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阳连珠岩记

桂阳连珠岩记

时间:2023-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珠岩之胜为邑之最者,此其大略也。桂阳连珠岩,即今汝城县连珠岩,又名白石岩。连珠岩,旧名叫洞灵山,距离县城大约十里远。四座山峰环绕在连珠岩外,一条小溪从中间蜿蜒流过,小溪两岸是红崖绿壁,千奇百态。连珠岩是汝城景色最美的地方,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今年春季三月,刘经大人凭进士出身被委任为桂阳令。苏山子偕同榜登科的好友邓皋,带着美酒蔬菜,邀请刘大人共同游览连珠岩。

明·解 缙

连珠岩,旧名洞灵山,距县治十里许。相传岁旱祷于潭下,能兴云雨,以利于民,故以灵得名也。

环山左右皆平原,闲旷突然B,奇石峥嵘,亭亭渐渐,负土而出,或起或伏,蜿蜒相续,如贯珠然。而今之名,亦以此也。四山环拱于外,一溪屈折于中,丹崖翠壁,千态万状。其大略则皆石板平布,而其覆于前者尤最。膏渟泻玉C,林杪生寒,计其广亩许。汲其泉可以濯缨、瀹茗D,击其石作钟磬声。古好事者,为佛像环列上下,凡治浮屠者皆得居之。其后有石径,可容一人伏而入。四周皆石壁,中有潭,潭光澄澄,金鳞游泳,韬涵太虚E。又缘壁中通,自西北入,槎牙清冷,滢滢洋洋,景象奂然,又约与前一状。又进有石牛伏于下,若经斧凿而成。惜其径幽冥晦,必以火烛之,然后可瞩。过此则人迹少到,不可得其详矣。珠岩之胜为邑之最者,此其大略也。

今年春三月,刘侯经以名进士试政。五月余,刑简化洽,有和平之渐。苏山子偕年友邓君皋,携酒烹蔌H,邀侯出游是岩。时,则吴掌教洲、聊司训珠,乡先达I朱通府守蒙、朱上舍斌、乡进士何君广、欧君绍说、朱君瓛,皆与焉。我侯之至是也,设燎举火,无所不到,心凝神释,敛兴就席。喟然叹曰:“珠岩异态,举在目中矣。诸君怀抱利器J,其将何所建白K,嘉斯会之不偶乎L?”既而合席交欢,倒囊倾悃M,杂然并陈。或言先忧其忧而后乐其乐者N;或谓满堂燕笑,无使向隅有泣者O;或以为大盗蜂起,劫掠日滋,买刀剑,买牛犊,责有所归者P;或以为大丈夫得时行道,当磊磊落落,虽跌跌撼顿Q,无以祸福为顾虑者;或又以为崇节俭,劝廉隅R,又必慎终如始S,令名无穷者。侯皆不让,醉而归。越三日,具其事谒苏山子凤冈别舍,索文买石刻之,遂记其事如此。

【注释】

A此文选自清嘉庆《郴州总志》卷二六。桂阳连珠岩,即今汝城(宋、元、明称桂阳)县连珠岩,又名白石岩。解缙(1369-1415),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今江西吉安吉水县文峰镇人,明初学者、文学家,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六七岁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洪武二十一年与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深受太祖朱元璋宠爱(“义则君臣,恩犹父子”),曾日上万言书,献《太平十策》,得太祖赞许。永乐中更受重用。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率两千余人,成两万余卷,计三亿余字。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永乐五年(1407年)因多所谏诤,为汉王高煦谗谮,谪官广西;八年入京奏事,适成祖不在京师,谒太子而还,被诬“无人臣礼”下诏狱,受尽拷掠。十三年被锦衣卫帅纪纲活埋雪中而死,年仅47岁。著有《解文毅公集》、《春雨杂述》等。B[闲旷突然]闲旷,范围广阔。突然,凸出的样子。C[膏渟(tíng)泻玉]膏,指水深而静。渟,水聚积而不流动。D[瀹(yuè)茗]煮茶。E[韬涵太虚]掩藏包容了天空。F[槎(chá)牙]同“叉牙”,歧出不齐的样子。G[滢滢]水流回旋的样子。H[蔌(sù)]蔬菜。I[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J[利器]比喻卓越的才能。K[建白]建,建议,献策。白,表白,陈述。L[]合适。M[悃(kǔn]诚恳。N[先忧其忧而后乐其乐]典出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O[满堂燕笑,无使向隅有泣]典出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燕,通“宴”,乐,娱乐。隅,角落。P[责有所归]责任有所归属,谁的责任谁承担,义同责有攸归、责无旁贷。Q[跌跌撼顿]跌,失足。撼,摇动。顿,倒,废。指差错、挫折、失败。[廉隅]棱角,比喻品行方正。语出《三国志•司马芝传》:“芝性亮直,不矜廉隅。”[慎终如始]指做事从头到尾都谨慎,语出《老子》6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翻译】

