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徒步渡河
徒步渡河是山地峡谷水上运动的基础。要掌握峡谷水上技术,首先应从徒步渡河开始练习。
(一)徒涉
徒涉即徒步涉水。走溪谷时最重要的技术就是徒步涉水,它的难易与水流速度、山谷宽度、水深有密切的关系。溪水的透明度通常都很高,所以乍看之下似乎很浅,实际上却很深,一般水深过腰部(肚脐线)即为危险深度,况且很多人因溪水温度太低容易引起抽筋。一般而言,溪流中心是水温最低、流速最急的地带。徒涉通常在河流宽度不大且水深较浅时进行。水愈深,浮力愈大,身体就愈难保持平稳。纵使水流再慢,一旦水深达肩部,其浮力就足以使人失去重心。徒涉的最大水深不应超过1米,当流速在1~2米/秒时最大水深为0畅8米,流速为2~3米/秒时的最大水深为0畅6米。
在常有人走的溪谷里,往往有人工堆砌的石堆,指示可涉水的地点。但人迹罕至的溪谷,则缺少这种石堆,此时涉水者只能尽量选择水流较慢、溪水较浅、河谷较窄的地点以涉水渡河。涉水者必须有明确的判断力,否则将徒增麻烦,浪费体力。
徒步涉水技术在走溪谷时是非常重要的,而涉水地点的选择恰当与否,则直接影响体力消耗。要选择正确的徒涉场。以下特征可作为快速选择徒涉场的重要依据:一是在不是船只渡口的两岸,但有通往江河的道路;二是在直线河段上,河幅阔展而且河岸坡度徐缓;三是在水面上像浅滩所特有的那种间歇甚短的细小波纹;四是在两个河湾的转换河段;五是在水位有明显落差的上游等。根据这些自然特征初步判断后,还要组织踏勘,最后予以确定。
选定涉水地点后,就可谨慎地渡河,但一定要顺流斜渡,否则会增加许多困难。更切忌进入水深超过腰部的地方。
在水中不可抬高脚部,否则重心会不稳。而是要拖着步伐,慢慢地移动脚步,尽量将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上。溪中的大石头上往往长满滑溜溜的青苔,一定要避免踏在大石上。冰镐、手杖(有时可用临时捡来的粗树枝代替)等是徒步涉水的重要工具。手握冰镐时,可把柄端的金属部分插进溪中的砂砾间,以增加身体的平稳。手杖也有类似的用途。
涉水者除保持个人身体的平稳外,更要注意团体的安全。所以可利用钢索、锚桩、钓环、安全吊带或救生用绳索等登山用具,帮助安全渡河。
在涉水渡河途中,如果身体失去平衡,甚至不慎滑倒,而水流又很急时,就很容易招致不幸。因此一定要万分沉着才行,千万不可慌乱。不论如何,首先要尽力在溪底站稳,然后才能冷静地想办法爬上岸。
(二)泅渡
当河水较深,徒涉渡河难以进行时,就应该考虑运用游泳技术浮游过河了。泅渡时,要按照要领整理着装。先解开领子上的纽扣,将鞋插在腰带内,拉紧背带。为防止兜水,应将上衣口袋和裤口袋翻出。
通过宽阔的江河,为了安全起见,还应广泛利用制式器材,并就地搜集具有一定浮力的就便材料,制成浮具,作为泅渡的辅助器材。浮具的浮力,游泳技术较好的需5~10千克,游泳技术差的则需20~30千克。
最简单的浮具,是利用雨衣或塑料布捆包个人装置而成,其浮力一般为8~12千克。使用时,手抓浮具,两脚蹬水前进。还可用竹段或木段制成的浮具,浮力一般为10~15千克。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个人装具制成的浮具相同。
(三)利用绳索渡河
利用绳索渡河有三种方法:
1.张纲渡河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员游泳技术较差或江河流速稍大。其方法是:先在泅渡处设绳索,绳索的两端牢固地固定在河边的木桩或树干上。河中绳索每隔一定距离系一节圆木或竹段,以增加绳索的浮力。绳索的直径视河幅情况定,河幅在50米以下的,通常使用2~4厘米直径的绳索。渡河时,人员位于绳索的下游,两手抓住绳索交互前进。人员的间隔距离一般是8~10米。
2.拉绳渡河
在有足够长的绳子和三个人以下时可采取这种方法。过河遇到危险时,可以迅速被拖上岸。能力最强者第一个过河。过河者将自身安全绳系在绳索上。其他两人在其过河时控制绳索的安全,如果过河者滑倒,可以在另两人帮助下控制局势。第一位过河者到达对岸后,解开安全绳,握紧绳索,成为绳索控制者,第二位过河者不再控制绳索,而是同第一位过河者一样,利用安全绳控制在绳索上,在两岸的两人控制下,开始过河。这种方式运送多少人都可以。第二位上岸后,第三位系上安全绳,在前两位的控制下过河。其中第一位承重力量最大,第二位随时做好应付意外情况的准备。
3.牵引渡河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山涧水流湍急、水深、河底多尖石、水温低而河面不很宽的河流。先将牵引绳捆扎于河一端树上,由一人涉水或绕道沿上游过河,将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河对岸较低的树干或地面上,后继者即以滑车或铁锁在牵引绳上滑行渡河。
