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柳烟词评》评郑景会词
【作者小传】
郑景会(1649?—?),字慕韩。浙江慈溪人,客居钱塘。康熙间诸生。工诗词,有《柳烟词》四卷传世。
【成书时间】
《柳烟词评》记曾青藜语云:
庚申冬杪,予自西陵买舟还光福,道出东江,得昭沈子弘宣接倾盖之欢,宾朋满室,珠玉分行,座有郑子丹书者,出《柳烟词》一卷,属予论定。
庚申为康熙十九年(1680),可知《柳烟词评》成书于康熙十九年左右。
【内容述略】
红萼轩刻郑景会《柳烟词》四卷,收词204首,集后附《柳烟词评》一卷,计收徐野君、王丹麓、丁鮖庵、陆荩思、吴庆百、丁素涵、毛稚黄、徐武令、王尊行、徐大文、张景龙、潘夏珠、沈弘宣、祝南誉、唐子翼、钱右玉、徐紫凝、沈方舟、蒋波澄、丁弋、蒋大鸿、卓有枚、毛大千、卓方水、佟梅岑、俞梦符、项韦庵、俞趝伯、沈声、易十庵、沈其杓、林鹿庵、于畏之、曾青藜、贾能千、吴右廉、张非珉、郑玉叔、俞楚材、王唐友、诸虎男、吴舒凫、王仲昭、谭惺园、冯山公、洪窻思、唐苍盨、吴宝崖、李申及、陶大吕、周敷文、张具区共52位词人评《柳烟词》凡52则词话。一人之作而有如此众多评语,亦可谓仅见矣。
《柳烟词评》除了上面所引曾青藜语外,还有俞梦符语云:
郑子丹书与予有犹子之谊,一日寄《柳烟词》二卷嘱予品题。
吴右廉语云:
羽侁为余忘年交,受其益者匪浅。今客燕京,游中州归,索囊箧读之,如子长为文,迥异畴昔,击节之下,令嗣丹书出《柳烟词》四卷。
从以上3则词话可知,清初人编定词集时,好请人品题揄扬。《柳烟词》由一卷、二卷及至四卷,在编集过程中,郑景会都主动向当时的词坛名流请题,这也是《柳烟词评》能收录如此众多评语的主要原因。《柳烟词评》前有注云:“随到随刻,不序地齿。”不论地望年龄,这些词话随到随刻,所以也没有什么编排顺序可言。
是书评郑景会《柳烟词》,主要有下几点:一是赞其风格多样,而以清新婉丽为主。如潘夏珠评云:
柳烟诸词,其妍处如晚霞映水,晓露沾花,而流光余艳,尚能眩人心目;其逸处如娇女凌波而欲行,韵士倚松而舒啸,令人兴彼美之思;其清处如新泉挂崖,初月出树,娟娟泠泠,直觉眺听无尽;其俊处如良马盘涡,苍鹰蓦岭,虽复低徊宛转而瞬息有千里之势。
以妍、逸、清、俊四字评柳烟词,得婉丽缠绵之美。又如张景龙评云:
写怨处声情呜咽,感慨处词气苍凉,秀逸之姿如晓花含露,迷离之致似春月笼烟,真可直入宋室。
以秀逸迷离风格外,还认为柳烟词有呜咽苍凉之致。此外如蒋波澄也称其词“婉丽直驾秦、柳,而豪迈复逼苏、辛”。从以上诸家评语可知,郑景会词以婉丽绮艳为主,而又不乏苍凉豪迈之音。
二是从词中情景关系上看,或认为其词情景兼得,如丁鮖庵云:
作词必须情中兼景,景内生情,斯为上乘,然亦不多觏也。清真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淮海能作情语,不能作景语。今读郑子《柳烟词》,情景皆得,洵称词坛一大作手。
或认为其词情景丽,如毛大千云:
能于情丽景,尽态极妍,而不掩其真色者,吾于《柳烟词》见之。
丁弋云则云其词以真情实景抒写风流,能得唐宋词之遗风遗韵。
三如陆荩思所云《柳烟词》“声律闲雅”。
是书所收词话还有堪注意者,如祝南誉以《柳烟词》中有“一钩新月挂离愁”、“独有吴宫歌舞处,人不见,夜猿愁”、“惟有曲陌城上月,独照侬愁”、“绿柳迎风,夭桃映日,一段春愁”而称郑景会为“郑四愁”。又如丁素涵解析《柳烟词》命名来由时云:“温方山云‘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言晓景也;韦舍人云‘芳草霸陵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言别意也;柳屯田云‘春雨,淡烟深锁垂杨院’,言雨色也。古人咏柳多与烟同,盖烟不离乎柳也。郑子丹书以《柳烟》名词,有以夫。然其丰神韶秀,何异弱缕迎风。”如此之类,皆有利于后人了解郑景会及其词。
【版本考略】
有清红萼轩刻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