇的办法,主要是避免惊扰蜂群和蜂窝,其次是做好个人防护。
穿越丛林时,不要随意摇晃树枝。零星几只蜂在你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千万别拍打。若遇见蜂巢,应绕行避开,不要过于靠近。扎营前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在蜂巢或蚁穴附近宿营。
户外活动宜穿长袖衣裤,尽量减少裸露部位。蜂类嗅觉极为敏锐,女孩子出行前不要浓妆艳抹,因为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其分子结构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易被误认为是蜜源而“招蜂引蝶”。
很多膜翅目昆虫的螫针可留在皮肤内,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将螫针尽快清除。将冰块置于螫刺部位可减轻疼痛。蜂尾有针刺,蜇伤皮肤时,注入毒液。在各种蜂中,以土蜂和大黄蜂毒性最大。各类蜂含有的毒液,虽其主要成分都为神经毒、蚁酸、组织胺等,能引起溶血及出血,但是各种成分相对含量不一,而表现出酸性或碱性,例如黄蜂的蜂毒属碱性,而蜜蜂的蜂毒属酸性。
万一被蜂蜇伤,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镇静自若,千万不要惊慌奔跑,更不要随便扑打,以免吸引蜂群追逐而遭受多处蜇伤。必要时以衣物包裹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就地趴下,等蜂群散去再行处理。
②查看被蜇处是否留有蜂刺,蜜蜂的刺留在伤口内,被蜜蜂蜇伤后应立即拔除蜂刺。野蜂刺入后尾刺收回,所以伤口内无毒刺。
③蜂的种类不同,所含的毒液及处理方法亦不同。若被黄蜂蜇伤,伤处可涂以米醋、稀盐酸等弱酸性液体;若为蜜蜂蜇伤,则应涂以3%氨水、5%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等碱性液体,以中和蜂毒。
④伤口周围可擦以南通蛇药(即季德胜蛇药);或用紫金锭或六神丸等药研末湿敷患处;或因地制宜,选用中草药如鸭跖草、青苔、七叶一枝花、半边莲、蒲公英、紫花地丁、鲜马齿苋、野菊花、桑叶等鲜品捣烂外敷;或用大蒜、生姜、鲜茄子、韭菜等一同或单种捣烂敷患处。这些中草药都有解毒、止痛、消肿之功效。
⑤内服药物治疗。可用抗组织胺类药物,例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内服,有助于消除水肿、痒痛等轻度过敏反应。亦可用金银花50克、生甘草10克,绿豆适量煎汤饮用,具有加速毒素排泄和解毒作用。
如果被蜂多处蜇伤,或蜇伤后引起全身症状,或有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者,应立即送医院急救治疗,切不可麻痹大意。
四、毒蛇咬伤
蛇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员。蛇对人类的益处,远远超过它偶尔对人造成的伤害。所以,野外遇蛇,一不要惊慌,二不要冒险挑逗,三不要伤害它。正确的处置是尽量不去惊扰它,能避开就避开;无法避开的,可以用打草惊蛇的方法驱赶。
被毒蛇咬伤后一般在局部留有牙痕、疼痛和肿胀,还可见出血及淋巴结肿大,其全身性症状因蛇毒性质而不同。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一)毒蛇咬伤现场急救
①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黏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出体外。
②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畅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③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的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④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或“++”形,使毒液流出,也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切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⑤药物治疗。常用的解毒抗毒药有上海蛇药、南通蛇药等,还可用半枝莲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七叶一枝花9克、紫花地丁60克水煎内服外敷。还可用激素、利尿剂及支持疗法,对本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加强野外作业的防护,掌握毒蛇习性,尽量不要裸露腿足,必要时穿长筒靴,蛇伤即可避免。被毒蛇咬伤后切忌奔跑,宜就地包扎、吸吮、冲洗伤口后速到医院治疗。
(二)全身治疗
全身治疗最好与局部处理同时进行,以便早解毒,挽救生命。
①抗蛇毒血清,需先做过敏试验。如皮试阳性,可脱敏注射。
②早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③蛇药及某些中草药,如南通蛇药、群生蛇药、半枝莲、万年青等,有解毒功能,应尽早服用及外敷。首次口服量要大,一般是常用量的两倍,外敷是将药溶成糊状敷在伤口及其周围。
④对症支持疗法、抗生素防止感染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