4.溜索
溜索分平溜、陡溜两种。平溜用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没有倾斜度,来往都可以溜渡,开始用脚一蹬的惯力滑行,滑至江心时会停止,就要靠手足并用攀至对岸,平溜费时、耗力。陡溜有一来一往的两根溜索,倾斜度大约25°,靠着这一头高、另一头低的倾斜度,倏地一溜而过,互不影响。
溜索有竹索、藤索、钢丝索。竹、藤索是用十多片竹、藤精心编扭而成,十分结实,两端各系在粗壮的树干上或突兀的岩石上。20世纪50年代以来,钢丝溜索逐年增多,竹、藤溜索很少见了。钢丝溜索配有先进的滑轮,竹、藤溜索是挖成半圆凹槽的栎木做滑板,这种滑板叫“溜梆”。溜梆往溜索上一卡,再把长长的麻织的绳子一折为二,一端牢牢地把溜梆固定在溜绳之上,再用余下的绳子兜住大腿。另一股勒住腰杆,打牢扣结,双手紧抱溜梆,头一偏,脚使劲一蹬树干或岩石,腿一曲,顿时凌空,朝对岸飞去。头顶蓝天白云,身下白浪滔滔,就像鹰击长空、鱼跃水面,看得人心惊肉跳;亲身一试,有说不尽的刺激、痛快。
过溜索要有胆量。徒手过溜、负重溜、对溜,溜中放手、侧身、旋转及对溜时传递信物等,各种惊险、高超的花样令观者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四)筏渡
筏渡就是在缺乏舟或单舟载重量不足时采用木、竹、囊、桶等材料制作舟的替代品而实施的渡河方式。其特点一是取材容易,凡是具有一定浮力和强度的材料,如圆木、木板、毛竹、桶、浮囊等,都可以用来制作筏;二是使用方便,其制造简便,稳定性好,装载面积可大可小,不受河水深浅的限制,能穿急流、过险滩。
在制作筏的过程中,首先对于所使用材料的数量和尺寸强调因地制宜,应根据实地材料的规格和实际使用的需要,来确定筏的结构、尺寸和形式;其次切忌粗制滥造、盲目从事,必须根据承载量的大小来设计筏。
1.油桶筏
它是将若干个汽油桶固定在圆木或竹框架内,再在上面固定坐板而成。其浮力的大小,根据汽油桶的数量而定。如果用12个汽油桶,其安全载重量是1400千克左右。
2.木筏、竹筏
它是将若干根圆木或竹并列成单层或数层,用绳索、铁丝或竹篾连接而成的。单层竹筏可能无法支撑你的重量,或者过长难以操纵,所以最好制成双层竹筏。将粗壮的竹竿砍成三米长的一段,两端与中央分别钻孔,利用坚韧的树棍穿过竹孔,再用藤条把每根竹竿用树棍绑牢。双层竹排间更要相互压紧,绑结实。
3.浮囊筏
它是用雨衣、雨布、塑料布等捆包干草制成浮囊,然后把它们固定在用木材或竹构成的框架下面。
4.夹筏
以圆木作筏身,用四根足够长的厚实木棍,分别在圆木两端将其固定成木排。
5.舵筏
为了便于掌握木筏的前进方向,用一根长篙,前端绑牢一片舵板,长篙绑在木筏尾端固定交叉成“A”字形的构架上,构架底部钉入筏身圆木上一钻好的孔洞中,顶端分别用绳索拉紧,系牢在筏上。
二、溯溪和溪降
溯溪和溪降原本都是登山技术的一部分,现演变为相对独立的户外运动。
(一)溯溪
1.溯溪运动的含义
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种障碍,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溯溪本是登山行进中的技术之一,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到上游,直至顶峰,称为完全溯溪。
在溯溪过程中,溯行者须借助一定的装备,具备一定的技术,去克服诸如急流险滩、深潭飞瀑等许多艰难险阻。这项活动富于变化,充满了挑战性。溯溪活动需要同伴之间的密切配合,体现一种团队精神。完成艰难的攀登,对于溯行者是一种考验,同时又能得到一种信任和满足一种克服困难后的自信。
溯溪是可休闲、可冒险的活动。溪谷的地形崎岖不平,激流、深潭、瀑布不断。在峡谷溪流中,到处都有意想不到的美景,与“驴友”享受远离尘嚣的宁静美丽,享露营垂钓之乐,赏飞瀑岩壁巍峨,享幽谷密林之恬静,是何等的惬意。
2.溯溪的装备与器材
因为溯溪是登山的一种方式,所以登山装备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些溯溪专用的物品,如溯溪鞋、安全头盔、救生衣、护腿、手套和防水衣物等。因溯溪总在水边或水中行进,所带的装备应妥善打包,一应物品最好用塑料袋包好以后再放入背包,尽量使背包的体积最小。
(1)技术装备
①主绳:9~11米,防水,拉力在2000~3000千克,攀登用。
②安全带:攀登者穿在身上,由铁锁等与主绳相连,起保护作用。
③铁锁:用于连接各种绳索、安全带及攀登器械,使用简便、容易。
④上升器:在攀登过程中,用于向上攀登使用,也起到保护的作用。
⑤下降器:在攀登过程中,用于从上方下降到下方的专用器械。
⑥安全头盔:避免落石或跌倒时可能的碰撞,保护攀登者头部的安全。
⑦水镜:可保护攀登者眼睛。
(2)个人装备
