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先舒《词辩坻》
【作者小传】
毛先舒(1620—1688),字稚黄,号蕊云。浙江钱塘人。明末诸生,入清弃举业,潜心于诗文创作与音韵学研究。陈子龙弟子,通经学、小学,名列“西泠十子”,与毛奇龄、毛际可有“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之称。毛先舒二十余岁始学为词,然颇享词名,曾因词中有“不信我真如影瘦”、“书来墨淡知伊瘦”、“鹤背山腰同一瘦”之句而得“毛三瘦”雅称。沈谦删汰其词为《鸾情集选》,乃取王子安“鸾情邈云汉”之句而成。[1]毛氏精于议论,卓回《古今词汇缘起》云其“见解超越,能以微言抉幽宣妙”,并深以自己所编《古今词汇》不能得其议论为“大缺陷”。陆圻《诗辩坻序》亦云“世亦翕然以诗奉毛氏,即今谈诗之异同者,亦折衷于毛氏”。著有《东苑诗文钞》、《思古堂集》、《毛稚黄十二种书》等,后汇刊为《毛古庵先生全集》。生平见《清史稿》卷四八九、《清史列传》卷七十、《碑传集》卷一三八、孙静庵《明遗民录》卷四十(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等。
【成书时间】
毛先舒《诗辩坻自叙》云:
《诗辩坻》四卷,作于乙之首春,成于壬之杪冬,首尾八年,虽中多作辍,然用意亦勤矣。
可知是书作于顺治二年(1645)至顺治九年(1652)。原稿甚夥,删简为今本。稿成示客金某,金某叹其“美矣备矣,理覈而畅,旨微而显,语简而赅,辞修而雅,可以衷群淆、掩先哲矣”[2]。毛氏论诗守唐人门户,主格重品,扬七子而抑竟陵。
《诗辩坻》卷四有“词曲”一目,其中13则论词,邹祗谟、王士祯选录其中5则入《倚声初集》卷二“词话卷”,并名之曰《词辩坻》。
【内容述略】
《词辩坻》虽篇幅不多,然所涉颇广,有议词法者,有论词旨者,亦有品评词人者,且发论高妙。如其论词法云:
词家刻意、俊语、浓色,此三者皆作者神明。然须有浅淡处平处,忽著一二乃佳耳。如美成秋思,平叙景物已足,乃出“醉头扶起寒怯”,便动人工妙。
刻意、俊语、浓色,关涉词的内容及语言风格,词家应注重词的内容,语言上应该俊逸浓丽,于平淡处见奇崛。又如论词的结构云:
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盛宋词人多此法。如子瞻《贺新凉》后段只说榴花,《卜算子》后段只说鸣雁,周清真寒食词后段只说邂逅,乃更觉意长。
意即以景、事结情,在结构上强调着力于词之后幅。
毛先舒论词风反对粗俗俚浅,提倡高妙浑成,如云:
《草堂诗余》有胡浩然者,最粗俗可厌。
柳屯田情语多俚浅。如“祝千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开元曲一派,词流之下乘者也。
明人论词重情,其下者则堕入浅俗,毛氏论词反对粗俗俚浅,有纠偏振弊之功。又如其论体格代降云:
《诗薮》云:“宋以词自名,宋所以弗振也;元以曲自喜,元所以弗永也。”予以为非也。夫格由代降,体鹜日新,宋、元词曲,亦各一代之盛制。必谓律体以下,举属波流,则汉宣论赋,已比郑卫;李白举律,亦自俳优。是则言必四而篇必三百,乃为可耳。且嗣宗斥三楚秀士,亦云荒淫,是楚辞且应废,况下此耶!
“格由代降,体鹜日新”之文体演进说甚具史识。前人恒持后不如前、今不如古的文体倒退论观念,毛先舒则视词曲为宋元一代文学之盛,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新兴文学,故词不必不如诗,曲不必不如词,此为真能尊体者也。毛氏之说后为王国维发扬光大,影响直至近今词坛。
毛氏《诗辩坻》影响较大,西泠诗派领袖陆圻在《诗辩坻序》中即云:“今毛子之诗既家弦以讽咏,而毛子之辩又户说以眇论,使天下之诗人昭晢而互进。”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亦称《诗辩坻》“论诗极精,举诗极精,举诗戾凡十有七端,深以讽刺为戒,故所作篇章,不涉时事,可谓善于自全者”。此类评语亦可移于其评词。
【版本考略】
有康熙间刊《毛稚黄十二种书》本、康熙间刊《东苑诗文钞》附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影钞文奎堂藏钞本、《清诗话续编》本。
【其他词论】
《诗辩坻》卷一、卷二、卷三尚各有2则、1则、4则词话,故《诗辩坻》共有词话20则。另,王又华《古今词论》收毛氏词话18则,其中4则见《诗辩坻》,另14则词话,其中8则为毛先舒《鸾情词话》,余6则出自何处已不可诘问也。此6则词话精言胜义,络绎纷呈。如云北宋词妙处不在豪快,而在高健,不在艳亵,而在幽咽;又如云词之最高境界乃意层深而语浑成,然二者实难得兼,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类此者尚多,率皆深造自得之言,后世之论词者多有取于此者。
毛先舒文集中尚有不少书简序跋论词,计有《鸾情集选自题》(《鸾情集选》)、《与沈去矜论填词书》(《倚声初集》卷二、《毛驰黄集》卷五)、《沈氏词韵序》(《毛驰黄集》卷六)、《平远楼外集自序》、《四子西湖竹枝序》、《汪闻远填词序》、《丽农词序》(以上四篇见《睷书》卷一)、《填词名说》(《睷书》卷四)、《与邹"士书》(《睷书》卷六)、《答孙无言书》(《睷书》卷七)、《峡流词评》(《霞举堂集》卷三十一)、《题吴舒凫诗余》(《东苑文钞》上卷)、《毛驰黄集自序》(《毛驰黄集》卷首)、《唐词通韵说》、《唐宋词韵互通说》、《词韵不两溷说》、《〈词统〉误刻陈继儒词》(以上四篇见《韵白》)、《填词名解略例》八则(《填词名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