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请休兵干戈暂息

请休兵干戈暂息

时间:2023-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倭廷业已允肯,于是张侍郎樵野、邵中丞友濂并德员德璀林一路出京,由天津驾轮前往。初本欲在旅顺订议,后倭人以道途远隔,不便行事,遂请至东洋马关。未几天,张、邵两星使已到东洋马关,与倭大臣会议,奈倭人挟求甚奢,所开节略,皆事关重大。倭大臣陆奥、伊藤二人深以为不便,遂发电至中国,另简重臣为使。倭主命人殷勤迎讶,款之甚优。

第十九回 请休兵干戈暂息 议和约星使启行

却说中国自接回书简妥星使之后,即电达倭廷,请休兵十天,以便商酌和议。倭廷业已允肯,于是张侍郎樵野、邵中丞友濂并德员德璀林一路出京,由天津驾轮前往。初本欲在旅顺订议,后倭人以道途远隔,不便行事,遂请至东洋马关。未几天,张、邵两星使已到东洋马关,与倭大臣会议,奈倭人挟求甚奢,所开节略,皆事关重大。张、邵二星使固不敢主持,凡事必电至总署动问,方敢回覆。倭大臣陆奥、伊藤二人深以为不便,遂发电至中国,另简重臣为使。后由恭亲王奏派重臣李中堂前去,皇上准奏,遂将李傅相之黄马褂、三眼翎等件一一赏复,即授以全权大臣之任到倭议和,择吉起程,此不在话下。

且说李傅相自由京到津暂驻,适值一日,拜访各大宪途路之上,见民间住眷一所,门前贴时联一对云: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傅相一见,细想自己本是合肥县人,翁同龢本是常熟县人,明知此联是讥讽自己。因细想该联之语,理亦不谬,遂亦置之不问。在津停顿两日,即乘轮直往东洋马关,沿途平安,且喜顺风,至光绪廿一年二月十四日已抵马关。倭主命人殷勤迎讶,款之甚优。李傅相即于是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芳及参赞官三人,乘舆登岸,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等官六人坐定,寒暄叙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办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奉交中堂。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较,李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李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伊藤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覆,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国国主通好,何不悉照各国通例办理?”

李云:“我国向来无此办法,且臣下未便相强。”

伊云:“贵国未派中堂之先,固愿修好。然前派张、邵二大人来此,似未诚心修好。中堂位尊责重,此次奉派为头等全权大臣,实出至诚,但望贵国既和之后,所有此事前后实在情节必须明白。”

李云:“我国若非诚心修好,必不派我,我无诚心讲和,亦不来此。”

伊云:“中堂奉派之事责成甚大,两国停战,重修睦谊,所系匪轻。中堂阅历已久,更事甚多,所议之事甚望有成,将来彼此订立永好和约,必能有裨两国。”

李云:“亚细亚洲我中东两国最为邻近,且系同文,讵可寻仇?今暂时相争,总以永好为事。如寻仇不已,则有害于华者未必于东有益也。试观欧洲各国练兵虽强,不轻起衅。我中东既在同洲,亦当效法欧洲。如我两国使臣彼此深知此意,应力维亚洲大局,永结和好,庶我亚洲黄种之民不为欧洲白种之民所侵蚀也。”

伊云:“中堂之论甚惬我心。十年前我在津时已与中堂谈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为抱歉。”

李云:“维时闻贵大臣谈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深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以至于此。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当时贵大臣相劝云,中国地广人众,变革诸政,应由渐而来。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盛。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伊云:“天道无亲,惟德是亲。贵国如愿振作,皇天在上,必能扶助贵国如愿以偿。盖天之待下民也,无所偏倚,要在各国自为耳。”

李云:“贵国经贵大臣如此整顿,十分羡慕!”

伊云:“请问中堂何日移住岸上,便于议事?”

李云:“承备馆舍,拟明日午前登岸。”

陆云:“明日午后两点钟便否再议?”

李云:“两点半钟即来。”

伊云:“我与贵大臣交好已久,二位有话尽可彼此实告,不必客气,此次责成更重。”

李云:“贵大臣办事有效,整理一切,足征力大心细。”

伊云:“此系本国大皇帝治功,本大臣何力之有?”

李云:“贵国大皇帝固然圣明,贵大臣赞助之功为多。”

李云:“两位同居否?”

伊云:“分居。”

李云:“何日来此?”

伊云:“陆外署三日前到此。本大臣昨日方至。平时往来于广岛、东京之间,乘火车有三十余点钟之久,办理调兵、理财、外交诸务,实属应接不暇。”

李云:“贵国大皇帝行在广岛几个月?”

伊云:“已七月矣。”

李云:“宵旰勤劳,不胜钦仰!”

伊云:“诚哉!万几无暇。凡一切军务国事以及日行谕旨,皆出自亲裁。”

李云:“此处与各处通电否?”

伊云:“与各处皆通。”

李云:“本大臣有电回国。”

伊云:“前张大人等来此,本大臣未曾允电,此次自应遵命,饬电局照发。”

李云:“当时未曾开议故耳。”

即彼此相问年岁,伊藤五十五,陆奥五十二。

李云:“我今年七十三矣。不料又与贵大臣相遇于此。见贵大臣年富力强,办事从容,颇有萧闲自在之乐。”

伊云:“日本之民不及华民易治,且有议院居间办事,甚为棘手。”

李云:“贵国之议院与中国之都察院等耳。”

伊云:“十年前曾劝撤去都察院,而中堂答以都察院之制起自汉时,由来已久,未易裁去。”

伊云:“都察院多不明事务者,使在位难于办事。贵国必须将明于西学、年富力强者委以重任,拘于成法者一概撤去,方有转机。”

李云:“现在中国上下亦有明白时务之人,省分太多,各分畛域,有似贵国封建之时,互相掣肘,事权不一。”

伊云:“外省虽互相牵制,都中之总理衙门当如我国陆奥大臣一人专主。”

李云:“总理衙门堂官虽多,原系为首一人作主。”

伊云:“现系何人为首?”

李云:“恭亲王。榎本与大鸟两位现办何事?”

伊云:“榎本现任农商部,大鸟现为枢密院顾问官。请问袁世凯何在?”

李云:“现回河南乡里。”

陆云:“是否尚在营务处?”

李云:“小差使,无足重轻。”

李云:“全权文凭既已妥善互换,所有应议条款,祈即开示,以便互议。”

伊云:“当照办。”

当即与订明日午后两点半钟会议,并订明日午前十点钟移住岸上馆舍。即散。欲知议和若何,且看下回再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