①溯溪鞋。这是垂钓用的防滑鞋,鞋底摩擦力特别大,在湿滑的岩石上走特别方便。国内这种溯溪鞋很难买到,但手工编织的草鞋也可以作防滑鞋。
②护腿。使用护腿可防止蚂蟥等的叮咬。
③防水衣物。以轻便、透气性良好、易干燥的尼龙面料为宜。
④保暖衣物和露宿帐篷、炊具、食品等视日程的安排而有选择性地携带,物资装备的准备以轻便、负重不宜过大为准则,帐篷可以携带外帐。另外可自带渔具等,在露营时行垂钓之乐。
3.溯溪技术
除了基本的登山技能,溯溪还要求掌握攀登瀑布等技术。因此从技术而言,溯溪比登山更为复杂,要求更高。溯溪的技术大致可分为:溯溪图的判读、具有溯溪特点的登山技术,即岩石堆穿越、横移、涉水泳渡、瀑布攀登和爬行高绕等。攀登技术的基本要领为三点式攀登,即在攀登时四肢中的三点固定,使身体保持平衡,另一点向上移动。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岩石堆穿越
峡谷溪流中多滚石岩块,且湿滑难行,行走时应看准、踏稳,避免因踏上无根岩块跌跤或被急流冲倒。
(2)横移
在岩壁瀑布下常有深潭阻路,可尝试由两侧岩壁的岩根横移前进。岩石多湿滑,支点不易掌握,横移时须特别谨慎,有时支点隐藏在于水下,此时以脚探测摸索移动,若特别困难,干脆涉水或泳渡更简单。
溯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湿水,一般峡谷中多阴凉潮湿,湿水以后衣物鞋子等不易干,容易疲劳,脚久在水中易起水泡,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湿水是溯溪的基本要诀。
(3)涉水及泳渡
涉水或泳渡时,必须清楚地判断水流的缓急、深度,有无暗流,必要时借助于绳索保护技术。在溯溪过程中经常使用绳索横渡过河,涉及一系列的绳网、绳桥技术,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4)攀登瀑布
这是溯溪过程中最刺激,也是难度最大的技术。攀登前必须事先观察好路线,熟记支点,要充分考虑好进退两难时的解决办法。瀑布主体水流湍急,但苔藓少,有时反而容易攀登。
瀑布攀登虽然刺激,但难度大,经验和技术要求高,不具备娴熟技术经验或初学者不要轻易做这种尝试。
(5)爬行高绕
在遇到瀑布绝壁,其他方法不能实现时,可以考虑爬行高绕的方式前进。即从侧面较缓的山坡绕过去,高绕时小心在丛林中迷路,同时避免偏离原路线过远,并确认好原溪流。
(6)判断溯溪图
溯溪图是根据峡谷溪流的地形特点而绘制的简单明了的溯行路线特征图件,是溯行前必须准备的物品之一。有经验的溯溪者要根据该图清楚地了解溯行地区遇到的各种地形特征,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判读溯溪图是溯溪的基本技能,而能够学会绘制溯溪图则更使溯溪组织之间多了一份宝贵的交流资料。
溯溪图一般以1∶50000的比例绘成,地形图足以显示主要的地形特点,如岩石堆、瀑布、深潭,地物标志溪流的汇流和分流点等。标绘得过粗过细都不适宜,过粗无法体现整体路线上的特点,而过细则显得杂乱,没有特点。
4.安全准备与注意事项
溯溪乐趣虽多,却也不乏危险,尤其溪流地貌、河道常改变,暴雨、山洪等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在溯溪前一定要有周密而万全的准备,并跟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学习运用技术和装备,才能顺利、安全。另外,溯溪是运动量极大的活动,平时即应强化体力及本身肌耐力。而对于各项溯行技术如游泳、攀岩、定位等所需装备器材的使用,都应达到熟练的程度。
(1)安全准备
①选择溪流。依溯行目的选择郊山、中级山或高山溪流。
②搜集资料。由等高线图可判断溪谷地形,选择行进路线、紧急撤退路线,以及临近登山步径、宿营、交通等资料,以备回程使用。
③决定路线。溯行路线、下山路线、预备路线(紧急撤退或替代用)。
④队伍的组成。不论是新手或是老手,均不宜单独冒险溯行,原则上新手不宜超过全队人数的1/3,一般溯溪探险以5~7人为宜,稍具难度的溪流可至10人,大众化溪谷可多至20人左右。若人数过多,不但溯行时间会拖延、照顾不易反而不便。
⑤职务分配。依队员专长如绘图、泳渡、攀岩、记录等分配任务。
⑥装备的调整。依照溯行路线、人员、季节等调整。
⑦粮食计划采购。依一般粮食、行动粮、预备粮进行调配,以精简、轻量为原则,重质不重量。
⑧交通。尽量避免自行开车,最好采用租车、起始点接驳的方式,可节省精神与体力的负担。
⑨紧急联络措施。将紧急撤退方案及联络方式等详细资料备份留给留守人员。
⑩寻找溯行路线。遇困难地形时,应谨慎选择可行路线前进,主支流路线的选择,可借助地图、指南针与高度计来断定。高绕路线应选坡度小、植被良好、岩壁稳定之处绕行。并应注意上方踢落的石块,慎防隐藏在林间、石缝中的蜂、蛇等。
(2)注意事项