连珠岩,旧名叫洞灵山,距离县城大约十里远。相传年景干旱时,如果在连珠岩里的水潭下祷告,就能兴起云雨,以利于当地百姓耕作、生产,所以洞灵山是因灵验而得名的。

洞灵山周围附近都是开阔平坦之地,它处在开阔地带就显得特别凸出,那里奇石峥嵘,高高的,尖尖的,从平地中冒出来,起起伏伏,弯曲盘旋而连续不断,像成串的珠子一样。现在的名字,也就是因此而得出的。四座山峰环绕在连珠岩外,一条小溪从中间蜿蜒流过,小溪两岸是红崖绿壁,千奇百态。它们大概都是些石板平直布列着,而那些在前面翻上来的石板最为突出。溪水或幽深而宁静,积聚不流,或奔泻如玉,石林上端呈现出阵阵寒气,这片石林大约有一亩宽。汲取那清澈的泉水,就可以用来洗冠带,煮茶吃,敲一敲那些奇石,它就发出钟磬一样清脆的声音。好事的古人,在它的上下周围雕刻了很多佛像,大凡研究佛学的人都有形象在这里。石林后面有一条石路,可以容纳一个人猫着腰进去。周围都是石壁,中间有一个水潭,潭水波光粼粼,清澈而宁静,有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好像包容了一片天空。又沿着石壁中间通行,从西北口进入岩洞,只见岩石歧出不齐,潭水清冷,水流回旋浩荡,景象宏大,与前面的景象大致相似。再往前走,有一头石牛伏在路旁,逼真的样子像经过雕凿而成。只可惜小路幽深,光线暗淡,一定要用火把来照明,然后才能看得清楚。过了这里就是很少人到的地方了,不能再欣赏到它的具体景致了。连珠岩是汝城景色最美的地方,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

今年春季三月,刘经大人凭进士出身被委任为桂阳令。五个多月后,处罚减少了,风气融洽了,有了太平气象的开端。苏山子偕同榜登科的好友邓皋,带着美酒蔬菜,邀请刘大人共同游览连珠岩。当时,任掌教的吴洲、任司训的聊珠,当地先达朱通先生府上的朱守蒙、上舍人朱斌、当地进士何广、欧绍说、朱瓛等几位先生,都参加了。我们这位刘大人来到岩洞里时,火把通明,把连珠岩游遍了,于是他心气凝结,神情放松,收敛起游兴,进入筵席。然后慨然叹道:“连珠岩里的各种奇异美景,已全部看完了。你们怀藏着卓越的才华,还打算到哪里去陈说呢,现在都来好好地赞美一下这次聚会不是正合适吗?”不久,大家索性合为一桌,一起娱乐,尽己所知,开诚布公,无所不谈。有的谈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有的讲起古代某官员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宴会上,不让任何一个人躲在某个角落里孤独地哭泣的典故;有的认为在起义军蜂起,抢劫掠夺现象一天天蔓延,有人买刀剑起事,有人买牛犊囤货的时候,做官的应各负其责,敢于担当;有的认为大丈夫处世,在得到时机主持道义时,应当光明磊落,即使遭遇挫折和失败,也不顾虑一己之祸福;有的又认为为政应崇尚节俭,勉励品行方正,而且一定能善始善终,美名到处传扬。客人们纷纷给刘大人敬酒,他都不辞让,喝得醉醺醺方才回府。过了三天,我到凤冈别舍拜见苏山子时详细地叙谈了这次欢宴之事,他要找人写一篇文章,请人买石碑,把文章刻记在石碑上,我于是据实记述这件事。

【赏析】

在历代山水游记中,这篇游记算是比较特别的一篇。一般的游记侧重描写,而这一篇则是描写与记叙、议论并重。文章先详细描写了连珠岩奇美的景致,后记叙了一次游览的盛会,在盛会上重点议论了为官之道、为政之理,高度评价了刘经的治绩,可谓山美水美政美人更美!

