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谢元淮《填词浅说》
【作者小传】
谢元淮(1784—1884?)[151],字钧绪,号默卿(一作墨卿)。湖北松滋人。道光中任江苏无锡知县,迁淮南盐运监掣同知,再署海州通判。咸丰三年(1853),授广西桂平梧郁盐法道,四年入鄞后奉讳,假满告休,已逾悬车之岁。著有《养默山房诗稿》、《养默山房诗余》、《养默山房散套》、《海天秋角词》、《碎金词韵》、《碎金词谱》等。生平见《晚晴鋎诗汇》卷一二二、《全清散曲》小传、《湖北通志·人物志》卷十八等。
【成书时间】
《填词浅说》一卷26则,附于所著《碎金词谱》前,而《碎金词谱》刊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故其成书应在是年之前。
【内容述略】
词话首则云:
词之为体,上不可入诗,下不可入曲。要于诗与曲之间,自成一境。守定词场疆界,方称本色当行。至其宫调、格律、平仄、阴阳,尤当逐一讲求,以期完美。
守定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说。卷末自跋亦云:
以上诸论,因近日词人,专求俊句,每置平仄宫调于不问,所谓佳者甚多而是者绝少也。前刻《碎金词谱》,皆有宫调可寻,即自作各词,亦字斟句酌,务求复古,故不得不琐屑推敲,览者幸勿嗤为胶柱也。
故知是编乃因时人于倚声之学,舍声律而专求文字之俊,丧失古道,遂就宫调、格律、平仄、阴阳立论,溯本求源,冀复古意,维护词的本色当行。其“字斟句酌”、“琐屑推敲”近于浙派研声炼字的主张。
其论宫调,追溯渊源,详加考辨,据王伯良《宫调论》解释古法七声十二律得八十四调,后世省为四十八调,宋以后变作十七宫调,元以后变为十三宫调;且列表说明,渊源自清。其于词律亦甚为看重,宁使词乏清新,也要使词律无舛错。如论平仄四声云:
平声谓之平,上去入总谓之仄。平有阴阳,仄有上去入。倘用乖其法,则为失调,俗称拗嗓。盖平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反,入声逼侧而调难自转。
论阴阳则云:“词曲既播管弦,必高下抑扬,参差相错,引如贯珠,而后可入律吕。倘宜揭也,而或用阳字,则声必欺字。宜抑也,而或用阴字,则字必欺声。阴阳一欺,则调必不和。欲诎调以就字,则声非其声。欲易字以就调,则字非其字。窘矣。故凡填词者,先辨宫调南北,再遵南北音声,斟酌下字,庶不为知音齿冷。”所言皆精审可据。
谢氏还据王伯良《曲禁》四十条,摘其与词同禁者如平头、合脚等十一条列出,亦足为作词者之守则。
【版本考略】
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与《碎金词谱》合刊本、《词话丛编》本(据道光刊本排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