①暖身操。溯溪是必须使用全身的活动,为避免造成运动伤害,溯行前的暖身是必要的。颈、肩、手、胸、背、腹、腰、臀、脚等各部位的关节与肌肉都应该伸展开来。
②横渡溪流。选择横渡地点及横渡方式,可利用跳跃岩石、游泳、辅绳、木杖或数人互助同时渡河。
③宿营地点。避免在岩质不稳或易落石地带扎营。在气候不佳时,营地应选择在最高水线以上,以避免山洪暴发,措手不及。
④坚持三不原则。即不贪快、不摸黑、不做超过本身技术能力的动作。
(二)溪降
1.溪降的含义
溪降指的是在悬崖处沿瀑布下降的运动。由于长期被瀑布冲刷的石头很滑,长满青苔,再加上溪水对下降者的冲击,会影响判断力,所以溪降比普通的岩壁下降更富变化,更有挑战性。关于溪降,欧洲人与美国人的叫法不一样,前者把它叫做Canyoning,后者则叫它Canyoneer。溪降比较适合在南方的夏季玩,因为水比较大,而且气温较高。
2.溪降的主要装备
溪降需要的装备是基本的登山装备。
(1)技术装备
①安全带。最好用溪降专用安全带,用一般攀岩或登山安全带也可以。
②铁锁。
③下降器。下降器8字环不会扭曲绳子,通常用双绳下降,但制动手不能离开绳子。如果是单绳,则绕法有所不同。
④绳索。
⑤头盔。
(2)个人装备
①防水服。防水服为漂流用的发泡橡皮质紧身套装,较潜水服厚,质轻、紧身、浮力较大,具有保护作用。
②防滑鞋。无论瀑布下降、跳水,还是滑降,都必须穿鞋,最好是登山鞋,下降、横移或攀登时比较方便,另须备一双干爽的鞋子,以便离开水时换下湿鞋。
③装备头盔。当在瀑布里失去平衡或有落石时,应保护头部以免受到伤害,不管这是人为错误还是自然事故。
3.溪降主要技术
(1)绳降
溪降中最常用的技术为下降,即利用下降器进行瀑布下降,还必须掌握横移和攀登方法。瀑布下降时由于瀑布主体水流急、水量大,一般应避开主体而选择水流较小的路线。绳索则选用防水登山绳,下降时因绳子湿,操作不如干绳便利,须小心,谨防降速过快而不易控制。
(2)悬崖跳水
悬崖跳水比专业的跳水要求低,类似跳“冰棍儿”,但必须正确掌握要领,否则易出事故。起跳前身体要稳,在起跳的同时两臂曲于胸前,两肘紧夹两侧,一手捏住鼻子,以防入水时灌水。跃出的距离视悬崖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水平两米左右,绝对避免碰到岩壁,且落水方向为潭水的最深处,不要离岩太近。身体在空中垂直并保持平衡,入水时一条腿微微上抬屈膝,这样能缓冲下降速度,不致受伤。只要正确掌握要领,有防水服增加浮力,并能保护身体,一般不会出现危险,但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
选择跳水的悬崖,首先必须探测悬崖高度和崖下潭水的深度,如5米左右的悬崖,潭水深度2~3米足矣,超过10米的悬崖则潭水深度至少3米,且动作要领必须正确,对于有经验的溪降者,跳水时可以在空中做旋转动作,无跳水专业技巧绝对不可以空翻或头朝下扎猛子。
(3)滑降
滑降是利用水流冲刷而形成的自然光滑的岩面滑水,像幼儿园的滑滑梯一样,但有两种方式:一是匍匐头向下游坐“飞机”,二是仰身滑水。匍匐滑水时两臂前侧平伸,抬头目视前方,入水时低头,身体几乎全部没水后抬头钻出水面;仰身滑水时两臂侧直并于体侧,抬头、身体呈直线,或两腿伸直并拢,呈坐式,上身稍后仰。
滑降的地形应较平滑,忌有突出明显的尖棱角岩块,坡度不宜太大,滑降面下方边缘距离不宜过高。
三、漂流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挑战自我逐渐成为现代人普遍追求的时尚。漂流运动以其特有的运动形式、极强的参与性、挑战性及娱乐性,受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喜爱,而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商业性的江河漂流运动也逐渐兴起,并被国人所接受和喜爱。
(一)漂流的起源与发展
漂流最初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印第安人的树皮舟、中国的竹筏、木筏……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他们当时生活、交通及战争的需要,而真正广泛意义上的休闲漂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退役的充气橡皮艇被一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发现,他们开始买来自娱自乐。后来,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户外休闲活动有了较大的市场,他们便着手改进橡皮艇的规格,完善各种装备、器材,不断提高技术,经营起商业性的漂流旅游。在我国,江河漂流、激流探险的起步较晚,开发的河段较少,难度较低,参与的人员较少,使用的船具器材也比较初期,桨手的专业技术技能不够全面。我国可供开发用于商业漂流的河流非常丰富,地域的民族文化也不同。目前开发的都是尝试性的、短距离的、低难度的河段,船具多为橡胶材料,器材装备较简单,救生设施设备较差。
