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序]西部文化产业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总序]西部文化产业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丛书以西部文化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多年来我们关注和研究以云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批阶段性成果。文化产业研究所也受到省里的高度重视,成为推进云南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直接参与了其中的包括调研、培训、规划等一系列工作。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同时也是经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批准挂牌的云南文化产业研究院。
[总序]西部文化产业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_西部文化消费与文化市场

施惟达

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由于其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一开始就处于与东部,甚至中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从而与东部和中部的文化产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是由于经济发展不足,西部地区老百姓的文化消费水平不高,相应地文化消费市场就比较小,这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1000美金是一个重要的拐点,这时不仅文化消费支出的总量会稳步增长,而且文化消费占整个消费的比重会明显提高,这就会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因素,而10多年前西部地区普遍达不到这个数。其次是产业人才匮乏,现代技术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都严重短缺,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制约。再次是西部地区有经济实力的大企业少,政府普遍比较穷,这对于新产业的支撑和培育能力也就十分有限。这些都是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天弱项。但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然在世界和全国范围内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处于不发达地区的西部不能再错过这个新的历史机遇。回过头来审视,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有其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最大的优势无疑就是资源的优势。相对长期以来开发过度的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大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保留下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诚然,资源不是产品,但是资源与产品之间并无鸿沟。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这些资源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造就了西部地区的文化消费市场。所以,认真地讲,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基本是从旅游业起步的。其实在国外,例如日本、韩国等,观光旅游业就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只不过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旅游业兴起时候还没有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于是从体制上造成了两个独立的产业。由于旅游业的带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就以演出演艺、节庆会展、手工工艺等为主体,而东部的文化产业更多地关注出版、传媒、影视、动漫、软件、广告、时尚等领域。这样,西部文化产业从产品形态上与东部发达省区产生明显差异。

再者,西部地区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特色使西部地区的文化产品带有鲜明的印记,这也是在市场的期待下西部文化产业所着意突出的。可以说,西部文化产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民族文化产业,即以表现或展示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特征,并使其产品和服务产业化的活动的集群。而民族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或许还在于,由于市场、技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其生产和服务往往是沿袭传统的家庭或作坊式小生产,而非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更没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简而言之,是手工的作坊式生产而非流水线的大规模复制。虽然这种方式所获取的利润不能与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相比,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民族文化产业的低门槛使广大农民有了参与的途径和新的创造财富的机会,从而带动了农民共同发展,是一项典型的民生工程。在国际上,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不完全在于它能贡献多少GDP,更在于它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在我国,据有关研究表明,发展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远高于同等规模的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1]不仅如此,由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又有了新的拓展。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但在此之前的相当一段时期,这些文化资源在全社会追赶现代化的浪潮中遭到摒弃,而陷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现在赶上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的世界潮流,从而获得了新生的契机,成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文化产业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突破了西部传统资源依赖型发展的老路,对生态保护发挥积极作用。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西部地区的经济过去长期地依赖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煤、矿、森林等,而且由于加工技术的限制,这些资源大多以初级产品的形式供应给发达地区,产品附加值低,对生态的破坏日趋严重。文化产业开发的是民族文化资源,是人的文化创意,这就大大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使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了新的支撑。

本丛书以西部文化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多年来我们关注和研究以云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批阶段性成果。云南省在20世纪90年代较早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2000年后着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出了以《云南映象》为代表的一批文化产品,及以丽江为代表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呈现出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品牌先导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西部特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无论是体制层面还是政策层面,都有许多值得总结的成功案例,也有许多值得分析的失误教训,更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未知道路。丛书从不同角度涉及了这些内容。如果上升到理论上看,研究的中心就是围绕着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何发展一个需要建立于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产业这一关键点。虽然还不成熟,毕竟也是跟随历史的发展记录下来的思考。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开始只有两三个人,在学校的支持下,研究所逐渐壮大,有了全国高校的首批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文化产业研究所也受到省里的高度重视,成为推进云南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直接参与了其中的包括调研、培训、规划等一系列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文化产业研究所已发展为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同时也是经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批准挂牌的云南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院现在拥有10多名中高级的专职研究人员,设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经济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先后获准成为文化部在高校挂牌的6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之一、云南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方向)等。可以说,我们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同发展起来的。今天的西部文化产业站在“十二五”的一个新起点上,我们也将追随它的发展脚步,继续努力。

2011年5月

【注释】

[1]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