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彭孙《金粟词话》
【作者小传】
彭孙(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十七年(1678)开博学鸿词科,康熙亲擢孙一等一名,授编修,任明史纂修官总裁,官至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工诗词,与王士祯齐名,号曰“彭孙王”。彭孙以艳词名家,然妍而不艳,媚而不俗,格韵高绝。长调、小令均佳,尤以小令见长,受到当代词论家的好评,如王士祯称其“吹气若兰。每当十郎,辄自愧伧父”,并誉为“近今词人第一”[42]。宗元鼎《绮罗香》(题彭孙太史羡门延露词)赞其词赛清真,“彭孙王词果并敌,把衍波延露,齐名丝竹。萤火莲花,擅尽绕梁人曲。是南宋、白石梅溪,傲文人、东坡山谷”[43]。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称其词“姿致幽眇,神味绵远,良由取境高,故时逼秦、柳”[44]。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八也云其词“得温、李神髓,由其骨妍,故辞媚而非俗艳”、“迦陵之豪宕,竹篘之醇雅,羡门之妍秀,攻倚声者所当铸金事之,缺一不可”[45]。李调元《雨村词话》卷四则云其词“率多悲壮,不减稼轩”[46],以豪壮风格体认其词。可见彭孙词以婉约为主,兼具豪壮风格。其词集名《延露词》,“延露”一词见于《淮南子·人间训》,马融《长笛赋》云:“延露,巴人。”高注:“延露,鄙曲也。”彭孙氏不以鄙曲名其词集为丑,其不避鄙亵可知。[47]然晚年颇悔少作,董潮《东皋杂钞》云其“厚价购其所为《延露词》,随得随毁”。著有《松桂堂集》三十七卷(康熙御赐“松桂堂”扁额,因以名其集)、《南往集》三卷、《延露词》三卷、《金粟词话》一卷。生平见《清史稿》卷四八四、《乾隆海宁县志》卷十六、李元度撰《事略》(《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五十九)等。
【成书时间】
榴芳《无题诗话》云:
彭孙羡门少时,绮年风华,好以才华相骋驰,作《金粟词话》、《香奁酬和集》等,虽皆跌宕风月之作,然润色鸿业,正复需此。
据王士祯《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可知,《香奁酬和集》是顺治十六年(1659)在京应试期间,彭孙与王士祯、王士禄兄弟唱和之作的结集,《金粟词话》的创作时间也当相去不远。又,《金粟词话》云:
咏物词极不易工,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方为上乘;即间一使事,亦必脱化无迹乃妙。近在广陵见程村、阮亭诸作,便为叹绝。
寻绎语气,词话当作于王士祯司理扬州时,彭孙金粟于顺治十八年(1661)到扬州。而大约成书于康熙三年(1664)的《倚声初集》已选录《金粟词话》,可知《金粟词话》约作于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三年(1664)间。
【内容述略】
是书一卷18则。其论词之旨,乃以自然为宗、以艳丽为本色:
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便率易无味。
词以艳丽为本色,要是体制使然。
填词虽以自然为宗,然自然须由追琢而来,此说与陈子龙论词主张“缕裁至巧而若出自然”[48]相契若符。
至其品评词人,喜于比较长短中见词人之高下,于两宋词人中推崇秦观、李清照、史达祖、辛弃疾诸人,如评秦观云:
词家每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不及秦远甚,犹高之视史,刘之视辛,虽齐名一时,而优劣自不可掩。
评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句云:
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又如评史达祖云:
南宋词人,如白石、梅溪、竹屋、梦窗、竹山诸家之中,当以史邦卿为第一。昔人称其分镳清真,平睨方回,纷纷三变行辈,不足比数,非虚言也。
评辛弃疾则云:“稼轩之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措宕,不可一世。”所评词人,既有北宋词人,亦有南宋词人;既有婉约词人,亦有豪放词人;既有男性词人,亦有女性词人。可见彭孙氏论词不主一格,颇显通脱。
此书还有涉及词法者,如论用典云:“作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颖,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又如云“词虽小道,然非多读书则不能工”,强调才学,亦可视为其论词求雅的一种反映。
【版本考略】
是书有《倚声初集》本、《赐砚堂丛书》新编本(乙集所收)、《别下斋丛书本》(丙集收)、《词话丛钞》本、《词话丛编》本(据《别下斋丛书》本排印)、《丛书集书初编》本、《美术丛书》本(初集第二辑所收)。《倚声初集》本注明“选十八则”,则今存《金粟词话》亦非完帙。以上所云诸本内容同于《倚声初集》本,当皆源于是本。
【其他词论】
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下卷》载:“《金粟词话》曰:汪琬说铃云,二王好香奁,倡和每至数十首。刘比部寓书问讯之,曰,王六西樵,不致堕冬郎云雾否,是虽慧业,不作可也。余戏语之,不解填词,日诵楞严,岂足了事。”[49]此则词话不见今本《金粟词话》。沈雄去沈谦时代未远,或尚见《金粟词话》全本,今当据此补入。
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下卷》亦载:“彭孙羡门曰:《红牙》一集,其刻画迷离处,西陵松柏,北里菖蒲,履遗缨绝,宛然在目。”[50]沈雄《古今词话》采录前人之语时,即使引自同一部书,或注书名,或注作者之名,体例并不统一,因此此则词话也极有可能即出自《金粟词话》一书,今亦当据此补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