(1)漂流的分类
①按距离分,一般分为长漂、中漂和短漂三种。通常,长漂大多在10公里以上,比较惊险,适于喜欢冒险,敢于挑战的年轻人;短漂一般在4公里以内,比较平静,适于不愿冒险者或者进行漂流前的热身;中长漂一般长5~10公里,适合在短漂漂流后意犹未尽者。
②按流速分。按江河的流速一般分为激流漂流和平水漂流两种,激流漂流惊险刺激,平水漂流悠然惬意。
③按工具分。可分为橡皮筏漂流、皮划艇漂流、竹筏漂流、羊皮筏漂流、小船漂流等等,其中以橡皮筏漂流和竹筏漂流最为流行,他们正好分别代表漂流探险的两种基本类型,即激流漂流和平水漂流。
(二)漂流的器材与设备
1.漂流船的类型
漂流的河段不同,可选择的工具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竹排。适用于风平浪静的河段。竹筏(或称竹排)一般不宜在急流险滩中使用,容易被卡住或翻沉,但在风平浪静时漂行,却韵味十足。橡皮筏的适应性非常强,即使遭遇落差较大的瀑布或是险峻的河谷,也几乎总能化险为夷。
②小木船。适用于河道较直、少弯道礁石的河段。小木船介于橡皮筏与竹筏之间,适应性比橡皮筏稍弱,其操作技术比橡皮筏要难一些,一般可坐8人漂流,在小三峡和神农溪的漂流中常可见到一种名叫“豌豆角”的小扁舟。乘坐橡皮筏或小木船都切忌站立或走动,必须注意保持船体平衡。
③橡皮艇。漂流艇就是充气船。因为橡皮材料柔韧性能好,又有充气囊可以柔克刚,一般的礁石奈何它不得。如今的橡皮艇已由过去的纯橡胶改进为高强度纤维,质地更轻,耐磨耐冲击,耐紫外线高温日晒,船体更具流线型。
2.漂流器材
(1)船桨
原以木制为主,选用上好橡木精制而成。现在多以高强度玻璃钢制成,更坚固、更耐用、更轻便,可漂在水面上。短桨:手柄用聚乙烯包裹,桨片使用的是超级强韧的聚乙烯,因此尽管威力强大但仍然很轻,平均重量2磅。大桨:将近4米长,使用时需固定在船架上,一人用2支(双桨),多为船长使用,控制大方向。大桨可拆分,便于携带及更换。
(2)救生衣
漂流用的救生衣比普通的救生衣具有更大的浮力,包裹身体的范围也大些,有前扣的皮带扣和更多的调整点,使它能适合更多不同体形的人。有些还带有头托来托起头部,以防无意中被撞到头部,并且在游动时保持头部能挺起。腋部的设计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不会摩擦手臂,方便划船。普通救生衣浸水过久会降低浮力,但专业的漂流救生衣则能长期保持强大的浮力。
(3)救生绳投掷包
专门用于漂流的救生绳以聚丙烯制成,绳子可漂浮在水面上。经测定,3/8英寸(1英寸=2畅54厘米)粗的聚丙烯绳的抗拉强度为1900磅,约合860千克。
投掷包的宽口径设计类似攀岩用的镁粉包,使绳子在急需时容易拉出。投掷包上都附有浮力板,采用游泳背心的材料制成,浮力强大。投掷包有两种,一种是网状的,一种是密封的,以耐磨材料Cordura制成。
(4)绳索
用于救生(提醒:不用的时候一定要收好,否则会发生抛不出去的状况)。
(5)刀
常常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用来割破船艇或是割断绳索求生。
(6)安全扣环
漂流活动的必备装备之一,常挂在救生衣上面。
(7)防水包
载重型的防水包是长途漂流的最佳拍档。背包带和提手设计使它非常好运输,而坚固的PVC/涤纶结构使之能经受得住野外旅行的摔打考验。暴风式密封设计能确保干燥。
3.漂流装备
(1)防水上衣
漂流者在探险活动中常常处于湿冷的状态之中,因而选择一件好的防水上衣来抵御冷水的侵扰显得非常必要。一般由3毫米厚的杜邦合成橡胶(潜水服的防寒材料)制成。足够大的袖孔确保你在运动时有完全的自由,膝部护垫上有压纹,双拉式的YKK拉链,踝部的拉链是有弧度的流线型,可使人在冷水中长时间保持体温,避免因冷水刺激致使体温下降而出现意外。
(2)头盔
对于漂流探险来说,一个好的头盔可以在翻艇时保护头部不受暗礁、岩石的碰撞,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作用。因而漂流者在下水前一定要检查头盔的卡扣是否扣牢。高密度聚乙烯外壳和防水泡沫内衬保证了既舒适又有强力的保护。透气孔能迅速地排水,而边上的开口设计让你听力正常。下巴上那个可调节松紧度的扣子使钢盔牢固地套在你头上。
(3)漂流靴
赤足在河岸行走或涉水时很容易被尖锐的石头割伤,准备一双防滑鞋是很有必要的。漂流靴既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也可以在岩石上行走时使脚得到保护。
