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时间:2023-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此诗作于公元814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命其领兵前往雁门郡平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因作此诗。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双方激战的场面,而是借助频频吹响的进军号和暮色中被鲜血染成紫色的土地,从侧面衬托白天战斗的惨烈。全诗具有边塞诗悲壮苍凉凝重的格调,在写法上又独具特色。诗人不仅善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在用词上更是不同于其他边塞诗,而是用了许多浓艳色彩的词语,构成了色彩斑斓、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63.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

1.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位于山西代县。

2.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3.摧:毁坏。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4.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

5.金鳞开:金鳞,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开,打开,铺开。

6.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7.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战场上的血迹。

8.凝夜紫:暮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呈现出暗紫色。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9.临:逼近,抵达。

10.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11.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12.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13.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才。

14.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15.君:君王。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声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战场上鲜血遍染,暮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呈现暗紫色。

低掩红旗,部队悄悄进袭易水边的敌营;天气寒冷,凝重的霜浸湿了战鼓,鼓声低沉不起。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或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教师赏析】

据说此诗作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命其领兵前往雁门郡平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因作此诗。

首联以景写形势。先用“黑云”、“压”、“摧”交代了敌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接着用“甲光向日”、“金鳞”写出守军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威武士气。颔联以景写战事。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双方激战的场面,而是借助频频吹响的进军号和暮色中被鲜血染成紫色的土地,从侧面衬托白天战斗的惨烈。颈联写驰援。“半卷红旗”写出援军乘夜奔袭的急速和紧张;“霜重鼓寒”写出极寒中的那场夜袭之战。尾联借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具有边塞诗悲壮苍凉凝重的格调,在写法上又独具特色。诗人不仅善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在用词上更是不同于其他边塞诗,而是用了许多浓艳色彩的词语,构成了色彩斑斓、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高慧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