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山海关刘岘帅练军御敌 顺天府翁司农请主迁都
却说北洋海军自蔡廷干、丁禹昌纳降之后,各皆奔回天津,投谒北洋大臣王文韶禀报此事。王制军闻言不胜惊骇,于是不得不据情上奏。圣上闻言,龙颜大怒,立即出谕,着兵部不必议恤丁禹昌,其刘步蟾等四人见危授命,照阵亡例议恤,所有海军中人一律革职,又将山东巡抚李秉衡降二级。
是时刘岘帅探得倭人军势如此披猖,遂即出下告示,在山海关招民团练,每日亲自督率操练,日夜巡防,颇为尽心尽力,又教山海关一带文武各官专心防务。是时刘岘帅过于忧勤,以致积劳成病,且山海关水土不合,至成疴症。按刘岘帅素有烟霞癖,故无知之徒纷传刘岘帅之病是疴烟漏,以至轻薄之子匿名揭帖,有“刘岘帅洋枪生锈、烟枪生光”之说。此毁誉失真,有识者自能略迹原心也。
且说倭人自到了营口,刘岘帅核计途程,料倭人约一月之内便可到山海关。于是一面表奏,请朝廷添兵防守,一面整顿兵马御备应敌,朝廷闻言,不禁大惊,谓倭人势如破竹,不日将杀至山海关,如或山海关有失,则北京尚得安然无虑乎?乃问群臣有何妙策。后经翁大司农同龢出奏,谓倭人军威大振势难敌,不如将皇都暂迁,方为万全之策。及后又有数枢臣皆奏此议未尝不可。皇上便问当迁往何处,有劝其迁入蒙古者,有劝迁至金陵者,一时众议沸腾,不能折衷一是。皇上入告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太后亦无主意,便谕皇上商之恭邸。恭亲王应召入宫商议,亦无定见。后复商之李中堂,李中堂力止之,曰:“迁都之议万不可行。倭人现在侵扰北省,如迁入蒙古,则倭人能到山海关,独不能入蒙古乎?如或迁至金陵,倭人若从南洋来攻,又将何计以御?今者兵船已绝,须用何法以御敌人于未战之先?臣久已深知中国之力,未足以胜人,故力持和局,奈人之多言,甚属可畏,且武员纷纷言战,臣亦不敢固执以拂众人之心。及至今日一败涂地,劳民伤财,且为欧洲群邦见笑。为今之计,若多战则多丧地之辱,不如及早请和,实为万全之策。”皇上听奏,心甚疑惑,遂复将李傅相所奏与恭王、庆王熟商,亦各称是,并请皇上决意请和。皇上主意始定,便着总署修了国书,赍至东洋外政府,略谓中国大皇帝以中日失和,两国生灵涂炭,深为悯恻,倘贵国愿重修旧好,以救两国生灵,是诚所愿。倘纳此言,自当派星使特来贵国订议和约等语。日政府接了求成国书,即刻回答,略谓敝国与上邦失和,实非本心所愿。今贵国既悔前非,重修旧好,敝国敢不听从?然修和立约,事关重大,祈派大臣为使,方能胜任等语。北京总署既接回信,遂照奏明皇上。后由皇上分发张侍郎樵野为正使、台湾巡抚邵友濂副之,同到倭国以修旧好。后人有诗叹之:
战事如同一局棋,丧师失地亦堪悲。
最怜命使求和日,应悟当时国事非。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