(4)漂流手套
一副好手套可以起到保暖、防止手部起水泡的功效。此外它还可以增加摩擦力,便于操作船桨。
(二)漂流的读河技术
1.激流
一条河有多种状态:有的河段河水蜿蜒平稳地流动,平静得像池塘一样;有的河段落差明显,激流如奔腾的烈马;在河流的某些地段,水面由于错综复杂分布的巨石的影响而扩宽成缓慢流动的水面;在河流的某些地段,河水通过狭窄的悬崖缝挤压而下,流水与崖壁碰撞巨浪滔天。不同之处不可尽数,但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却只有以下四点:第一,斜度——河床顺流而下的斜度;第二,平整度——受石块、边缘形状以及砾石形状影响的河床表现;第三,构造——河床的宽窄度;第四,体积——顺流而下的水量(通常以立方英尺/秒来计算)。
可见,漂流的关键在于如何应付激流。而应付激流的难易程度由躲开障碍物的难易程度决定。这受水速、障碍物类型、湍流、通道宽度、拐弯处形状等的影响,而且,对于一股特定的流水来说,这些影响也是随其经过位置的水平面高低变化而不同的。但是,一个河流探险者必须了解每一股激流的特性。
激流的种类有:
(1)舌状潮水
在许多激流的开头,是平稳而快速流动的水,其形状呈倒“V”字形,这个“V”形就标志着是激流的通道。
(2)通道
顺流而下的河水通常以不同的大小沿多条通道通行。而激流和通道很少与河岸平行,并且在流动过程中经常分开,对一个漂流者来说,理解这些激流和横跨河面的激流对船的影响以及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它们是很有必要的。
(3)形如干草堆的排浪
当快速流动的潮水趋向变缓时,将形成一系列大的持续的波浪(我们叫做干草堆),平直排列的持续的干草堆排浪通常表示最深的通道。
2.河道弯曲
一个漩涡就是河水在该处不能停止也不能逆流而上的地方,是由于石块存在于河流的中部或河岸对河水一排持续的波浪的反射,或是一个较急的河流转弯……顺流而下的潮水和漩涡的分界线以打旋的水和水泡为标志。这是由顺流而下的主潮水和顺流而上的漩涡中的水之间的摩擦引起的。
在较急的河道拐弯处,潮水被离心力牵引,在外环线堆积。内环线则存在着流速较慢的水(可能是漩涡),并且较浅,因此最深的通道和最快的流速是沿着外环线的。
3.逆流
逆流即部分河水在某一区段摆脱主流,逆向流动,形成一股与主流方向相反的猛烈的水流。逆流作为最危险的河流特征之一,可产生以下几种情况:孔洞、阻塞、水力(阻力)、拖滞、卷曲、侧向卷曲、激流尾部和滚浪。
(1)常见的形式是孔
当水流过巨石的表面时形成的。水流过岩石上面再注入河底,在水面形成一个间隙,这个间隙被往回的逆流填满。从逆流看,这些水孔后面是大量的、平整的、泡沫状的小水坑。
(2)垂直下落的瀑布底部
这是另一种典型的逆流。这种水力现象的形式与孔很相似,但更强,因为这些水以巨大的势能涌向瀑布底,它们也更危险,因为底部这些泡沫状的逆流有可能抓住游泳者和木筏。
4.间断连续的波浪
这种波浪与间断的海洋波浪非常相似,也有足够的力量打击漂流艇筏。
5.倒卷浪
河水流过半隐于水下的礁石的顶部,汇入礁石后面憩流(止水),河水自动形成反向的流动(向上游方向流动)。所以,倒卷浪多出现于隐秘于水下的礁石的下游位置。如果潜藏于水下的礁石体积较大,相应地在其下游也会出现较大的倒卷浪。而这种较大的倒卷浪通常被称作“洞”。一些“洞”的形态颇像抽水马桶,一旦误入“歧途”,被吸住,就会陷在其中,甚至把船掀翻。
6.直立浪
当流速快的水流遇到流速慢的水流,水流量无法及时排走,就会浪浪相叠摞起来,形成高高的直立浪。直立浪通常都是些冲天大浪,但是非常有规律;而被礁石激起的水浪往往是散乱不齐的。如果直立浪很高但坡度平缓,不妨让船头对准浪尖,直接骑过去,这就是所谓“切浪”技术。如果直立浪非常陡峭汹涌,建议从浪的边缘通过。
尽管强度不同,大部分的小溪、山涧、河流都具有以上列举的各种成分。为了解水流运动中的相互作用,近距离地观察一下这些激流、漩涡、弯道等是非常有用的。
(四)漂流操桨技术
1.前进与后退
正对前进方向或背对前进方向向前侧身,手臂打直,把桨伸到水里,利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把两边桨往回拉或前推,要记住身体的用力方向与桨对水的作用力相反、水的反作用力与推动艇筏前进的方向一致。每次划动都应是一个持续的动作,力量均匀地作用于每个桨,一个基本的技巧就是“直面危险,努力拉动”。因为这种拉动是最有力的,所以很多操作都用此方法让船减速或后退。
2.改变船的角度
改变船的角度,有两种方式:
①单桨转动。只使用一支桨,当一支桨划动时,另一支桨在水面,会让船产生一些后退运动。
②双桨转动。双桨转动需要一点技巧,需一支桨推动时,同时拉动另一支桨,双手反向运动。
双桨操作船会转得快些,并且可以围着中心转。这种技术是用于让船在大的波浪中直行,设置船朝向渡口的角度或者让船转向。
3.避开障碍
