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在浚《借荆堂词话》

周在浚《借荆堂词话》

时间:2023-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荆堂词话》惟被卓回《古今词汇缘起》称引:“《词统》于词章之外,间入故事,又虑卷帙浩繁,不多载。今梨庄广搜逸事俊句,及前辈评论,名曰《借荆堂词话》,别为一编,颇足解颐,且资挥麈。稍俟备工,即命灾梨,以公同好。”可知《借荆堂词话》乃辑录前人之语而成,兼涉纪事、议论两端。

18.周在浚《借荆堂词话》

周在浚(1640—1696后),字雪客,一字龙客,号梨庄。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周亮工长子,夙承家学,淹通史传,历经十年注《南唐书》十八卷,为王士祯所称。工诗善词,尝作金陵百咏及竹枝词,盛行于时。清诗人邓汉仪在《诗观》中称其诗“往往造微”。《全清词》第十四册收其词243首,多俯仰古今,哀时伤逝之作,词风劲拔苍遒,绝少柔媚之调,笔底具史识,为康熙前期宗尚“稼轩风”之一名家。著有《梨庄遗谷集》、《秋水集》、《云烟过眼录》二十卷、《梨庄词》一卷、《花之词》等,并辑《秋水轩唱和词》,又与卓回合辑《古今词汇》二十四卷。[13]生平见《清史列传》卷七十《文苑传》一、《全清词钞》卷七、《清诗纪事》康熙朝卷等。

《借荆堂词话》惟被卓回《古今词汇缘起》称引:“《词统》于词章之外,间入故事,又虑卷帙浩繁,不多载。今梨庄广搜逸事俊句,及前辈评论,名曰《借荆堂词话》,别为一编,颇足解颐,且资挥麈。稍俟备工,即命灾梨,以公同好。”可知《借荆堂词话》乃辑录前人之语而成,兼涉纪事、议论两端。

img244《词苑丛谈》卷四、卷十分别引周在浚论词之语3则、1则,语皆精粹,如论辛弃疾云:“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今乃欲与搔头傅粉者比,是岂知稼轩者?……有稼轩之心胸,始可为稼轩之词。”又如其论词之言情曰:“所谓情者,人之性情也。……古无无性情之诗词,亦无舍性情之外别有可为诗词者。若舍己之性情,强而从人,则今日之学,所谓优孟衣冠,何情之有?……凡词无非言情,即轻艳悲壮,各成其是,总不离吾之性情所在耳。”从中可见周氏亦善论词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