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言五首(選一)

放言五首(選一)

时间:2023-12-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九在江陵時〔二〕,有《放言》長句詩五首〔三〕,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予每詠之,甚覺有味。《後漢書·孔融傳》:“跌蕩放言。”元稹先作《放言》七律五首,此爲和作。史稱西周初年,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輔政。其弟管叔、蔡叔散布流言説:“公將不利於孺子(指成王)!”周公恐,避難居東三年。“日”,一本作“後”。

放言五首〔一〕(選一) 并序

元九在江陵時〔二〕,有《放言》長句詩五首〔三〕,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予每詠之,甚覺有味。雖前輩深於詩者,未有此作。唯李頎有云〔四〕:“濟水至清河自濁,周公大聖接輿狂〔五〕”,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潯陽〔六〕,未届所任〔七〕,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篇,以續其意耳。

〔一〕放言:放言一辭,始見《論語·微子》,意義與此有别。《後漢書·孔融傳》:“跌蕩放言。”注:“放,縱也。”又同書《荀韓鍾陳傳論》:“漢由中世以下,閹豎(宦官)縱恣,故俗遂以遁身矯潔放言爲高。”本詩題目涵義在此。元稹先作《放言》七律五首,此爲和作。元詩見《元氏長慶集》一八。

〔二〕元九在江陵時:元稹于元和五年(八一〇)貶江陵士曹參軍,至元和十年(八一五)三月,調任通州司馬。

〔三〕長句詩:唐代稱七言詩爲長句。

〔四〕李頎:(六九〇—七五一)東川(今雲南東川市附近)人,家居潁陽(今河南許昌附近)。開元十三年進士,官新鄉尉。和王維、綦毋潛、王昌齡、崔顥爲友。《全唐詩》收其詩三卷。

〔五〕濟水二句:見頎《雜興》詩。《戰國策·燕策》:“齊有清濟濁河。”接輿狂,指楚狂接輿。《論語·微子》:“楚狂接輿(人名)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疏》:“接輿,楚人,姓陸名通,字接輿。昭王時,政令無常,乃被髮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也。”

〔六〕出佐潯陽:指他做江州司馬。潯陽是江州首府,司馬是刺史副職。

〔七〕未届所任:還没有到達任所。

贈君一法决狐疑〔一〕,不用鑽龜與祝蓍〔二〕;試玉要燒三日滿〔三〕,辨材須待七年期〔四〕。周公恐懼流言日〔五〕,王莽謙恭未篡時〔六〕,向使當初身便死〔七〕,一生真僞復誰知?

〔一〕贈君句:屈原《離騷》:“心猶豫而狐疑。”狐性多疑,故人遇事猶豫不决叫狐疑。元稹在政治上受打擊後,情緖動盪。白氏勸他要經得起考驗,等到時機好轉,是非真僞自明。

〔二〕不用句:這句是説:吉凶禍福,在所不計;問卜求籤,更無必要。餘參看前《偶然》第二首注。

〔三〕試玉句:作者自注云:“真玉燒三日不熱。”此句喻貞士必須能經受磨煉。餘參看前《答友問》注。

〔四〕辨材句:意思是説:棟梁之材,不是短時間就能認出。餘參看前《寓意》詩注。

〔五〕周公句: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儒家奉爲古代聖人之一。史稱西周初年,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輔政。其弟管叔、蔡叔散布流言説:“公將不利於孺子(指成王)!”周公恐,避難居東三年。後來纔弄清楚,周公是忠於成王的。事載《史記·魯周公世家》。“日”,一本作“後”。

〔六〕王莽句:史載王莽在未篡前,雖出身貴族,但不喜聲色狗馬,恭儉下士,對長輩盡禮,以僞善騙取人們的信任。故在簒位之前,是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現的。這兩句意爲:真僞邪正,須日久方驗。王莽事蹟,詳《漢書·王莽傳》。

〔七〕向使:意即假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