为避开直接的障碍,常常用摆渡的方法从旁边穿越水流,其基本技巧如下:
①确定水的流向(不必与河岸平行);
②让船左右转动以便与水流成一个角度(即设定摆角角度);
③平滑拉动,持续操桨。
4.激流摆渡
当船边水流的力量(由摆渡角度引起)推动船从侧边穿越水流时,猛烈的敲击会降低船速。这样即使最小的水流运动也可能让船摆上渡口。基本技巧如下:
①把船转到你想到达的角度上,改变船在河中的位置,最重要的是让船与流水保持一定角度,然后开始向后划桨,而不是向着河岸。
②当船处于一个不是直对逆流的摆渡位置,用旋转船的方法将船从侧边滑过障碍或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用双桨旋转让船转向,并利用船后部旋转时水流对船的力量,让船从障碍物后部穿越,让船首保持直指逆流的方向。
这种方式用于让船保持钝角(大于45°)或在没有空间转动船首时避开障碍,而无须花费太大的力气。(此技巧要求对水流有较高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5.利用后部旋轴使船转向
①以一个钝角接近障碍,在拐弯处上渡口。最重要的是船对水流的角度,而不是对岸的角度。
②拉动上首桨(离障碍物最远),使船旋转,让船首首先穿过船道。在水流与岩石的冲撞中,船可能撞上岩石,在石头周围摇摆毫无疑问,一个操桨者为了很技巧地穿过急流,必须学会娴熟地使用纵旋轴、后旋轴和运用所有划桨技术。
6.排桨船操作技巧
与双桨船由一人操桨不同,排浆推进是通过船长和船员的共同努力,并且大部分操作都是顺流的,船以比水流更快的速度向前进。船员坐在船边,并使力量均匀地分布于船的两侧。船长坐在船首指挥,把他手中的桨作为方向舵。这时船上人员的配合更紧密,因为船的前进趋势常在障碍物中形成一个紧密的道路。因此船长必须预料到前方水况,并迅速地通知船员跟进,而不是与水流背道而驰。船长发布的口令,用这些口令就可以像一人划船一样地操作船。
在有许多障碍物的水域和危险水道,根本没有时间精确地指向通道,让桨向前,因为船顺流而下的速度太快了。这时,可以用以下方法来降低船速,让船穿过水流而到达边沿。
①逆流摆渡,需更强的力量。用此方法应让桨向前,使船与水流成一定角度,桨与逆流成一定角度,指向你想到达的那边。
②顺流摆渡,所需力量较小,但能让操桨手看清前方,在最后时刻也易让船头转向。它是让后桨动作,让船首与逆流成一个角度,指向你想到的那边。
排桨船操作给了我们一个激动人心(经常湿透全身)的体验河水的方式。每个有经验的船员都能迅速地执行命令,让船穿越复杂的障碍和水流,让船员特别地亲近河水。
(五)应对紧急情况的程序
这里介绍几种在河上特殊的自救和救生技巧,如果所有的船员都熟悉这些程序,并能冷静、快速地操作,这些紧急情况就不会变得严重。
1.游过急流
游过急流尽管被认为是危险的,但却真的可以变得很有趣。
①平静面对。应该平静面对急流,注意用脚避开前面的岩石,要抓住艇身内侧的扶手带,坐在后面的人身子略向后倾,让桨为自己把握方向。
②屏住呼吸。在漂流船冲入大浪前自己先深呼吸,然后屏住呼吸随漂流船冲入波浪,在浪与浪的间隔中,再次吸气、屏气,一直等到漂流船冲过急流、越过险滩,进入平缓水域再调整呼吸。
③远离船边。漂流者一般是骑在漂流船的船舷边操桨划水的,当冲过激流时,最可怕的是骑在外面的脚挤在船和岩石之间,这会导致腿部受伤,甚至还会让漂流者落水。因此要远离船边,特别是在航道上有岩石的一侧。
④举起桨求救。当自己在激流中无法控制漂流船的时候,需要向周围求救。一把竖直举起的桨是求救的标志,它能告诉别的船只这儿有人在船上。
⑤防止体温过低。冲过激流时,飞溅的浪花会扑入船内,会弄湿漂流者的衣服,冰冷湿衣服会带走漂流者的体温。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就可耗尽漂流者的力气,应特别小心注意保暖。
2.与岩石碰撞
穿越激流时,如果你发现不能避开岩石(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掉转船头
航道上有岩石,漂流船在撞上岩石前,操桨手应轻轻旋转船,调转船头绕开岩石。
(2)船头撞上岩石
船体无法旋转,只好让船头撞上岩石,船体受阻会降低速度或停下来,这时就可通过一些旋转来调整航线,再次出发。
(3)集中于一侧
如果船侧有岩石,全体船员最好在碰上之前,立即跳到离岩石最近的船侧。船员集中于一侧的重量将会改变漂流船的重心,使其旋转,让船顺流绕开岩石。但要注意,如果重心过于集中于漂流船的一侧,可能会使漂流船失去平衡而导致倾覆与沉陷。
3.沉陷
如果与岩石相撞导致沉陷,就应用绳子从岸上寻求帮助。用一根粗绳绕成D形环,穿过水道或船后面的船架,用一个拉力系统帮助提升。尽力拉起船,离开水域,利用船头或船尾的绳索帮助拉向岸边。
如果以上所有努力都失败,我们只好选择放弃。要想在激流探险中避免让船沉陷是最危险的,船翻沉不要紧,只要人还在。我们必须牢牢记住每个人的人身安全比让船远离岩石更重要。
