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镇登坛[]

节镇登坛[]

时间:2023-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位请了,咱们都系玉门关内将官,今日新节镇刘爷升帐,伺候则个[5]。九姓羌浑随汉节,六州蕃落拜戎鞍[8]。何事连营歌吹发,汉家飞将旧登坛[10]。(合前)[1]节镇登坛:节镇,即节度使。古代帝王即位、祭祀、会盟、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仪式。古代帝王出行或将帅出征,在所住的帷帐前设旗门。羌,西部一少数民族名。旧书以辰为天罡,戌为河魁,所以称庚戌、壬戌、庚辰、壬辰这四日为魁冈。宋以后专称皇帝的意见、命令。

第十九出 节镇登坛[1]


【点绛唇】(众将官上)塞草烟寒,旗门天半红云绽[2]。叠鼓凝幡[3],大将人欢看。


塞上经春气色新,关西才换护羌军[4]。堂堂上将登坛日,笳鼓惊飞一片云。列位请了,咱们都系玉门关内将官,今日新节镇刘爷升帐,伺候则个[5]。(众拥刘上)


【西地锦】意气凤凰霄汉,身当虎豹雄关,坐拥貔貅三十万[6],锦袍玉带朱颜。


[鹧鸪天]晓风萧瑟猎旌竿,画戟油幢剑气攒[7]。九姓羌浑随汉节,六州蕃落拜戎鞍[8]。穿塞尾,出云端,二月天西玉帐寒[9]。何事连营歌吹发,汉家飞将旧登坛[10]。自家扶风刘公济是也[11],叨承将种,惯握兵机。初当塞北擒胡,今拜关西节制。日吉魁罡[12],走马升帐,分付众将官放参。(众将官参见介)恭贺老爷,封侯万里。(刘)起来。关西事近日如何?(众)圣日长辉,边尘不起,十分平安。汉家开四郡,断匈奴右臂[13]。大唐分界西羌,为大河西小河西二国,近被吐番钤哄生心[14],两面之羌[15],诚恐将来有妨边计。(刘)如此,须当演兵征讨。(众)领钧旨[16]。(演兵介)


【山花子】(刘)大唐朝素号天可汗[17],河西臂断呼韩[18]。问何如参差吐番[19]?怒冲冠带挺狮蛮[20]。(合)点旌旗风传玉关,倚空同长剑天山[21],外望河源临风把星宿弹[22]。万里封侯,图画凌烟。


众将官,俺关西镇少个参军[23],如今吐番争战,河西军书冗急,咱已写下榜文[24],请一位新科翰林来作军咨[25],兼为记室,河西一军,旌旗生色矣。(众)领钧旨。


【前腔】(刘)长枪队里也要毛锥站[26],军咨记室优闲。羽书飞奏檄凯还[27],须词锋笔阵澜翻[28]。(合前)


【尾声】众将官,你竖牙旗打点刀环[29],辕门外鼓角鸣霄汉。还看取投笔新参他做个定远班[30]。


大将从天阵卷云,虎符初出塞西门[31]。

参谋到日飞书去,定报生擒吐谷浑[32]。


注释:


[1]节镇登坛:节镇,即节度使。《宋史·王彦超传》:“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明嘉靖设巡抚总督为地方长官,也叫节镇。登坛,升登坛场。古代帝王即位、祭祀、会盟、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仪式。《史记·淮阴侯列传》司马贞《索隐》:“相国深荐,策拜登坛。”指拜将。这里是指节度使演练兵将。

[2]旗门天半红云绽:牙门外的红旗像是悬在半天的红云。旗门,旗帜所树之门称旗门。古代帝王出行或将帅出征,在所住的帷帐前设旗门。

[3]叠鼓凝幡:轻轻击鼓,旗幡凝然不动。是说军容整肃。叠鼓,轻而急促地击鼓。南朝齐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4]关西才换护羌军:关西刚刚换了护羌军。关西,函谷关以西之地。护羌军,当指都护与羌族邻近边疆事务的官员。汉代在西域设西域都护,督护诸国,同时护卫南北道。唐代在边疆地区设六大都护,权任与汉代相同。羌,西部一少数民族名。

[5]则个:句末语气助词,同“著”、“者”。宋元明时话本、戏曲等通俗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6]坐拥貔貅三十万:意思是拥有众多勇猛的军士。貔貅,猛兽名,常用来比喻勇猛之士。《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晋书·熊远传》上疏:“今顺天下之心,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大军后至,威风赫然。”唐刘禹锡《送唐舍人出镇闽中》诗:“暂辞鸳鸯出蓬瀛,忽拥貔貅镇粤城。”

