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绍兴市地名歌谣
绍兴十桥
大(一)木桥,
凤仪(二)桥,
三脚桥,
螺蛳(四)桥,
鲤鱼(五)桥,
福禄(六)桥,
蕺(七)望桥,
八字桥,
酒(九)务桥,
日(十)晖桥。
绍兴溇头歌
漓渚小步杨家溇,九板桥曹家马岭头。
东双桥夹斗门头,漓渚下面洞桥头。
义桥高头烧钵头,桃园阮江逍遥溇。
任家畈夹姨婆溇,娄宫下面华家溇。
亭山下面蒋家溇,对徐山夹杨家溇。
徐山下面大汇头,跨湖桥外钟堰头。
南门外有个江家溇,隔壁还有廿亩头。
稽山门外沙埂头,西郭门外汤家溇。
秋湖西闸铜山头,容山迪埠茅山头,
陡山对落新桥头。
绍兴福全溇头歌
峡山山湾蒋家溇,毛家旁边杨家溇。
徐山斜对上下溇,王家山头庙湖溇。
容山迪埠茅山头,陡山对落新桥头,
方坞松坞清店头。
七 贤 桥
七贤桥,抢镬焦。
马皮湾,拎饭篮。
王七墩,背石墩。
松埠清店头,堕平吹号头。
上虞地名十字歌
一号桥头真热闹,二都杨梅名望高。
三棚桥边办职校,四埠沥海造大桥。
五夫工业掀高潮,六一全村换新貌。
七山村有江湖拗,八洞茅闸古又牢。
九浸畈前通隧道,十塔头村风光好。
孝 女 庙①
曹娥孝女庙,名声传宁绍。
香客车船载,香烛用箩挑。
说起娘娘庙,出源于汉朝。
有个老渔翁,世代本姓曹。
早年丧老伴,单生一女娇。
父女两相依,生计靠捕捞。
长年江畔住,日夜勤操劳。
一天同舟划,半途遇风暴。
不慎父落水,女儿哭号啕。
旨在救父命,身往江心跳。
曹娥年纪小,奈何枉徒劳。
尸首浮上岸,老翁被女抱。
人人表同情,个个眼泪抛。
为了表彰孝,后人立了庙。
一代传一代,一朝又一朝。
撰文入史册,以示后人效。
更有好心人,募捐来修庙。
破庙变好庙,小庙翻大庙。
江南有名气,号称第一庙。
①孝女庙,即曹娥庙,在上虞市。这首唱书调,由郦镛生演唱并记录。
嵊州物产素有名谣①
江南景色胜仙景,嵊州物产素有名。
淙淙剡溪常年绿,两岸稻米香喷喷。
楼家梨头溪西梅,雅沈埠头枣满林。
南山毛竹北山笋,石砩柑橘新发兴。
前岗辉白销远洋,仙岩石灰白喷喷。
骆家大路出篦箕,大昆牛羊满山顶。
鹿胎山上鹿胎草,南庄草药医效灵。
开元老酒陶人醉,防山香榧称吉庆。
绿溪玉米出高产,广利善育番薯藤。
姚姆山上瓜子多,黄泽盛产小京生。
西乡榨面出湖荫,隔水甘蔗甜津津。
名贵特产说不完,鹦歌小曲唱不尽。
①这首民谣以物产为线索,带来许多地名:江南、嵊州、剡溪、两岸、楼家、溪西、雅沈、南山、北山、石砩、前岗、仙岩、骆家路、大昆、鹿胎山、南庄、开元、防山、绿溪、广利、姚姆山、黄泽、西乡、湖荫、隔水等20多个。
嵊州市地名歇后语集句两首
(一)
一日不晴——常落,久旱逢雨——甘霖。
吹吹打打——花轿,落头勿清——床岗①。
①长乐(常落)、甘霖、花桥(轿)、床岗,都是嵊州地名。
(二)
泥沙全无——石道地,踢脚勿清——石头堆。
山泉涌出——漩水湾,红红绿绿——花园岗。①
①道地、石头堆、漩水湾、花园岗,都是嵊州地名。
东浦①十座古桥谣
磕头跪拜上大桥,②
上城坐船马院桥,③
东浦老酒越浦桥,④
吹吹打打薛家桥,⑤
谈天说地大木桥,⑥
买鱼买肉过洞桥,⑦
哭哭啼啼走庙桥,⑧
欢天喜地跨新桥,⑨
看病就医西巷桥,⑩
革命传统下大桥⑪
