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

时间:2023-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郴州人民来说,也是巨大的遗憾。前四句交代二十三舅的身份。用徐庶、刘牢等名士来比附二十三舅,以赞美他的才华。写二十三舅虽然年老却依然悲天悯人,厌恶战事,心忧天下,为国家地方的安宁四处奔驰。接着两句则是叮嘱二十三舅。是诗人对二十三舅的再次劝勉:前往郴州做官,那是一个多么蛮荒的地方,可是既然为国效命,就得尽职尽责,不要犹豫,不必退却。

唐·杜 甫

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

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

泥涂岂珠玉,环堵但柴荆。

衰老悲人世,驱驰厌甲兵。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

舟鹢排风影,林乌反哺声。

永嘉多北至,句漏且南征。

必见公侯复,终闻盗贼平。

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

从役何蛮貊,居官志在行。

【注释】

A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题材广阔,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世称“诗史”。杜甫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曾任修文馆学士,父亲杜闲任朝议大夫。他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两次应试不中,旅食京华近十年。天宝十四年被任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后官至左拾遗。33岁与李白结识,759年弃官入蜀,居成都,自建草堂。友人严武去世后,杜甫在成都无法立足,于是携妻儿出川,769年漂泊到岳阳、长沙,决定投亲郴州舅崔伟家,770年春末抵达衡阳,经历长子之逝,后南下至耒阳,已乘船赴郴,不幸为大雨所阻,未能如愿抵郴。杜甫一直想入郴,却未能如愿,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对郴州人民来说,也是巨大的遗憾。B录事:州刺史下主要属官。C摄:代理。D徐庶:东汉末名士,与诸葛亮等人为友。E刘牢:即刘牢之,东晋名将。F泥涂:喻地位低下。G环堵:四面墙。H气春:指生机勃勃的春天。I舟鹢:指船。J句漏:山名,又作勾漏。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东北15公里。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杜甫之二十三舅原为州录事,后调任郴州作代理县令,诗人写此诗送别。

前四句交代二十三舅的身份。“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写二十三舅的家世与名声:本是名门望族,因才气闻名当世。诗人以写实的手法赞美二十三舅。“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用徐庶、刘牢等名士来比附二十三舅,以赞美他的才华。“泥涂岂珠玉,环堵但柴荆。”则反过来写二十三舅虽有才华却地位低微,没有珠玉般的高贵;居所也只以柴荆做门墙,可见生活很贫寒。“衰老悲人世,驱驰厌甲兵。”写二十三舅虽然年老却依然悲天悯人,厌恶战事,心忧天下,为国家地方的安宁四处奔驰。

第五句到八句写送别。“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先写景物,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作者与二十三舅在渭水边辞别,而渭河里尽是血泪般的悲伤之情。“舟鹢排风影,林乌反哺声。”则写送别时的情景。雕着鸟首的小船,分开江风,渐渐远去,最终不见踪影,只听到林中乌鸟的的反哺声。这里是借乌鸟反哺来表达自己对二十三舅的不舍与感恩之情。不知二十三舅的这一去又要多久才能见面呢?诗人念及于此,不由得思从中来。“永嘉多北至,勾漏且南征。”借历史故事和地理位置来安慰二十三舅。记得在战乱前的永嘉年间,人们大多聚集北方,今天却是和平时期,你前往南方又何妨?况且还有人出征在比句漏更南的地方呢!“必见公侯复,终闻盗贼平。”顺势劝勉二十三舅:我一定会见到你平安回来,一定会听到你平贼立功的好消息。句句叙事,字字含情,可见诗人对二十三舅之深情厚谊。

接着两句则是叮嘱二十三舅。“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用互文手法写出了郴州的特点。郴州自古就是蛮荒之所,即使是名闻天下的橘井亦凄清冷僻,地偏人稀,你前往郴州,千万要保重自己。这两句既写出了郴州地偏人稀的地域特点,又表现出诗人对郴州人情世俗的了解。他从未踏足郴州,却对郴州有深刻的认识,可见郴州在那时是全国知名的。“从役何蛮貊,居官志在行。”是诗人对二十三舅的再次劝勉:前往郴州做官,那是一个多么蛮荒的地方,可是既然为国效命,就得尽职尽责,不要犹豫,不必退却。这样劝勉二十三舅,可见诗人之见识是远甚于其舅的,其诗才是令人敬服的。不然,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他如何敢对二十三舅如此放言?这也可以看做是诗人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于二十三舅的一个例证。诗人杜甫少有才名,更有大声,可是一生颠沛流离,仕途不畅,壮志难酬,借劝勉二十三舅来表达自己的壮志,自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情绪。

本诗以五言古诗的形式,突破了律诗对内容的限制,增加了诗的容量,详实地叙述了送别之事,尽情地抒发了对二十三舅的真挚感情。语言朴素而内容丰富。用典与写实融为一体,写景、抒情与叙事水乳交融。此诗在杜甫诗歌中,并不是最出名的,但也足见诗人的功底。

(李柳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