[7]画戟油幢剑气攒:将军的仪仗画戟和军帐上凝聚着英雄豪气。画戟,古代的兵器,因加彩饰,所以又称画戟。后来常作为仪仗之用。油幢(chuáng),即碧油幢,青绿色的军帐。唐张仲素《塞下曲》:“猎马千行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亦省作“碧油”或“油幢”。宋曾巩《送叔延判官》诗:“君子从戎碧油下,绿发清瞳笏袍整。”

[8]“九姓羌浑”二句:意思是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有的臣服于唐王朝,有的臣服某一少数民族政权。九姓,唐代铁勒族分为回纥等九个部族,称为九姓铁勒;回纥亦分为九个部族,称九姓回纥。羌浑,指羌族和吐谷浑,古代西北两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九姓羌浑,是说他们聚合不定,部族众多。蕃落,相当于蕃国、外国。六州,泛指其多。节,符节,古代使臣所持,以示信用。汉节,汉朝的符节,代指汉朝的政权,这里系指唐代政权,唐人往往借汉言唐。戎,古代泛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9]玉帐:主帅所居的帐幕,取如玉之坚的意思。宋张淏《云谷杂记》:“盖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如玉帐然。其法出《黄帝遁甲》,以月建前三位取之。如正月建寅,则巳兵为玉帐,主将宜居之。”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守金城之汤池,转绛宫之玉帐。”唐李白《司马将军歌》:“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10]汉家飞将:指汉朝将军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唐王昌龄《出塞》之一:“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自家扶风刘公济:唐代历史上由李益任其参军的是刘济,幽州人,卢龙(即幽州)节度使,辖区约相当于今北京、河北地区。而非关西。另一人刘公济,曾任鄜坊丹延节度使。见本书第二出注[27]。

[12]日吉魁罡:魁罡,又称魁冈,指北斗星的河魁、天冈二星。旧书以辰为天罡,戌为河魁,所以称庚戌、壬戌、庚辰、壬辰这四日为魁冈。魁冈格具有攻击性且格局雄壮,因此“日吉魁冈”是掌大权之象。见明张楠《神峰通考》。

[13]“汉家开四郡”二句:《汉书·西域传赞》:“孝武之世,表河西,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四郡,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匈奴昆邪王、休屠王故地置酒泉、武威二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匈奴右臂,就匈奴地势而言,北面以东为左,南面以西为右,河西、玉门在匈奴南面以西,已属唐朝管辖,故称断匈奴右臂。

[14]近被吐番钤哄生心:最近被吐蕃诱哄管束,对唐朝生有二心。吐番,即吐蕃(bō),我国古代藏族所建立的政权,在今西藏自治区。钤(qián),镇,管束。钤哄,管束诱哄。

[15]两面之羌:羌族生活在我国西部,汉代称为西羌。西羌到唐代分为吐蕃和党项羌。后来吐蕃强盛,党项摇摆在吐蕃和唐朝之间。这里所说的两面之羌即指党项羌这种摇摆不定的状态。

[16]领钧旨:敬领您的命令。钧,敬词。旧时多用于书札及口语中。旨,意见,主张。宋以后专称皇帝的意见、命令。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不曾领大人钧旨,未敢擅便。”

[17]天可汗: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对唐朝皇帝的尊称。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对其君主的称呼。《旧唐书·太宗纪》载:唐太宗贞观四年,唐将大败突厥,“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18]河西臂断呼韩:是说河西地区各族已经内附。河西,泛指黄河上游以西地区。呼韩,指呼韩邪单于,是汉代南匈奴的名号,这里用作西部各少数民族的代称。

[19]问何如参差吐番:意思是为什么吐番(跟边疆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不一样,即不归顺唐朝。参差,不齐的样子。这里是不一样的意思。

[20]怒冲冠带挺狮蛮:是说怒气冲天,腰带上的图像狮子蛮王似乎也愤怒了。怒冲冠,即怒发冲冠,形容盛怒的样子。《史记·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狮蛮带,金带的一种,带上雕有狮子蛮王的图像。狮蛮,《东京梦华录》:“九月重阳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21]倚空同长剑天山:出征塞外,手持长剑。这句主要是形容气势豪壮。空同,即崆峒山,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22]“外望”句:眺望黄河源头,临风弹指星宿。意思是气势冲天。河源,黄河的发源地。历史上认为的黄河源头在星宿海地区(在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清代经实地勘察,方知星宿海尚非河源)。此处地势平缓,河水至此,河面骤然展宽,四处流淌,形成数以百计、形状各异的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灿若列星”(元代学者蒲察笃实)。所以这里的“星宿”为双关语,既可指天上的星宿,也可指星宿海,即塞外。

