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送梓州李使君

送梓州李使君

时间:2023-12-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梓州梓潼郡。”高步瀛謂“唐劍南道梓州治郪縣,今四川三台縣治”。按李使君即李叔明,爲東川節度,移鎮梓州。杜甫也有《送李梓州使君之任》詩。梓州在當時多次發生變亂,王維此言係針對治理而發,其以文翁爲郡守以教化治民爲例,意在勸勉叔明效法前賢,以教化爲本。據《舊唐書》本傳載,李叔明大歷初拜東川節度遂州刺史,後移鎮梓州。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一〕。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二〕。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三〕。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四〕

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梓州梓潼郡。”高步瀛謂“唐劍南道梓州治郪縣,今四川三台縣治”。按李使君即李叔明,爲東川節度,移鎮梓州。杜甫也有《送李梓州使君之任》詩。王維此詩寫得調高韻美,其點綴蜀地風俗,轉出教化一層,委婉諷諭,寄意良深。王士禛謂前四句“興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古夫于亭雜録》)。王夫之云:“右丞于用意,優于達意。景亦意,事亦意,前無古人,後無嗣者,文外獨絶,不許有兩。”(《唐詩評選》卷三)此詩可爲一例。

〔一〕萬壑:萬谷。與下句“千山”互文見意。《漁洋詩話》謂此二句“工于發端”。

〔二〕杪:枝條的頂端。百重泉:形容雨後山泉充沛。

〔三〕漢女:指嘉陵江(古稱西漢水)畔的少數民族婦女。左思《蜀都賦》:“漢女擊節。”輸:繳納賦調。橦布:以橦木花織成的布。《蜀都賦》:“布有橦華。”橦華即橦木之花,其質地柔毳,可用來織布,産於蜀地。巴人:即蜀人。古曾於四川閬中、南充、重慶一帶建立巴國,國滅後又曾置巴郡。訟:訴訟,打官司,此指争地。芋田:種植芋頭的土地。二句謂梓州爲巴蜀重鎮,賦稅訴訟等政務一定很紛繁,爲轉入結語伏筆。

〔四〕文翁:漢廬江舒(故城在今安徽廬江縣西)人。《漢書·循吏傳》:景帝末,“文翁爲蜀郡守,見蜀地辟陋,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才者遣詣京師,受業博士,又修起學官,于成都市中招下縣子弟以爲學官弟子,繇是大化。”又《三國志·蜀志》:“蜀本無學士,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還教吏民,於是蜀學比於齊魯。”倚:倚傍,效法。先賢:指文翁。高步瀛云:“文翁教化至今已衰,當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以先賢成績而泰然無爲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爲此二句不可解,何邪?”按高説意猶未盡。梓州在當時多次發生變亂,王維此言係針對治理而發,其以文翁爲郡守以教化治民爲例,意在勸勉叔明效法前賢,以教化爲本。據《舊唐書》本傳載,李叔明大歷初拜東川節度遂州刺史,後移鎮梓州。時東川值兵荒之後,凋殘頗甚。叔明理之近二十年,招撫氓庶,夷落獲安,與詩人在詩中的期望很符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