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旅行日记——四川

我的旅行日记——四川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洞庭湖的波浪撼动着岳阳楼,滔滔长江成就了黄鹤楼之大观,鄱阳湖水天一色中脱颖出滕王阁,而悠远涪江绘制了越王楼的恢弘气势。在远古的传说和《山海经》零星的记载中,在岷江的发源地有一处蜀山之巅,它是万山之宗,江河之源。在这生命的源头,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它们是涪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江源骊歌_时光渡之涪江行

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亿万年的运转蕴藏了无数的奥秘。在北纬30°就镌刻着困惑各国学者的旷世秘密:四川的三星堆、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凑巧的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河,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等均在北纬30°左右入海。

在中国西部北纬30°,同样也有一条蕴藏着丰厚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江----涪江,亿万年的时光形成了其独特壮观的川渝文明线。这一奇特的地理现象,不能不让人产生很多的遐想。

人类文明的发祥、繁衍和昌盛,往往和河流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都诞生于江河畔。洞庭湖的波浪撼动着岳阳楼,滔滔长江成就了黄鹤楼之大观,鄱阳湖水天一色中脱颖出滕王阁,而悠远涪江绘制了越王楼的恢弘气势。四大名楼,在漫漫时光里各自演绎着欢歌和沧桑。

早在3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天下混战,四川盆地一分为二,蜀国与巴国对峙,两国大体以涪江为界,涪江以东为巴国,涪江以西为蜀国。悠悠涪江流淌亿万年,写意出灿烂的巴蜀文明!

涪江可谓是一条内涵丰富的江,绵延七百余公里,流域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横跨川渝两地十余个县市,覆盖人口一千多万。涪江承载着悠悠时光,以不同时段的拼图,以丰盈又慈祥的母性,以豪迈而细腻的情感,以宽厚和包容的胸怀,形成了她悠久神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在远古的传说和《山海经》零星的记载中,在岷江的发源地有一处蜀山之巅,它是万山之宗,江河之源。这蜀山之巅,就是涪江的源头-----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古人称雪栏山。

雪宝顶的四大冰川由高寒岩溶和冰川堆积而成,常年储存着丰富的水源。冬天一片白雪皑皑,晶莹剔透,夏天便在金色的阳光下呈现流动的势态,千万条银河水从高天降落,化作山泉,化作溪流,汇成滚滚涪江,滋养了河流沿岸藏、羌、回、汉等无数生命。水流潺潺,人流联袂,生命如潮,织生出历史的云烟和今日的繁华。

在这生命的源头,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它们是涪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这里绵延着1千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至,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森林资源,都是养在深闺的净土。

山有山的哲思,水有水的曼妙,山与水融合得最精妙的可谓是雪宝顶自然保护区。每当山间的晨曦微露,雪宝顶自然保护区虎牙保护站的站长如么,便带着他的巡山队伍出发了。

(同期声:如么讲述:这上去就基本顺河了,就这点坡。 基本从这上去就顺河走了。 所以它海拔长得慢, 路程远,海拔长得慢,就这点路长点海拔。 这里海拔就应该有2300米了。)

(同期声:巡护)

(同期声:小(木)柴一烧它就燃了。 齐浩走的时候说的,喊我们下午两点钟就把火烧起。 就这样把它(木柴)放在这里(烘干),安逸得很。 一会儿它就烘干了。 很多人回来后,架一点小柴,它就燃了。 很可能(他们)今天要打湿。 一下雨,衣服就要打湿。 就这么它一会儿就要燃。

你先(把湿衣服)脱了,脱完。 (把湿衣服)搭在那里,一会儿就烘干。

你这是在做什么? 治感冒的, 酒是辣的吗,辣椒是辣的,(花)椒是麻的。 (放在一起)它就是预防感冒的,它就可以治,再加上今天煮的篙苯,它也是治感冒的。)

(同期声:如么讲述:我们管辖都是40多万亩的面积, 我们正式职工加两个临聘人员才7个人。 野外不能一个人走,不安全。 两个人,最多走两路。 小巡山就住一两个晚上,大巡山就住一个星期。 你看我们的鞋子,才买没多久,两面都通了,又要报废了。 (一年要穿)四双、五双。 一个星期走路要走一、两百公里路。

