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险第三十二
1.袁悦有口才,能短长说,亦有精理〔1〕。始作谢玄参军,颇被礼遇。后丁艰〔2〕,服除〔3〕还都,唯赍《战国策》〔4〕而已。语人曰:“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易》,此皆是病痛事〔5〕,当何所益邪!天下要物,正有《战国策》。”既下,说司马孝文王〔6〕,大见亲待,几乱机轴〔7〕。俄而见诛。
【注释】
〔1〕袁悦:字元礼,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晋孝武帝时,袁悦甚有宠于执政会稽王司马道子,劝道子专揽朝政。后来,孝武帝渐不满于司马道子,因此迁怒于袁悦,便杀了他。短长说:指战国时代纵横家的纵横捭阖之术。精理:精深的道理。〔2〕丁艰:古人遭父母之丧,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得出仕、婚娶、赴宴、应考,叫丁艰。〔3〕服除:守孝期满,除去孝服。〔4〕赍(jī):携带。《战国策》:战国时代纵横之士的言行记录,西汉刘向编定,又名《短长书》。〔5〕病痛事:小灾小病之事,比喻小事。〔6〕司马孝文王:即会稽王司马道子,亲近谗佞小人,被桓玄所杀。〔7〕机轴:机,弩牙;轴,车轴。比喻重要部门或职位,此指朝廷。
【译文】
袁悦有口才,擅长游说之术,也很能讲些精辟的道理。最初任谢玄的参军,颇受礼遇。后来回家守孝,期满除服后回到京都,只带着一部《战国策》而已。对人说:“年轻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子》、《周易》,这些都是讲的小事,能有什么好处!天下最重要的书籍,只有《战国策》。”到了京都以后,去游说会稽王司马道子,极受亲近厚遇,几乎扰乱了朝政。不久就被杀了。
2.孝武甚亲敬王国宝、王雅〔1〕。雅荐王珣〔2〕于帝,帝欲见之。尝夜与国宝、雅相对,帝微有酒色,令唤珣。垂至〔3〕,已闻卒传声,国宝自知才出珣下,恐倾夺〔4〕其宠,因曰:“王珣当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见之,自可别诏也。”帝然其言,心以为忠,遂不见珣。
【注释】
〔1〕王国宝:平北将军王坦之之子,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孝武帝时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善于谄媚,与从弟王绪有宠于司马道子,权倾朝野。晋安帝时,兖州刺史王恭以讨伐王国宝为名起兵,晋室恐惧,杀国宝。王雅:字茂建,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因得到孝武帝宠幸而任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2〕王珣:王导之孙,官至尚书令,封东亭侯。〔3〕垂至:快到,将到。〔4〕倾夺:争夺,尽夺。
【译文】
晋孝武帝很亲近并敬重王国室和王雅。王雅向孝武帝推荐王珣,孝武帝想要召见他。有一夜,孝武帝和王国宝、王雅相对而坐,孝武帝脸上略带点酒意,便下令召见王珣。王珣将到,已经听到了吏卒传话的声音,王国宝知道自己的才能在王珣之下,恐怕王珣会争夺去皇帝对他的宠幸,就说:“王珣是当今名流,陛下不宜带着酒色召见他,完全可以在另外的时间召见的。”孝武帝认为他的话说得对,心里认为他忠心,便没有召见王珣。
3.王绪数谗殷荆州〔1〕于王国宝,殷甚患之,求术于王东亭。曰:“卿但数诣王绪,往辄屏人〔2〕,因论它事。如此,则二王之好离矣。”殷从之。国宝见王绪,问曰:“比〔3〕与仲堪屏人何所道?”绪云:“故〔4〕是常往来,无它所论。”国宝谓绪于己有隐,果情好日疏,谗言以息。
【注释】
〔1〕王绪:字仲业,太原(今属山西)人,是王国宝的堂弟,司马道子的心腹,历官琅邪内史、会稽王从事中郎。与王国宝等弄权谄上,为王恭等所杀。殷荆州:殷仲堪,时任荆州刺史。〔2〕屏人:屏退他人。〔3〕比:近来。〔4〕故:的确。
【译文】
王绪屡次向王国宝谄说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坏话,殷仲堪对此很担忧,向东亭侯王珣讨教对策。王珣说:“你只要屡次去拜访王绪,一去就叫屏退他人,接着谈些不相干的事情。这样,二王的交情就会疏远了。”殷仲堪照他所说的做了。王国宝见到王绪,问道:“近来你和殷仲堪屏退他人都谈些什么?”王绪回答说:“的确是一般往来,没谈别的什么事。”王国宝认为王绪对自己有隐瞒,果然两人的感情日益疏远了,谗言这才平息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