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刀刻原于金石

刀刻原于金石

时间:2023-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惟刻工亦然,刻竹削牍,镂金勒石,皆以刀作字之先河。今之所谓单刀法者,即当时刻印字也。汉末,蔡邕书《九经》,刻石鸿都太学,是为以石刻经之始。唐开元御书《道德经》,今易州石刻乃其旧本。以石刻子,殆始于此时。然实胚胎于六朝厓峪石幢之刻佛经。其刻《道德经》,乃重释老,非刻诸子也。其次则蔡邕之刻石,俾士人得睹全经。冯道之刻板,俾诸经各有读本。至今为人口实,不得稍为之宽假。是则出处之际又不可不自审已。

凡物之初,无不简朴。草衣卉服,而后有冠裳;巢居穴处,而后有宫室;汙尊抔饮,而后有樽罍;结绳画卦,而后有文字。惟刻工亦然,刻竹削牍,镂金勒石,皆以刀作字之先河。然纪事多用竹木,《汉书·东方朔传》:奏三千奏牍。此古人公牍用木刻字之证。又姚方兴于大航头得《舜典》二十字,此亦木刻之仅存者。纪功专用金石。〔古鼎彝金器字,有范铸者,有刀刻者,汉印亦然。今之所谓单刀法者,即当时刻印字也。〕划然二途,各有体也。汉末,蔡邕书《九经》,刻石鸿都太学,是为以石刻经之始。自后魏三体之《尚书》、《左传》,唐石台之隶书《孝经》,皆在开成十二经之先,以其时未知刻版之利便也。唐开元御书《道德经》,今易州石刻乃其旧本。以石刻子,殆始于此时。然实胚胎于六朝厓峪石幢之刻佛经。盖魏晋以后,佛老大行。其刻《道德经》,乃重释老,非刻诸子也。故论有唐一代文治之盛,全在初盛之时。石刻既繁,木版亦因之而出。柳玭《训序》所云,蜀时书肆,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可见当时蜀刻之广。迨乎末造,五季雕匠人役,学有专门。《六经》、《文选》大部书,亦遂层出不穷,非复墨搨纸钞之多所濡滞矣。夫石刻毡椎,旷工废日;装潢褾背,费亦不赀。因是群趋于刻板之一途,遂开书坊之利薮,此亦文治艺术由渐而进之效也。吾尝言汉儒以后有功经传者三人:一为刘歆,一为蔡邕,一为冯道。有刘歆之《七略》,班固乃得因之为《艺文志》,于是经师不传之本,可以睹其目而知其人,此功之至大者也。其次则蔡邕之刻石,俾士人得睹全经。冯道之刻板,俾诸经各有读本。两庑特豚之祀,与其为语录空谈之儒所窃据,何若进此三人之餍人心志哉!虽然,此三人者,一则臣事王莽,一则失身董卓,一则为五姓恩荣之长乐老。至今为人口实,不得稍为之宽假。是则出处之际又不可不自审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