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贞元间其馀诗人

贞元间其馀诗人

时间:2023-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首诗也继承了杜甫以议论入诗的做法。工诗,与当时的一些知名诗人几乎都有交往,其中与刘长卿酬唱尤多。其七绝有民歌风味。《江南行》一诗尤为人赞赏,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称之为“得风人之体”。与李端为诗友,交往甚密。其诗工于写景,语言朴素流丽,多凄清之词。这两首诗的共同之

第五章 大历、贞元间其馀诗人

一、张继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早年振词名,颇矜气节,初至长安,曾作《感怀》以明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表现出了不同流俗、傲视权贵的气节。天宝十二年(753)登进士第。其后仕历不详,只知在大历末任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今江西南昌),与其夫人相继卒于洪州。生前曾游吴越,与刘长卿、皇甫冉等友善。卒后,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深致哀悼。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称:“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雕自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其诗以游苏州时所作《枫桥夜泊》最为著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历来为人传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中再现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借景抒情,传达了羁旅愁怀。这首诗看似随手写来,毫不费力,自然流畅,不见雕饰,其实极有功力,诗中视觉、听觉、感觉和谐组合,层次分明,明暗互衬,最后远远传来几声钟声,衬托出了夜的静谧与肃穆,更显示出水乡深夜的隽永和清寥,也增添了客子的愁绪。全诗意境幽深,情味隽永,情景交融,妙不可言,成千古绝唱。清代著名学者管世铭推之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他的另一首七绝《阊门即事》也值得一提: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这首诗写安史之乱后,国内军阀割据,互相争斗,造成战祸连年。江南本为富庶之地,战后却落得如此荒凉,写来痛心,读来伤心。他还有一首五言排律《送邹判官往陈留》,其中写道:“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还嘱咐邹判官到任后要“薄赋恤黎氓”,表达了诗人一片爱民之心。

二、戎昱

戎昱(生卒年代不详),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年轻时曾举进士,是否登第,说法不一。曾在颜真卿幕下为吏。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王季友,同赋《苦哉行》。曾入蜀,客居剑南。广德初至大历初,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任职,得识杜甫。大历四五年间入潭州刺史崔瓘幕。后客居桂林,大历后期入桂管观察使李昌夔幕,颇受信用。建中三年(782)入长安,在御史台任职。翌年出为辰州刺史,贞元七年(791)转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

戎昱游宦各地,长期为幕僚,历经战乱,了解民情,在诗中较注重反映现实。《苦哉行五首》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如其一: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

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

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

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

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

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

这是写为平定安史之乱,唐王朝向回纥借兵,但回纥兵进来后大肆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曾家居陇西,其弟殁于胡军,所以深知边塞之苦,有《塞下曲》六首,极为凄凉悲苦,竟至“无言泪如雨”。还有一首《咏史》也很有特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这是对唐王朝和亲政策的批判,杜甫也有诗曰:“和亲知计拙,公主漫无归。”(《警急》)这与杜甫一脉相承。这首诗批判唐肃宗在外族入侵面前一味屈辱求和,驱使无辜女子为之牺牲,结果仍不得安宁,并对朝臣无能深为愤慨。这首诗也继承了杜甫以议论入诗的做法。他有几首小诗,写得很有 情趣: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三五声。

——《移家别湖上亭》

风卷寒云暮雪睛,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韩舍人书窗残雪》

这两首诗,构思独特,很有情趣。

他的诗工于体物,写景深幽,造语纤巧,抒情哀婉凄清,例如:“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桂州腊夜》)、“宝镜窥妆影,红衫裛泪痕”(《闺情》)、“随风秋树叶,对月老宫人”(《秋望兴庆宫》)、“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题招提寺》)、“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采莲曲二首》)等等,其馀还有《桂州岁暮》、《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等,莫不如此。《罗江客舍》一诗尤感凄婉:

山县秋云暗,茅亭暮雨寒。

自伤庭叶下,谁问客衣单。

有兴时添酒,无聊懒整冠。

近来乡国梦,夜夜到长安。

他虽然受到杜甫一定的影响,写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但在诗风上,却不像杜甫那样“恐与齐梁作后尘”(《戏为六绝句》之五),而是有意向齐梁回归,自觉向玉台靠拢(他有诗题曰《玉台体题湖上亭》),这些都对晚唐诗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严维

严维(生卒年代不详),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隐居桐庐。至德二年(757)登进士第,又擢辞藻宏丽科,授诸暨尉。后曾任河南节度使府幕僚与河南尉等职,官终秘书郎(一说右补阙)。工诗,与当时的一些知名诗人几乎都有交往,其中与刘长卿酬唱尤多。其诗多为送别赠酬之作,《酬刘员外见寄》中的颈联“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向称名句,深得宋人赞赏,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六中,引梅尧臣的话说这两句:“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在目前乎!”并列入唐人句法绮丽一栏。他的七绝《丹阳送韦参军》也深得人赞赏: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诗写离情,不实写而是融情于景。用一“望”字,以见独立凝望,时天色已晚,行舟远逝,所见者唯“寒鸦飞尽”,除了“水悠悠”外,别无所见,由此显示满怀惆怅,愁思无限。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说:“临水寄怀,不落边际,自有渺渺予怀之感。”空灵委婉,后代有不少人专门追求这种境界。