松饵,松树上面长的这种菌类, 这个可以吃生的。 我们在野外饿了就找这种菌类和高山草莓, 还有路上各种各样的东西,篙苯、野菜、芦饵韭, 都可以扯下来吃, 可以解决下临时充饥的问题。 免得背一背篼的东西,晚上赶不回去,太吃苦了。

吃生的,全部吃生的。

从来没带过买的水,都喝的山泉水。

这个就是野外巡护吃干粮,干粮吃了这个就当菜, 芦饵韭,可以生吃。 白的好吃,你吃不? 只能吃杆,叶子不好吃。 白的就不辣,青的就有点辣,辣得像山海椒样。

这样的巡山,如么持续了三十年,雪宝顶原始森林风光已熟稔于心。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形成全球同纬度的最佳森林生态,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综述”中列为“A”级,同时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200佳生态区之一。这些,都是上天赐予这片土地最珍贵的礼物,同时也赐予了人们与生存密切相关的完整生物链。

在这里,人和山同样质朴,山和人一样有情,如么三十年来怀着朝圣的情感在守护着这座灵山。

(同期声:如么唱歌...... 歌词大意:我心目中的神山雪宝顶,今天我又来亲近你,我为了保护你的牛(羚)羊(岩羊),树木不受损,保佑我一切顺利、平安吉祥)

山里的人们,和雪宝顶的相处,既不是攀登也不是征服,而是亲近。雪宝顶自然保护区泗耳保护站的邓露修对这片神圣的灵山有着独特的亲近方式,在他眼里,保护区的飞禽走兽和河里游鱼都是保护区的一员,都是大自然的生灵。

2000年的一天,邓露修和保护站的几名队员正在保护区的核心地带行进着,突然他们发现一只刚刚死亡的大熊猫。按照以前惯例,将动物分割后就地深埋,这次老邓却拎着大熊猫的尸体下了山。

(邓露修同期声:我想我们做这个保护事业, 总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能够把它(动物尸体)利用起来。 开始就是探索性的做标本, 展示这个地方动物的生存空间。)

但是,老邓摸索着制作动物标本的难度比想象中大得多。

(邓露修同期声:当时(动物)死了,我们不可能发现。 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了以后,它已经生蛆了。 生蛆以后,一般人可能是受不了。 我们发现以后呢,因为生蛆了,比较臭。 我们去剥皮,剥了以后, 交通不便,从山上往下背, 背下来的时候是很难的。)

老邓发现,原来死亡的动物可以用另一种形式让它们重新站立起来,惟妙惟肖、神似活态的动物标本似乎在讲述着它们在这片森林中的故事。从那时开始,老邓迄今做了七十余个珍稀动物标本,每个标本的制作都需要20多天。他还建起了野生动物陈列室,有大熊猫、金丝猴、毛冠鹿等众多野生动物标本。这些动物标本,成了对外展示保护区内动物和研究其生存环境及习性的重要佐证。

著名大熊猫保护专家胡锦矗老人看到邓露修制作的大熊猫标本赞叹不已,“老邓制作的大熊猫标本比一些大学制作的还完整”。

56岁的邓露修,在泗耳已经行走了21年,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亲近这片保护区的步履不会停下来。

同期声: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现场

字幕:国家林业局第四次全国大熊猫普查于20125月,在位于涪江上游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内启动试点工作,随后普查工作将在全国展开。

(同期声:看嘛,这是(熊猫的)粪便,这有四坨。 估计是年龄比较大的,它吃的竹叶,你看嘛,全部吃的竹叶。 粪便已经超过15天,就不能做DNA或者疾病分析了,咬节也不能测了,只能验一下。

这是成年熊猫吗?

