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田同之《西圃词说》
【作者小传】
田同之(1677—1749),字砚思、西圃,号在田、小山姜。山东德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清初著名诗人田雯之孙,而“笃信谨守,乃在新城王公,有攻新城学术者,几欲拼命与争”[83]。张元序其《砚思斋集》,称田氏“自家学而外,独心折于新城王渔洋先生,以为有当于严仪卿以禅喻诗之旨”。与沈德潜同为主唐派人物,主张诗歌在审美上要微婉,要有言外意、味外味。著有《砚思集》、《二学亭文縵》、《小山姜先生全集》、《西圃诗说》、《西圃词说》及词集《晚香词》三卷。生平见《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四三、《晚晴鋎诗汇》卷六十等。
【成书时间】
《西圃词说自序》云:
今老矣,卧病岩间,无所事事,复流连于宋之六十家中,勉强效颦,以寄情兴。而又虑斯道渊微,难云小技,自邹、彭孙、王、宋、曹、陈、丁、徐,以及浙西六家后,为者寥寥,论者亦寡。
寻绎语气,田氏之书当作于邹、彭孙、王诸词人去世之后,而这些词人以“浙西六家”之一的龚翔麟去世最晚,卒于1733年,故词话当作于是年之后。
【内容述略】
《自序》云:
行见倚声一道,伪谬相沿,渐紊而渐熄矣。故不自揣,于源流正变、是非离合之间,追述所闻,证诸所见,而诸家词话之切要微妙者,又复采择之,参酌之,务求除魔外而准正轨,以成此填词之说。
可知是书为田氏晚年追述昔日之所见所闻、采择参酌他人之说而成书者,实非其本人之词学创见。
然田氏征引时并未一一注明来源,致使后人常误以《西圃词说》为田氏亲创。《西圃词说》一卷93则,其中仅19则注明出处,且多只注作者,如第7则注明“渔洋王司寇云”,第29则注明“竹篘朱检讨云”等。作者书名同注者仅2则,一为第59则注“董文友《蓉渡词话》曰”,一为第79则注“锡鬯《群雅集序》云”。余皆不注明出处,与徐《词苑丛谈》同一弊端。唐圭璋先生《词话丛编》本已考证其中35则出处。
李康化《田同之〈西圃词说〉考信》[84]一文又考证出其来源出处若干则,计第2、3、4、8、9、21、22、23、24、25则出自徐喈凤《词征》,第5则出自徐士俊《荫绿轩词序》,第6则出自《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转引自《词苑丛谈》卷一),第7则出自王士祯《倚声初集序》(据《渔洋文集》卷三节录),第10、13、26、91则出自曹禾《珂雪词话》,第11、18、29则出自朱彝尊《词综·发凡》,第14则出自《珂雪词·咏物词评》引宋荦语,第15则见朱彝尊《词综·发凡》及《黑蝶斋诗余序》,第16则见汪森《词综序》,第19则见其父田肇丽《有怀堂文集·题都梁词》,第20则引自《珂雪词·咏古词评》引王士祯语,第27则引自高珩《珂雪词序》,第28则引自朱彝尊《孟彦林词序》,第31、32、33则出自于王士祯《花草蒙拾》,第34、38则出自于徐氏《词苑丛谈》卷四,第37则见邹祗谟《远志斋词衷》,第40则见沈谦《填词杂说》,第58则见毛先舒《诗辨坻》,第65则见《词苑丛谈》卷一,第66则见马洪《花影集自序》,第71则见《兰皋明词汇选》卷一,第79则前半见朱彝尊《水村琴趣序》,后半见《群雅集序》,第80则见仇远《玉田词题辞》,第89则见朱氏《群雅集序》。余之第1、17、71、75、76、77、78、82、84、85、86、87、88、89、93则仍不得其详。
今按,《西圃词说自序》其末云:
咄咄填词,岂小技哉。况词有四声五音清浊重轻之别,较诗律倍难,且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旨愈远。所谓假闺房之语,通风骚之义,匪惟不得志于时者之所宜为,而通儒钜公,亦往往为之。不然张文潜以屈、宋、苏、李譬方回,黄山谷以高唐、洛神方晏氏,亦从无疑二家之言为过情者。咄咄填词,又岂小技哉。
语亦袭自朱彝尊《陈纬云〈红盐词〉序》一文,见《曝书亭集》卷四十。
是书所引不加考辨,以误致误之处所在多有,如第51则云:“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云云,见沈谦《填词杂说》,而云“邹程村曰”。又如第25则云:“《乐府指迷》云:‘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此八字是填词家金科玉律。清空则灵,质实则滞,玉田所以扬白石而抑梦窗也。”按此则转引自徐喈凤《词征》,《词征》误为“《乐府指迷》云”,田氏在此一仍其误,而不知实为张炎之语也。
是书虽辑录成书,然却独具慧眼,所引皆为精萃之语。大抵首论词体源流(多与诗比论),次论词中旨趣,有品评词之优劣者,有论述词之作法者,卷末数则论平仄韵调。
康熙间论词之家,皆喜抄撮他人之说而成书,《词苑丛谈》、《西圃词说》、《古今词话》、《历代词话》皆其中之卓然者,此类词话于保存词学文献之功甚巨。然不注出处、或注焉不详、体例紊乱亦为其通病。
【版本考略】
是书有《古欢堂》家刊本(附全集)、《词话丛编》本(覆古欢堂家刊本)等。又德州《田氏丛书·西圃文说》附,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晚香词》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