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往农事诗研究的启示
综上所述,此前的研究使学者们对周代农事诗的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引起了人们对这个类型诗歌的充分重视,同时也在如下几个方面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一,对农事诗主题的归纳及断代研究为弄清其文体来源和时代特点提供了参照。《诗序》以来均认为《七月》为周公陈王业之诗,汉唐以迄清代《诗经》学者多从其说。现代学者如陈子展认为“《七月》,是西周时代总结周代从后稷、豳公(公刘)以来关于奴隶社会农事经验的不朽的伟大的诗篇。可以作为周代农业史来读,可以作为豳地自然历史和农桑生产活动月表来读,可以作为我国物候学史的最古资料之一(它如《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逸周书·时训解》、《淮南子·时则训》皆是)来读,也可以作为农业奴隶生活图来看。”[5]孙作云《读七月》一文断定《七月》是《诗经》中最早的一首诗,《读噫嘻》则根据王国维、郭沫若“成王”为生称王号说,断定《周颂》与《小雅》中的农事祭祀诗、典礼歌都是周天子乐歌,它们产生的时代都在西周[6]。
第二,对农事诗文体来源及演述方式和章法技巧等问题的研究,为进一步的文学本位研究积累了材料。如朱熹《诗集传》云:“周公以成王未知稼穑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得瞽矇朝夕讽诵以教之。”指出《七月》的演述方式为瞽矇讽诵。牛运震《诗志》云《七月》:“一诗中包孕无数小诗。”已涉及《七月》的诗体特征。胡承珙《毛诗后笺》云《七月》:“实周公上述豳俗,以明农桑为王业之本,与《大雅·公刘》、《尚书·无逸》同义;而其后创制周礼,遂以播之籥章,专官守之。”以为其文本经历了由诗配乐的过程。方玉润《诗经原始》揭示《大田》的写法说:“诗只从遗穗说起,而正穗之多自见。其穗之遗也,有低小之穗,为刈获之所不及者;有刈而遗忘,为束缚之所不备者;亦有束缚虽备,而为辇载之所不尽者;且更有辇载虽尽,而折乱在垄,为刈获所不削,而束缚之难拾者。凡此皆寡妇之利也。事极琐碎,情极闲淡,诗偏尽情曲绘,刻摹无遗,娓娓不倦。无非为多稼穑一语设色生光,所谓愈淡愈奇,愈闲愈妙,善于烘托法耳。”[7]对于其创作技法有相当精彩的评论。类似上述研究,还见于一些学者的《诗经》注本或文集当中,但都是比较零散的,或即兴点评式的,还不够系统,也没有表现出明确的从文学本位出发研究农事诗的意识。
总之,此前的研究虽然也积累了为数不少的成果,但终究还只是从文学以外的角度进行,从文体发生、文学性及农事诗篇对当时和后世诗歌的影响等文学本位视角的研究还十分欠缺。而这正是本文所要做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