对,就是成年的。 吃的全是竹叶。

我们要用GPS定个点。 今天有大收获,拍到熊猫了。

这个好,这个好! 看嘛,对,这个好! 就是听到声音慢慢爬过去的, 悄悄的,不敢惊动它。)

(同期声:平武县林业局副局长陈佑平:熊猫在三百万年以前,是食肉动物, 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它进化到现在,它的嗅觉和听觉依然很灵敏。 它不愿意跟其他动物来往, 它是独居动物,所以在野外我们是很难发现熊猫的。)

陈佑平,平武县林业局副局长,从事大熊猫保护工作18年。

(同期声: 树砍完了以后,有很多栖息地竹子长得非常好,现在那里好像还是有熊猫。 这本身就是当时的栖息地。 栖息地的质量随着竹子长多了下降。 竹子本身就是一种林下植物,它是一种比较喜湿的林下植物。 如果它的上层植物被破坏了以后,它的木质素增多,纤维素增多,水分减少,所以这种竹子对大熊猫来说,消化非常困难。 没办法的情况,它是照样要吃这种木质化程度很高的竹子,这是为了生存。 就像人一样,我们经常喜欢吃点回锅肉、红烧肉,但是没有了,白菜箩卜照样吃。 (熊猫)它生活的更加艰苦了天天都要不停的咬。原来吃十几个小时,现在要吃二十个小时了)

王朗自然保护区位于岷山山系的腹心地带,面积三万多公顷,是一片山深林秀的原始森林,巍然屹立的云杉、冷杉、成片的箭竹林。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名扬中外,是中国国宝级动物大熊猫的理想栖息地。

1965年,王朗成为我国最早的四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是连接岷山大熊猫种群与秦岭大熊猫种群的枢纽,也是大熊猫栖息地的走廊地带。

1994年7月,陈佑平从部队转业就从事平武县林业局公安科工作森林警察工作,负责保护野生动物、处理破坏森林与环境相关案件。

(同期声:陈佑平和他的同事们抓捕偷猎分子: 看见没有,等一下。

这样子,把包放下,包都放下来。

对讲机。 我说这样,蒋仕伟你从这边过去,薛才喜从那边包抄过来。

注意一下,枪别走火了,看清楚再按。 注意按的时候一把把他按住。

你们先过去,蒋仕伟等下,稍微靠山里面点,包围圈从大一点往里面缩。

看到人没有?看到了。 有几个人?一个人。 开始行动。

按到,不许动! 这个地方你是不是装的有套子? 你上一回是不是在这个地方套到(动物)的?是。

是不是今年?是。

几月份?今年几月份在这里套到的?516号挪过来的。516号在这里套到的吗? 是不是绑在这上面的?是不是这个?就是这个。

现在还是一只套子,是不是?是。

把这儿刨起来,快点。 我站在那一边啊。好,你站在那一边。 不准把我弄伤了,(要是)我被弄伤了,你今天要倒霉。

这是不是绳子?慢点,你那里是不是一根绳子? 我看到是一根绳子,是不是?啊,是的。 你要是把我套住,我要收拾你。 解开。 几个人?只有我一个人。 这上面有一个架子,(将动物)倒吊着剥皮,对不对?是。

这个板板是干什么用的?切菜。 这上面的血就是切肉时(溅的)?是切肉的。 这上面是不是血?这个就是血。 你看这个地方的皮毛都堆成山了。 我问的是这个,这个可能有五六年了。 狗屁,这个倒是没有五年噢,这个你有点哄人呢。 五年这些皮子在林子里要腐烂。我们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吗? 五年毛都(烂得)没有了。 懒得跟他说了。)

字幕:犯罪嫌疑人:余代成 52 家住四川省九寨沟县勿角乡 。共偷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8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鹄角雉一只 ,斑羚一只,现已依法进行处理。

偷猎,是大熊猫和其他珍稀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为了护佑珍稀动植物的家园,陈佑平和他的同事们不管春夏秋冬,都在这片深山里不懈穿行。

(同期声:陈佑平和他的同事们巡山: 这还有堆火。烧过了的。 这个可能是去年挖药或打猎的(留下的)。 这还有把刀。 刀都没带走啊,这帮人。 今年还是像昨年一样,在大窝凼、二道坪那里巡逻一次,整理一下。 不整不行了,把刀拿走。)