4.陷在漩涡里
除非船凭着很大的惯性冲过漩涡,否则卷曲的波浪会撞回到船上而使它停下来,水也会立即灌进舱内,常常让船猛烈地旋转乃至倾斜。一些漩涡甚至可能会掀翻船,当然这并非很常见,因为船会因浸泡而加重。措施是用桨或橹划动顺流的水以从漩涡中脱身而出,尽管漩涡表层的水通常都是逆流,其实在其下层及漩涡的旁侧都有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水流,万不得已,用岸上的绳子也可以把船从漩涡中拖出来。
5.倾覆
倾覆是由诸如大的漩涡、波浪、单侧的波涛及障碍(如石头和倒下的枯树等)所引发的。漂流船倾覆必然会使船上的人落入水中,这时救援和自救就显得非常重要。
面对倾覆的自救和救援措施:
①在漂流船倾覆前,试着跳开以避免撞击到障碍上;
②一旦落入水中,如果能确定自己不会陷入船与石头之间的逆流中,应该尽量地浮在水面上;
③可上岸避开这一段急流水域;
④尽量保持与你的同伴一起行动,如果有人失踪,应检查船下以确定是否被绳索或衣物缠住(这就是为什么必须确保没有松散的绳套);
⑤不要担心装备,首要的是确定每个乘员的安全;
⑥由于从倾覆的船内游向岸边非常困难,你通常会需要其他船只的帮助,这应该在远离急流的平静水面来操作;
⑦救援船只逆水接近,捞起倾覆船只的一条缆绳,再把它牵往岸边,其余船只也应该沿途搭救落水者并尽可能快地清点人数。
6.靠岸
让倾覆的船只靠岸,也有几点要注意:
①急流与瀑布是不可避免的,应在无人的急流区系上救生绳以帮助船驶过。
②在岸上对船保持密切的控制,切记不可将绳索套在你自己身上,在绳上打个结或将绳绕在树上都可帮助你实现对船的控制。
③靠岸的时候务必带上所有东西。
漂流是一种体能与胆量的挑战,在你寻求刺激、享受快乐的同时,要注意安全并掌握一些技巧。
【经验性训练】
攀爬就是最佳的攀岩训练方法吗?
有种流行的说法,“攀爬就是最好的攀岩训练”,许多攀岩者依着这个借口不去做任何攀岩之外的训练活动。让我们来检查鉴定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有效。
当被问到“攀爬是最好的攀岩训练吗”时,正确答案是“看情况”。这是因为对特定的攀岩者来说,最好的训练类型是依据他或她目前的优势与短处以及目前的绝对攀爬能力来决定的。举个例子,谈到关于改进攀岩技巧与心理技巧,力量训练不会在这些领域产生直接的改进。然而,对发展特定运动力量(例如训练提高抓握力量、锁定力和上身耐力),把简单的攀爬作为训练只能产生很有限的作用,或一年年地缓慢进展。这些话,是不是似曾听说?
说攀爬不是最佳的力量训练方法,原因之一是因为“训练”对比“攀岩”的最终目标是非常不一样的。举例说吧,攀爬的目的是想方设法避免肌肉力竭,在手臂和前臂肌肉力竭前有希望到达顶点。相反地,攀岩训练则是在几秒或几分钟内做最高可能达到的强度而产生肌肉力竭的练习。总结来说,在攀岩中,你是努力避免失败;而在训练时,你是趋向产生失败。
另外一个能揭示攀岩和训练有所区别的例子在于你抓握岩石的方式。在攀岩中,岩石意味着在一些不同的抓握姿势中的一个随机的使用,有时候,你可能甚至故意变化你抓握岩石的方式。结果是,任何单一的抓握姿势不大可能达到最大效力,因此,某个抓握姿势只是缓慢增加力量。这会帮助你理解为什么一个全年攀岩者可能确实需要增加你的无氧耐力(例如力量的持久力),但较少去增加你的绝对最大抓握力量。因此,改变不同的抓握姿势达到最大化耐力在为了成绩攀岩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对于训练最大的抓握力会是一个差的主意。有效率的手指力量训练需要你确定一个明确的抓握姿势位为目标,直到力竭。
最后一点,对一些攀岩者来说,进行不是运动专项的自然的体能训练可能是最好的。例如,一个体重超重的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在非攀岩训练上做有氧运动取得的效果(当然,也要改善他们的饮食控制)会比专项的攀岩练习要好。同样的,一些“没有体型”的个人(例如,甚至不能做几个引体、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进行一段时期的改善整体身体状况的训练,其循环也会好起来的。
如果你很在意攀岩的表现成绩,千万不要满足简单的“攀岩就是训练”,你也不能不加思考地追随老的信条或和其他大多数攀岩者一样在一种有缺陷的方式下进行训练。要成为一个最佳(和最强的)的攀岩者,可能要求你成为一个有知识的自我教练和充分思考的“攀岩训练”的从业者。
【复习思考题】
1.徒步穿越的内涵是什么?
2.如何做好徒步穿越前的心理准备?
3.徒步穿越的主要实用性经验有哪些?
4.攀岩运动中手的动作技术要点是什么?
5.水上运动分类及主要安全准备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