四、张潮

张潮(一作张朝),大约生于开元、天宝年间(约741年前后),卒于大历以后(779年以后)。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一生未仕,为大历时处士。工诗,尤擅长乐府。殷璠评论其诗说:“委曲怨切,颇多悲凉。”其七绝有民歌风味。如: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采莲词》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江南行》

这两首诗用的都是乐府古题,写得都通俗浅显,自然流畅,然而语浅情深,馀味无穷,深得古乐府神髓。《江南行》一诗尤为人赞赏,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称之为“得风人之体”。刘拜山在《千首唐人绝句》中评解说:“诗中标举两处地名,正要人从其相近悟入,布局巧妙如此。前人未加深究,未免辜负匠心。”

五、柳中庸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叔。工诗,精通《周易》。萧颖士爱其才,以女妻之。曾任洪府户曹参军,早卒。与李端为诗友,交往甚密。其诗工于写景,语言朴素流丽,多凄清之词。常情寓景中,蕴藉含蓄。如《江行》:

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

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

诗中只写日暮江雨欲来之时,行舟于江上所见,全是景物,而情寓其中,蕴含不露,能得其味外味者,方知有无限羁旅之愁,所以颇合主张“神韵”的王士祯的口味。宋顾乐在《唐人万首绝句选》中评说:“只举目前,悠然无极,此阮亭所极模笔也。”他还有一首七绝《征人怨》,写得非常别致: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四句中,不仅句与句作对语,而且句中又有对,如“金河”对“玉关”、“马策”对“刀环”、“白雪”对“青冢”、“黄河”对“黑山”等,然而毫无造作生硬的感觉,反觉“句法浑成”、“格调雄厚”(俞陛云语)。富寿荪在《千首唐人绝句》中评解说:“四句皆写征人之怨,诗中虽不着一字,而言外怨意弥深。通首精工典丽,于对起对收之中,别具飞动流走之妙。”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就在蕴藉含蓄,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后来严羽的《沧浪诗话》、王士祯的“神韵说”专取这一类诗加以阐发。

六、张碧

张碧,字太碧,生卒年与籍贯均不详,贞元中(785—805)举进士,不第。在盛唐诗人中,李白与杜甫如两座高峰,直插云霄,令人仰之弥高。然而其后,时闻少陵馀响,罕见太白遗风。张碧是少数仰慕李白的诗人中最突出的一个,他的名与字都学李白。曾自序其诗曰:“碧尝读李长吉集,谓春坼红翠,霹开蛰户,其奇峭不可攻也。及览太白辞,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鹏触巨海,澜涛怒翻,则观长吉之篇,若陟嵩之巅视诸阜者!”(见《唐诗纪事》)其诗有七古《鸿沟》、《秋日登岳阳楼晴望》、《题祖山人池上怪石》等,诗风近似李白,特别是《鸿沟》写楚汉之争,很有气势,有李白遗风。因此,孟郊在《读张碧集》中说:“太白天宝没,六义已消歇。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下笔证兴亡,陈辞备风骨。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但他的七绝《农父》却接近杜甫了: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这是一首反映社会不平、农民疾苦的诗。这首诗有明显的特色,诗里写的不是灾荒年而是丰收年。农民披星戴月辛勤劳动,好不容易赢得丰收,满指望日子好过一些,因此“满家喜”,但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大喜跌入了大悲。可见当时剥削之重,为了偿还租税,不仅“到头禾黍属他人”,还被逼鬻妻卖子。这样的社会哪里还有人民的活路!他还有一首为人称道的诗《贫女》,这首诗看似明白易懂,极普通极简单,其实蕴涵丰富,耐人寻味。

岂是昧容华,岂不知机织。

自是生寒门,良媒不相识。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是在为一位漂亮能干的贫女鸣不平,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作者的身世来做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象征意义。原来唐代的举子要想登第,必须有人举荐。有资格举荐举子的人不是达官就是社会名流,一般寒士不认识这些人,无人举荐,再有才华也不免落第,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就曾是落第举子,张碧自己也因无人举荐屡试落第。因此,这里的贫女实际上象征寒士。后来不少人以“贫女”为题写诗,其中最有名的是晚唐秦韬玉的《贫女》。直到清代,还有人在写这样的诗,许景樊的《贫女吟》显然完全脱胎于张碧的《贫女》,可见其对后世影响 不小。

七、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字伯苍,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后迁居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建中四年(783)登进士第,曾任华原县令。因镇将骄横干政,乃托病辞官。德宗知其才,召为比部员外郎。一年内,三迁至右司郎中,贞元二十年(804)任御史中丞,德宗称其“真宰相器也”。顺宗立,与当政者不合,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为御史中丞,不久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807)进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宰相)。后出任为剑南节度使,有政绩。元和八年(813)召还,复相位,力主削平藩镇。元和十年(815)六月,被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派人伪装强盗,于早朝时刺死。赠司德,谥忠愍。工诗。《唐诗纪事》称:“元衡善为五言,好事者传之,被之管弦。”有边塞诗《塞下曲》与《出塞作》,激昂慷慨,表达以身许国之志。其诗送别酬赠之作特多,诗中常有写景,清朗秀丽。在他的诗中,有几首七绝很有特色,如:

暮涛凝雪长淮水,细雨飞梅五月天。

行子不须愁夜泊,绿杨多处有人烟。

——《渡淮》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香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兴》

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

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

——《题嘉陵驿》

这三首诗都很好。第一首写黄梅时节的淮河景色,很有特色。黄昏细雨,透出了羁旅之愁,而后半首豁然开朗。一个人在旅途中,最怕是四顾茫茫,杳无人烟。“有人烟”是慰藉,更是希望。虽在旅途中,但不总是寂寞凄清,这“人烟”给羁旅者带来了温暖,也赋予了行旅以新意。第二首《春兴》与岑参的《春梦》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因循承袭,而是很有创新。岑参着重于写梦中行动疾速,片时千里,而武元衡着重于乡梦之频,一个“又”字蕴含无限,三四句中“乡梦”与“春风”循环互用,不仅句法新,且情意缠绵悠长。最后一首极言蜀道之难,行程艰苦,层层递进,馀意无穷,写蜀道之难写得十分含蓄。

八、刘皂

刘皂(生卒年不详),咸阳(今陕西咸阳)人,贞元间(785—805)在世。工诗,有名作《旅次朔方》传世: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这首诗一作贾岛诗,题名《渡桑干》,但与贾岛的籍贯行踪不合。与贾岛有交往并互相酬唱的令狐楚在选编《御览诗》时,也作刘皂诗。诗写久客思归,然而如今非但不能归,反而北渡桑干,去更远的朔方,连几乎成第二故乡的并州都不能再住下去,归乡更是渺茫。思乡情怀,羁旅愁绪,曲折写出,全诗一气贯注,寓意深沉,风格苍劲。另有宫怨诗《长门怨》三首,能在王昌龄、李白等善写宫怨诗的大手笔以外,别出机杼,不落窠臼,也难能可贵,兹录其二于下:

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别人写宫怨诗,不管写得何等沉痛凄凉、怨尤悲伤,其实都是思君望宠,这首诗却最后落实到“恨君”上面,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言辞犀利。

九、刘商

刘商(生卒年不详),字子夏,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好学,工诗文,善画,初师著名画家张璪,后自成一家,善画山水树石。大历年间(766—779)登进士第。历任比部员外郎、虞部郎中、检校礼部郎中、汴州观察判官。后辞官归里,隐居于义兴(今江苏宜兴)之胡父渚。常对花临月,悠然独酌,引吭长吟。诗多送别题咏之作。长诗《胡笳十八拍》,苍凉哀婉,步武蔡琰,无愧前贤。几首小诗也颇有特色,例如:

万姓厌干戈,三边尚未和。

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

——《行营即事》

君去春山谁共游,鸟啼花落水空流。

如今送别临溪水,他日相思来水头。

——《送王永》

当时虽常遭外族入侵,外患无穷。但边防将领为邀功请赏,也时常有意在边庭挑衅。这首诗就是斥责边防将领开边衅以邀功,末句说的不是“杀敌多”而是“杀人多”,暗指将军滥杀无辜来邀功,这是以锋利的语言直刺将军,一针见血,令将军无处可遁迹,无布可遮羞,有咄咄逼人之势。第二首,虽在前几句已透出相思之意,妙在末句,为前人送别诗中未曾道及。今日才送别而想到他日相思,愈觉婉转缠绵,一往情深。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构思上颇受此诗影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十、李冶

李冶(?—784),字季兰,当时以字行。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幼聪慧,五六岁时已能吟诗。及长,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后为女道士,往来剡中,与陆羽、皎然、朱放、刘长卿等交游唱和。曾被召入宫,留月馀,优赐甚厚,遣归故山。后因赠诗叛将朱泚,为德宗所杀。其诗多为送别寄赠与感兴遣怀之作,长于五言律诗,较著名的有《寄校书七兄》、《送韩揆之江西》等。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赞赏她《寄校书七兄》中的颈联“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时说:“盖五言之佳境也。”刘长卿曾誉之为“女中诗豪”。这两句用典入景,自然工稳,不着痕迹,清雅婉丽。她的七言诗不多,七言歌行体更少,只有一首《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写得非常成功: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敻,直似当时梦里听。

三峡迢迢几千里,一时流入幽闺里。

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泉走浪弦中起。

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令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作流泉镇相续。

读这首诗,满眼都是三峡流泉,但仔细一看句句都是琴声。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利用通感,把听觉感受转换成视觉形象,使抽象化作形象,让人易于接受。诗中采用四句一转韵,平仄韵交替,跌宕有致。全诗一气呵成,自然流畅,生动壮美,这对李贺、白居易等人在描摹音乐时不无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