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敦煌写本曲子
敦煌是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弥漫的戈壁滩上的绿洲。它是横亘亚洲的古老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往西不远有个玉门关,便是这条陆路干线南北两路分道扬镳的岔口。由此取道北路,经今新疆境内塔里木河北面的通道,在疏勒(今喀什市)以西越过葱岭,更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南部(今撒马尔罕附近)西行;南路经今新疆境内塔里木河南面的通道,在莎车(今县名)以西越过葱岭,更经大月氏(一作“支”,今阿姆河上下游)西行。南北两路到木鹿城(今马里)会合,通往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各地。
敦煌既是汉唐时代欧、亚、非各国与中国友好交往的孔道,又是西陲边防重镇。这里,中外商旅云集,又有大队戍卒轮番驻防,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总绾(wǎn)。
佛教传入中土,敦煌由于地理位置西邻新疆、南接青海,较早受到了浸润。西晋后期有个译经论多达一百五十余部的竺法护,本是月支侨民,原居敦煌,教化普及各处,因有“敦煌菩萨”之称。北凉高僧昙无谶,中天竺人,也曾定居这里多年,从事佛经《大涅槃经》的翻译工作。那时的敦煌已是“村坞接属,多有塔寺”、香火繁兴的圣域。
伴随着寺庙的营建,因地制宜,就着手开凿石窟。到唐代,已有“窟龛千余”,分布在敦煌及其邻近的瓜沙州。石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是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东南二十五公里鸣沙山的断崖上,与三危山遥遥相对。历史上著名的阳关大道,就通过它的前面。根据唐武周圣历元年(698)所立《唐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莫高窟者,厥前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因就此山,造窟一龛。”由此可以推知,莫高窟始建于苻秦建元二年(366)。举世闻名的藏经洞便是莫高窟群中的第十七个窟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