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子的兼爱观

墨子的兼爱观

时间:2023-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知,“不相爱”的含义是墨子认为的两方中的一方不相互爱护对方并且有意使对方的利益受到不必要的损害。3.墨子得出“实行”这一思想是不难的。

第一节 墨子的兼爱观

墨子是一位独特的人物,在那纷乱的年代,他代表着平民和手工业者的利益,积极穿梭于统治者之间,为和平而奔走,是一位和平主义者。现在来看其思想:

一、墨子提出的观点

1.仁人的使命:在墨子看来,仁人肩负着“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的历史使命。

2.何谓天下之害呢?原文为:“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首先我们要理清六种关系项:一是国之与国,二是家之与家,三是人之与人,四是君臣,五是父子,六是兄弟。其次要知道六个词语的含义:一是“相攻”,意思是“相互进攻和攻击”;二是“相篡”,意思是“相互之间篡夺”;三是“相贼”,意思是“相互之间侵夺”;四是“不惠忠”,意思是“上对下不实行恩惠和下对上不忠诚”;五是“不慈孝”,意思是“父对子不慈爱和子对父不孝顺”;六是“不和调”,意思是“关系不协调和不团结”。这六种关系的行为结果在墨子认为就是天下最大的害处。

二、天下之害产生的原因

1.直接指出原因是“以不相爱生也”。

2.对于“不相爱”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不相爱”的对立面“相爱”的含义来理解。但是有一个前提:要结合墨子一生的行为和思想。现在我们来看“相爱”的含义是什么?“相爱”中的“爱”是爱护和保护的意思;“相”是相互的意思,两个字的含义融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互相爱护和保护。其中蕴含着一方与另一方两者的存在并且各自有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相爱”是这样,“不相爱”也是这样。“不相爱”的含义与“相爱”的含义是相反的,但是理解时要注意墨子提出这一思想是围绕利益这一要素而展开的。理解“不相爱”的含义要注意一个“不”字和“利益”这一要素。由此可知,“不相爱”的含义是墨子认为的两方中的一方不相互爱护对方并且有意使对方的利益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3.三种人以不相爱来行事的情形为:“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4.以不相爱来行事的结果为:“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不相爱的后果非常严重,按照前段的讲解,就是说会产生天下之害。

5.天下之人都以不相爱来行事产生的严重危害是什么呢?“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意思是:强大的一定控制和驾驭弱小的,人多的一定抢劫人少的,财富多的人一定欺负贫穷的人,社会地位高的一定会轻视社会地位低的,有欺诈之心的人一定会欺骗老实忠厚的人。

6.仁者的态度是仁者非之。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三、何以易之?易者,改变也

1.点明观点: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2.兼相爱的含义是什么?兼相爱其实就是兼爱。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兼爱”的含义是战国时墨家墨翟提倡的一种学说。主张不分亲疏远近、毫无差别地爱一切人。

“交相利”三字中我们要注意的第一点是“利”字,这里的“利”是众人之利,是利益。第二点是“交相”二字,意思是多方或者是两方相互之间进行的行为。那么,“交相利”就是互相使对方都得到利益。

3.墨子主张的兼相爱和交相利的行事行为是:“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4.奉行相爱的行事结果为:“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5.相爱的理想境界为:“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讲的是强大的不去控制和驾驭弱小的,人多的不去抢劫人少的,财富多的人不去欺负贫穷的人,社会地位高的不去轻视社会地位低的,有欺诈之心的人不去欺骗老实忠厚的人。

6.仁者的态度:仁者誉之。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四、墨子兼爱思想的实行推行过程

1.统治者对兼爱思想的认识:“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意思是,然而现在的统治者却说:你说的是对的,至于人与人之间普遍地、无差别地相爱就是很好的。即使这样,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思想却是天底下难做到的事情和迂远不切实际的事情。墨子的这一思想对君主治理国家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但在君主看来却认为推行起来有不小难度。

2.针对统治者的态度,墨子的反映是什么呢?“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墨子认为,统治者没有认识到自己所持思想的好处罢了。接着举出对于在郊外攻打城池,杀身为民的事情,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对于君主来说,却很容易。如果君主高兴这样,那么士兵和众人能够做到这些。从而说明兼相爱、交相利也是这样的,需要君主的积极提倡和实行。

3.墨子得出“实行”这一思想是不难的。他举了要具有四种思想的人,那就不难了。这四种思想的人为“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在这里指出不是难也,是君主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不以之为执政的原则,士人不把它实行罢了。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4.墨子的实例论证说理。

第一个实例为“晋文公好士之恶衣”。现在来看此实例的内容:“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意思是往日晋文公重耳喜欢一般士人穿不好的衣服,因此文公之臣都穿母羊皮的袄,都用简单的皮带子来带剑,戴用熟绢做的帽子,穿戴这些去见君主,在朝堂上行走。墨子对此事的态度为:“君说之,故臣为之也。”实际上就是君主喜欢乐意做某件事情,所以臣下就会主动去做。也就是俗语说的“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在上者,会对下者起一种模仿效仿作用。因此,在上者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

第二个实例为“楚灵王好士细要”。故事内容为:“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要”,“腰”的本字)意思是楚灵王喜好士人细小的腰围,所以灵王之臣每天都只吃一顿饭,吐完气以后屏住呼吸才束腰带,坐着只有扶墙壁然后才能够站起来。等到下一年,朝堂上的人脸也都黑中带黄。君主一人的行为和一个小的爱好,就能够导致下属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墨子对此事的态度为:“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第三个实例为“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故事内容为“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馀,越王击金而退之。”意思是,越王勾践喜好士人的勇敢,就用勇敢来教育训练自己的臣下,暗地里让人焚烧船只,人为失火,并告诉士兵说:“越国的珍宝全在舟上!”自己亲自击鼓命令士兵去救火,士兵听到鼓声,都争先恐后地去救火,救火而死的人有一百来人,勾践鸣金收兵就回来了。(“驯”通“训”,“碎”通“萃”)

5.最后总结:上述的实例说明君主只要实行,成功是可能的。只是君主不去做而已。由此可看出墨子对君主抱有极大的希望,对自己的思想很有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