以名述事,因事释名,是写景游记类文章常用的技巧,而在大明才子解缙的笔下,自然另有一番天地,且看他的巧妙开篇—以旧名述旧闻,以新名状新景。

起笔言方位,随即引入关于连珠岩旧名的一段渊源。按传说,连珠岩真是一块福地。福在它能达民愿,解民困,利民生,这既解释了此景旧名的来源,又暗扣一个“民”字,为下文大做当官为民之文章埋下伏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先声夺人,果然不同凡响。

次段由传说迅速回到现实,详细介绍了连珠岩及四周的奇美景色,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一个岩洞。先写连珠岩左右两边,两边“皆平原”。因此,连珠岩就显得很突出。然后以新名状新景,借新景释新名:正因为这里的石峰又高又尖,“蜿蜒相续”,像成串的珠子,所以叫“连珠岩”。接下来开始写岩洞。洞外环山,洞内曲水。而小溪的两侧红崖绿壁,千奇百态,石板平布,洞内的景观可谓又美又奇。而由于地势高低不同,溪水或停或泻,倾泻而下产生的雾气又笼罩着整片石林的上端,置身其中,凉意轻袭,定会有飘渺仙境之感。让人不禁联想起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描写的“水澹澹兮生烟”的情景。溪水清澈、洁净,游人若掬一捧一饮而尽,当会沁润心脾。而两边的岩石也不甘寂寞,上面神态各异的佛像也来抢人眼球,让游客目不暇接。再接下来写岩洞后面的景色。岩洞后面,小路更加崎岖,令人诧异的是,这样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潭。潭水清澈,波光粼粼,与前面的溪水相似,但不同的是,此潭中有金鱼游来游去。这给幽静的氛围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游人见此,也会有所慰藉。再往前走,又看见一头石牛伏在路旁,生动逼真,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至此,我们连同作者一起欣赏到了连珠岩的山之奇、水之美。

第三段远接篇首,先写刘侯在桂阳的治绩:试政短短五月,而治理初见成效,教化为之一新。此县政通人和,可见刘侯能力之强。这又为下文写刘侯慨然发出“嘉斯会”的提议而张本。主人出场后,自然是宾客逐个亮相了。当地的贤达来了,远方的政治精英也来了,真可谓“群贤毕至”。然后,简记县令与众人同游连珠岩的盛况—前面细写奇景,这里就略写景而细写人—顺势转入议论,大谈为官之道。当连珠岩的美景尽收眼底时,刘县令豪兴顿起,让各位同游者各抒己见。这无异于又是一个王勃笔下“四美具,二难并”的明初版本。众嘉宾见贤主县令大人兴致勃勃,深受感染,也就敞开心扉,大谈为官之道、为政之理。嘉宾们引经据典,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抒发情怀,观点、情怀虽不尽相同,然都言之有理。众贤人虽然说的是为官之道,但是很显然的是,他们都不会误解刘侯“嘉斯会”的提议,言语之间也有赞颂刘侯之意,而刘侯是当之无愧的。如前文所述政绩,就是最好的注脚。不着痕迹的赞美,从说者、听者,到当世乃至后世的读者,谁都觉得十分自然。而这些都是拜解缙之妙笔所赐。面对大家的款款殷勤和惯常礼数,刘侯一个都不辞让,一醉方归。你看,作者笔下的刘县令,不但不给人一种喜听奉承话的俗人印象,反而给人一种率真自然、豪气干云的儒官印象。

全文线索清晰,在介绍景致时方位突出,山水交错,详略得当,画面感强。语言简练而不乏文采,如“奇石峥嵘”、“丹崖翠壁”、“滢滢洋洋”等,轻灵巧妙,言简意丰。总之,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成功地以“一文之美”呈现了郴州东南隅那座古老的县城—汝城的山美水美政美人更美的魅力。

(刘红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