[23]参军:官名。东汉末有参军事之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位任颇重。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有单称的,有冠以职名的,如咨议、记室、录事及诸曹参军等。沿至隋唐,兼为郡官。明清称经历为参军。从下文看,刘济需要的是参谋兼记室的参军,既参谋军务,同时亦掌管军中的章表书记文檄等事。

[24]榜文:误,应作“表文”。继志斋本、柳浪馆本均作“表文”。

[25]“请一位”句:请一位新登科的翰林来做军咨官。新科,刚刚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翰林,官名,即翰林学士。唐玄宗开元初置翰林院,以张九龄、张说、陆坚等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号“翰林供奉”;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制。军咨,军事咨询官,即参谋军务的官员。

[26]“长枪队里”句:意思是军队中也要有文章之士。长枪队,代指军队。毛锥,即毛锥子,毛笔。以束毛为笔,形如毛锥,故称。《新五代史·史弘肇传》:“弘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宋杨万里《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剑右毛锥。”

[27]羽书飞奏檄凯还:意思是文书飞快地传送,军队胜利归来。羽书,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后汉书·西羌传》注引《魏武奏事》:“边有警急,即插羽以示急。”檄,用作征召、声讨的文书,也用作动词,用文书征召、声讨。这里应是动词。

[28]词锋笔阵澜翻:喻文章犀利、有气势,像刀锋、军阵,又如水势翻腾,滔滔不绝。词锋,犀利的文笔或口才。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足下素挺词锋,兼长理窟,匡丞相解颐之说,乐令君清耳之谈,向所咨疑,谁能晓喻。”笔阵,比喻文章的谋篇布局,擘画如军阵。南朝梁萧统《正月启》:“谈丛发流水之源,笔阵引崩云之势。”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以是学士大夫,自非性天明洽,笔阵豪异,则不能为之也。”澜翻,水势翻腾,比喻文辞滔滔不绝。宋陆游《秋兴》诗:“功名蹭蹬身常弃,筹策澜翻幸舌存。”

[29]牙旗:大将所建以象牙为饰的大旗。东汉张衡《东京赋》:“戈若矛林,牙旗缤纷。”又,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公牙》:“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

[30]“还看取”句:还看那投笔从戎的新任参军做个像班超一样的人。投笔,即投笔从戎,汉代班超之事。后来用以比喻弃文从武。《后汉书·班超传》:“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砚)间乎!’”后来出使西域三十一年,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31]虎符初出塞西门:虎符刚出了西部边塞。虎符,即兵符,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分两半,右半留中,左半授予统兵的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史记·信陵君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

[32]定报生擒吐谷浑:取自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五,原句是“已报生擒吐谷浑”。吐谷(yù)浑,古代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本居辽东,魏晋时西迁至今青海、新疆一带。东晋咸和年间,叶延继父位,定国号为吐谷浑。唐太宗时被唐朝攻破,国势渐衰,高宗时被吐蕃吞并。

评析:


本出讲关西镇新任节度使刘济上任后,点将准备出征西羌。刘济在与将士的对话之中,不仅交代了目前边关的基本形势,也表示军中缺少参军,已经上表请朝廷选派新科翰林前来任职,为下文李益被派到关西埋下了伏笔。


同时,从曲白风格上看,这一出与全剧整体的才子佳人格调完全不同,而是充满昂扬雄壮的气势,透发出刚健勇武的阳刚之气。在汤显祖的剧作中,多会出现这样的格局,如《紫箫记》有吐蕃入侵,李益及其友人先后赴边关任职之事;《牡丹亭》中穿插有杜宝征讨降金叛将李全的情节;《南柯记》则写了檀萝国骚扰大槐安国重郡南柯,淳于棼奉命前去镇守;《邯郸记》中吐蕃进犯,卢生奉命征讨,亦是全剧一个重要情节;等等。


汤显祖生活的明代晚期,北部和西北边境的俺答部落、火落赤部落等少数民族政权经常进犯,明朝当局往往是束手无策,或者一味求和,主战的大臣反倒遭受迫害。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自有动因,但疏中所论亦涉及此事。从现有的资料看,汤显祖除了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还是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富有责任感的士大夫。我们虽然不能机械地用社会学的方法解读艺术作品,但汤显祖现存的剧作无一例外地有征战边地、保家卫国的情节,或者借剧中人物和情节影射当朝执政者,说明这一现象不是偶一为之,而是作者的有意构造,借此表达他对国家边患的担忧和对当局政策及执政者某些做法的不满。当然,这样的段落通常亦与全剧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紧相关联。本出即是如此。因此,本出绝非可有可无的闲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