①东浦,嵊州市古镇。②上大桥,又名见龙桥,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桥北有见龙庵,庵内塑有威武的包公神像。每逢农历六月十五日夜,善男信女们便三跪一拜,赶赴见龙庵,烧香敬佛。故里便有谣云:磕头跪拜上大桥。③马院桥,在南村船舫边,为单孔石拱桥。旧时,乡村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只。马院桥边便成了东浦的“外滩码头”。清晨,桥下停着五六只小划船,等候着上城办事的人们。故有谚云:上城坐船马院桥。④越浦桥位于东周口。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曾经信步走过此桥,沿南岸去“孝贞”酒坊,品尝了竹叶青酒后,诗兴大发,泼墨题词:越酒行天下,东浦酒最佳。从此“东浦老酒越浦桥”之说便在乡间传开。⑤薛家桥也称瑞安桥,紧挨着薛家弄口,也是单孔石拱桥。薛家弄内云集着道教人物和演唱艺人。东浦镇舞龙、舞狮队和划龙舟的组织领衔人物便在此弄内居住。弄内人家锣、鼓、箫、唢呐样样齐全,说、拉、弹、唱个个都会。故有谚云:吹吹打打薛家桥。⑥大木桥,横跨古镇街河南北,古为木桥。以前,大木桥是古镇闹市中心,两岸酒楼茶肆相依。人们可以在店中狂饮细品,也可以沽酒于桥洞之下,船头之上受用。盛夏季节,桥上两旁十余米长的桥栏石是人们乘风纳凉、谈天说地的好去处。故云:谈天说地大木桥。⑦洞桥,又名大川桥,单孔石拱桥,位于东浦老街的中心。那时的洞桥,南有人寿堂,北有德茂堂,是旧东浦的商贸中心,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桥南桥北,商铺鳞次栉比,摊位拥挤重叠。上市时节,人头攒动,十分热闹。里人有谣云:买鱼买肉过洞桥。⑧庙桥,又称兴福桥。在街河西北,较偏僻,是一座三孔平梁石桥。当时,东浦镇上死了人,孝子贤孙会披麻戴孝、恭恭敬敬拥着长辈的亡灵到庙桥头去点烛化锭。故有“哭哭啼啼走庙桥”之说。⑨新桥,又名酒桥,在东浦古镇街河最西端,为三孔拱形石桥。新桥南岸是一道江南特色的沿河木楼廊,成排的柱子,圆形的石墩子,在现代乡镇中是很难寻觅的,曾引来多位影视导演前来取景。新桥北岸,昔日开设许多家花轿店。一般农家结婚,多数租用椅子轿、太婆轿。到了年底,花轿店生意更好,有租轿的,还轿的,船来人往十分热闹。时间长了,东浦人便生出一句谣语:欢天喜地跨新桥。⑩西巷桥,架于西直江入鹅池的咽喉之处,东西走向。早年,桥边有许东山先生开设的诊所,为乡间大众解除疾病之苦。他行医多年,医术精通,医德高尚,就医者络绎不绝。再后来,西巷桥边又有许甘林先生在此就医。故有谣云:看病就医西巷桥。⑪下大桥,亦称大通桥,在普济寺前。大桥江面开阔,来往船只比较稀少,因此成了天然的水战训练场。早年,徐锡麟就在此操练水军,声势浩大。东浦乡人前去观看,水上岸上十分热闹。由于东浦出了个辛亥革命名人徐锡麟,并在下大桥下操练水军,故有桥谣:革命传统下大桥。
裘 村 岭①
裘村岭,裘村岭,出门要走三梗②岭。
肚饱走落岭,肚饥走上岭。
走得红汗③像水氽,走得眼睛像铜铃。
番薯当点心,萝卜当人参。
若要动动荤,除非发猪瘟。
①裘村岭:在嵊州境内。②梗:量词“条”,嵊州方言。③红汗:即“大汗”,嵊州方言。
剡源百业歌①
瑠田人,做官长;山口人,落丝厂;
剡城人,靠撑排;雅璜人,种糖梗;
董村人,种生姜;周村畈人弹被匠;
苦竹人,做蒲鞋;西坑人,卖白柴;
杜塘人,挑长脚;鹿苑寺和尚靠做斋。
①钱赞君口述并记录。剡源:即剡源乡,属嵊州市,为曹娥江上游剡溪之源头,风光秀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