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设拉子的一座清真寺里,晌礼拜后,跪坐着诵念《古兰经》。我心想,如果我能有一部《古兰经》随时诵读才好。这时,便有一位青年用强有力的声音对我说:“拿了去吧!”我一抬头,见他正把一部珍贵的《古兰经》放在我的怀里,径自扬长而去。那天,我诵读了一遍。我一直等着归还他的经,他却没有回来。我一打听,有人对我说:“那就是布赫卢勒·庶里。”以后我再没有见到过他。
第二天晚,到达卡泽龙,我投奔谢赫艾布·易斯哈格道堂,当夜就寄宿在那里。他们的惯例是对来人供应用肉、小麦和奶油做成的肉粥[251],就着薄饼吃。来客受招待三日才许登程。也可把自己的要求向道堂的谢赫提出,谢赫再转告常住道堂的修道者们。院内有一百多人,有的有家眷,有的是单身汉。他们诵读《古兰经》和赞词,并为来客在谢赫艾布·易斯哈格的墓前祈祷,只要安拉允诺,就会如愿以偿。这位谢赫艾布·易斯哈格甚受印度和中国人的崇敬,中国的乘客们,习惯上每遇气候骤变或担心海盗时,便对艾布·易斯哈格许愿,把每个人所许的愿记录下来,一俟安抵大陆,道堂的仆役到船上来取。凡从中国或印度来的商队都会有几千个第纳尔的许愿金。道堂方面也会托人来船取去。有的修道者是来求布施的,谢赫便给他开一取款条,上面盖着谢赫的印章。他的印是银制,印色是红的,这种印色盖在取款条上,经久不退,大意是凡对谢赫艾布·易斯哈格有所许愿者,即以许愿金内付给某人若干。条上标明一千或一百不等,这要看修道者的身份而定。如果许愿者已付出若干许愿金,便将数目写在取款条的背面。印度国王曾一次对谢赫艾布·易斯哈格许愿一万第纳尔,这一消息传到道堂时,就派一位修道者专程赴印度去取,把钱带回道堂。
后来,我离开卡泽龙至栽达尼城(双栽城),这里之所以叫栽达尼,是因为该城有先知的两位门弟子的坟墓。其一是栽德·本·萨比特,其二是栽德·本·阿尔盖姆[252]。他二人都是辅士。栽达尼城池秀丽,处处花园流水,市场雅致,寺院新颖。居民廉洁可靠,信仰真诚。该城法官是努尔丁,他就是栽达尼人,他曾去过印度,曾任兹贝·麦赫勒[253]的法官。那里是一个群岛,由哲拉鲁丁·本·萨拉丁·撒里哈统治,他曾与该国王的女儿结了婚(他的详情以及国王女儿赫蒂彻继任国王事,后面即将提到),上面谈到的法官努尔丁就死在岛上。
后来我行至胡韦泽,这是一座小城,由波斯人居住,此去巴士拉为四日程,离库法为五日程。清廉修道者谢赫哲马鲁丁就是胡韦泽人,他是开罗赛尔德·苏阿达道堂的谢赫。
此后我们进入一无水荒原,继向库法进发,沿途只有一个地方有水,那就是特尔法威。第三天我们到达那里汲水,又过两天才到库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