他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保护区开展自然生态监测、大熊猫植被及生态系统、熊猫碳汇、气候变化、特殊物种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转换成保护行动,王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研究走到了全国野生大熊猫保护的最前沿。

今年70岁的傅之屏作为川西北保护大熊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岷山大熊猫的栖息地开展了可持续性的保护与研究。他多次深入到与王朗同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调查,关注山民的生活状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同期声:傅之屏:各位乡亲,这棵树现在得了脚腐病。 你们山上有没有野椒子树?有。 就挖这么大,看到没有。 这棵树不是危险了吗? 一棵树就配上三棵野椒树。 要筷子这么粗的,一尺多长的。 这个地方栽一棵,(一共)栽三棵。 你看,横起一刀,立起,往上一刀, 然后把这边树皮剥开,这边树皮也剥开, 然后从这个斜插口插进去,会不会? 插进去后,用塑料带把它缠紧)

西窝羌寨地处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边缘,祖祖辈辈习惯了就地取水,一处水洼人畜共饮。1997年,傅之屏为西窝羌寨18户山民安装了自来饮水系统,同时为山民找寻替换经济,让山民们原始的“靠山吃山”的思想意识和生存方式发生巨大蜕变,从打猎砍伐转变为大面积种植药材、放牧和发展生态旅游。山民们的生活状态改善了,也为大熊猫营造出更理想的生存环境。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79年,面积四万多公顷,这里地质历史古老悠久。保护区的植被处于东部常绿阔叶林带和西部硬叶常绿阔叶林带的结合部,植被类型极其多样,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就有红豆杉、光叶栱桐、银杏等。其中,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因时间久远和数量稀少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有50株珙桐从小寨子沟被送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供世界认知这种距今3800万年的珍稀植物。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动物组成呈现出物种丰富、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的特点,也是大熊猫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涪江是长江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为了保护涪江,同时兼任“长江水学校”四川片区负责人的傅之屏于2008年就开始奔波在涪江上游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十余所“水学校”,针对青少年提高环保意识,进而影响全社会,让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洁净、人与自然更和谐。

(同期声:傅之屏:实际上它(水学校)是大江大河的一个保护项目。 这个项目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 现在是在中国的长江,整个长江流域, 还有印度的恒河,还有非洲的尼罗河, 在这三个地方同时进行的一个项目。 十年前是在欧洲的莱茵河,做的很成功。 依靠莱茵河流域的学校,很多中小学,也包括一些大学。 然后通过青少年的教育,教师的培训,青少年的教育, 实现莱茵河人与自然的和谐, 莱茵河又清了,所以就把这个经验推向全世界。 启动以后,最开始是云南省、四川省,还有上海。 现在全流域又从青海省开始, 重庆也增加进来了, 长江流域的这11个省全部进去了。 水学校也由最初的30多所发展到50多所。)

今天,作为长江水学校之一的阿坝州松潘县白羊学校的学生就在熊慧兰老师的带领下走向了深山,开始户外实践活动。

(同期声: 这个是治跌打损伤用的,对不对? 看到没有,这有很多。 这个是做什么用,知不知道? 是把它锤出汁水来,然后敷到伤口处。 骨头受伤的时候外用,它是活血化淤的,外用的,不能吃。)

四年来,学生们习惯了干粮泉水为餐、崎岖山路跋涉、夜宿村民家宣讲,进行了“野生中药材资源现状调查与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区区域植被调查”、“保护区烧荒调查和宣传”、“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调查”等多项实践探索活动。

从涪江源头顺流而下的“长江水学校”,通过实践活动,把环保意识植根于青少年稚嫩的认知中,进而影响其家庭成员和社区,引导全社会提高环保意识,自觉改变行为,从而保护环境。涪江人这种积极阳光的践行,沿袭了涪江亿万年来的秉性,赋予了涪江温婉生动的表情,装扮出涪江清秀靓丽的容颜。

涪江源远流长,流淌的是清幽的自然风光和丰盈的自然资源,更是泼洒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山水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